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固有的和谐精神,与源远流长的西方人权文明传统相互交融、化合,将把人权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和谐权本位时代。和谐内含着人身与人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重要素。在此意义上,和谐社会中人们对人权的诉求就具有与前三代人权迥然不同的视野与境界。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点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权基本原理的具体要求,和谐世界为当代国际关系实践提供了新的思想支持和新的理论指导,也为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提出了新的观念、新的原则和新的实践要求,是对人权理论的新发展,是对维护和保障人权事业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处于上层建筑的人权意识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还不相适应,从而使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人权意识淡薄、传统人权意识的阻碍、西方人权意识的干扰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和普及人权观念,尊重和保护人权,化育和谐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权运行机制,强化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权创新,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人权不但属于历史,同样属于现时代,它是抽象性与规定性、合理性与普世性的同一。人权是各种现实权利的终极,因为它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本质最深刻的理解,与深藏于人类本性的内在要求相一致,是人类之为人类的根本体现。人权又与其它的社会权利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基本人权不受保护,不会有健康的经济发展,也难以达到和谐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权国家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交往主体,人权亦成为一种国家间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二者均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制度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并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但对二者关系的争论并非纯粹的理论分歧,而是被多变的政治因素所左右。实际上,人权与主权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本原上的同质性,它们均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目标,即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人权与主权本应和谐并存,一般不发生冲突;若二者发生冲突,保障人的基本权利首当其冲,但必须以不侵犯国家主权为基本前提,杜绝和反对霸权主义在人权旗帜下的干涉主权行为。处理好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理论中存在的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形成健康和谐的国内秩序,推动实现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6.
人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苗贵山 《理论导刊》2005,3(11):40-43
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的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保障社会和谐的人权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迁 《瞭望》2006,(48)
11月17日,北京民族文化官举行了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国人权展”;22日,“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前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要建立一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制度文化”,“要培育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普遍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文化”。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正力图打破关于人权的传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人权与主权辩证观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正确理解人权与主权辩证关系 ,有利于我们维护国家主权 ,为人民享有广泛人权提供前提和保障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 ,以人权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主体、人权权利、人权的经济基础、人权的民主法制保障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其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国际人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建设时期的人权理论等。中国社会人权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是该思想发展的动力,全面认识这些因素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力 《理论导刊》2003,(9):41-43
保障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现代宪法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权力、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确认人权内容和建立宪法保障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权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一方面,人权的内涵和人权保障不能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状况;另一方面,人权的内涵和人权保障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具有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给人权保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时代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相适应,我国人权保障要更加注重法治化、全面性、可持续和绿色化。这既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维度,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行动维度。  相似文献   

12.
人权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为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逐步完善为公民享有各项权利提供了合法渠道和保障。我国的人权是全面的、发展着的人权 ,与西方人权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学理论》2010,(25):64-66
以人权为切入点,基于中国的人权状况一直受西方国家的抨击的现实,运用历时与共时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人权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要实现自由平等的发展,就要发展中国的人权理论的结论,提出中国只有将西方人权的合理内核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确定人权发展的中国模式——人权中国化,才能促进中国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份,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逻辑,围绕人权的产生、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进行阐述,并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发展人权提供理论支持,对中国人权的现实建设与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它是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具体回答。  相似文献   

15.
以人权为切入点,基于中国的人权状况一直受西方国家抨击的现实,运用历时与共时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人权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要实现自由平等的发展,就要发展中国的人权理论的结论,提出中国只有将西方人权的合理内核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确定人权发展的中国模式——人权中国化,才能促进中国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从人权的本意及国外众多国家的经验来看,非政府人权组织是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和实施人权保护的重要而不可缺失的第三支力量.目前中国本土和境外的非政府人权组织在扶贫、环保和慈善赈灾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国家的政治改革进程、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管理方式发展相适应,逐渐向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领域扩展是非政府人权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权来源于道德并且体现道德,人权的实现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人权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权伦理"在概念上是成立的。人权伦理就是指:人权中本身蕴涵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在一切人权制度、人权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关系及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权伦理主张要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要求珍爱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人的自由、加强人的互爱,提倡人的平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权伦理具有主体性、普遍性、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变化的。从中外人权发展的历史看,有主权才有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权的首要问题,西方的"人权外交"只是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工具。维护主权、促进人权进步的斗争,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涉及综合国力和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维护主权,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9.
普适性人权基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肯定了人之所为人的价值,因此得以由国际人权宪章演进并确立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并建立起了诸多参与广泛、影响深远的国际保护机制。然而人权的普适性并非全部,在肯认人权普适性的基础上,应以本国特殊情况坚持人权的特殊性落实和深化普适性的人权。对于普适性的反思表明必须将人权普适性置于时代背景下予以重新审视。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即是重新梳理人权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审视百年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注重人权的特殊性、而忽视人权普适性的倾向。因此,当务之急,应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摆正人权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构人权发展之进路。  相似文献   

20.
正人权是一个很宏伟的人类的一个理想,在实践中是一个不断发展过程,人权建设的发展进步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把人权的司法保障作为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针的具体措施,把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