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它包括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保证教育的机会平等,保证每个受教育者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受教育机会;对于不利群体或个人的利益应当用“补偿利益”的方法来保证等方面。邓小平关于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优先发展教育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教育的理念无疑对实现当前教育公平的理想目标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洪宇 《民主》2005,(4):15-17
一、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范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并使受教育者有同样成功的机会,则较难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既是一个原则,又是一个理想,同时也是一个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一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正是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端,把实现更好的公平和更高的效率作为其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矛盾的方面。因为公平主要表现在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两个方面,从机会的平等看,公平必然会促进效率的提高,从结果的…  相似文献   

4.
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人们常常把机会公平等同于程序正义,而忽视了制度的制约因素。近些年来,西方学者探讨了机会中的责任与义务,区分了可选择性因素和非选择性因素影响,提出对非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应该补偿,而对可选择性因素的影响采取应得原则。然而,他们仍没有深入探讨社会制度对机会公平的影响。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才能真正为机会公平创造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资格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劳动机会的公平和共享改革红利的平等,才是机会公平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是公正的底线。机会平等在中国较为充分地实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存在着不少与之相抵触的因素,直接妨碍其顺利实现。保障机会平等实现的因素有:中国民众机会平等理念的培育和实践;强化政府责任,实现起点的机会平等;消除社会排斥,实现共享的机会平等;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实际的机会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公正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机会平等作为一种经济权利,主要指社会赋予每个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资产阶级一直鼓吹资本主义社会是机会平等的社会.仅从某些现象看,这种论调确有较大的迷惑力.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最明显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发下,人们占有生产资料进而参与分配的机会极不平等,故使社会始终存在着尖锐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铲除私有制的基础上消灭阶级,是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7.
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制度障碍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发展成果包括改革发展进程中,国民能够享受得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发展成果。从制度层面考察,影响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原因可归结为现行立法、执法、司法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阻碍了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实现。因此,克服改革发展成果分享不公的制度性措施是有效实施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存在的逻辑起点,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则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只有首先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在现在中国的体制下,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置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的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公民和团体平等的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9.
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向与要求,是衡量社会行为主体价值的一种尺度.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平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基于平等价值的公平社会,平等与公平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的底蕴与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应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平等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标准,以自由与平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归宿.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质内在地要求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应遵循平等原则,在公民基本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应当无差别地"按需分配",而在非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理性的支配下,逐步由不尽平等走向平等,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一个稳定发展社会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各系统、各要素综合协调的结果。其中是否坚持公平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社会有机体无非有两个最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稳定,一个是发展。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使达到其目标的手段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并有一个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规则,也就是说要创造一个合理的、贯彻公平原则的社会。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原则,只有将普遍适用的公平原则作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并使其成为行为的评价尺度和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种种社会问题,使社会稳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目标,要求公共政策行为体现公平的结果,才能使其具有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公共政策不维护社会公平,社会成员就会抑制它,公共政策也会失去权威之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整体进步和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公民参与范围,强化弱势群体的诉求机制及完善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对称平衡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依法享有的社会权利,它实质上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看,对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不同,影响着社会保障责任的承担;在我国现阶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主导义务依然重要,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和意识要强化,同时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切实实现一切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权利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平等,众所周知的一个共识是:它绝不是指完全相等和平均主义,而首先或主要是指社会基本规则的普适性,即人们在社会基本规则面前具有无例外的机会和权利。今天,作为政治领域的规则平等问题已经解决,并在各民主国家的宪法中得以体现,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平等享有最基本的自由权利。但是仅有规则平等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在实质上实现了平等。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不仅提出了人们应普遍享有最基本的平等的自由权利,提出了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而且在差别原则中规定,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有利于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学者莱斯·A·雅各布(LesleyA.Jaeobs)提出的三维机会平等理论对分析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机会平等问题有重要启示,机会平等体现为起点平等,程序平等与风险平等三个维度,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机会平等在三个维度上都存在不足。保障社会的机会平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可提供若干政策以保障社会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8,(9):46-46
魏杰、叶榕在最新出版的《理论前沿》撰文指出,有三大因素影响和决定社会公平度:1.机会均等。如果破坏机会均等,则容易造成社会不平等。社会成员若没有得到相同的发展机会.如教育机会.必然会造成成员间学历水平不同,获得个人收入的能力不同,进而造成贫富分化.形成社会不平等。2.责权利的对称性。每个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公平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后的一种价值判断。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公平观。广义的社会公平,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涉及财富的占有、收入的分配、权利的获得、社会地位的状况、享受教育的机会、职业的选择等等。狭义的社会公平,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经济制度和法律所实现的人们在物质利益上的一种平等关系。物质利益上的平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上的平等。众所周知,“财富占有”是“收入分配”累积的结果。于是,收入分…  相似文献   

17.
吕永祥 《学理论》2014,(6):20-21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的正义诸原则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词典式优先序列中处于"逊色于"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而优先于差异原则的中间位置。罗尔斯受到康德的道德哲学和自然权利平等观的影响,将平等作为他的正义诸原则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衡量社会正义与否的重要标准。人人平等早已作为当今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被纳入各国的法律和政治宣言之中,从人人平等的前提假设出发,沿着平等——形式的机会平等——实质的机会平等的逻辑脉络可以对罗尔斯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8.
蔡扬波  王栋 《理论导刊》2012,(7):38-40,50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价值。但受收入分配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贫富差距仍然有扩大趋势,这会严重影响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任务的真正实现。为此,必须根据国情把着力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作为国家战略选择,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加大行政执行力度等措施,确保收入分配机会与结果公平公正,使缩差共富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罗默提出的机会平等理论为基础,构建定量的实证分析框架,作为评价区域发展政策公平性的出发点.根据机会平等理论,在地区发展结果上所表现出的不平等是由于地区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而非环境上的差异造成的,如果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则需要一定的政策来进行补偿,通过比较现行政策与理想状态下的机会平等政策之间的差异,可以对现行政策的机会平等性状况做出评价.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本研究利用省级、地级市和县级数据,以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对空间因素下区域财政政策的机会平等性程度进行度量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省际间,还是在地级市或县际间,在研究时限内,财政政策在地区间并未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分布;同时,现行政策与机会平等政策相比存在着一定的效率损失,在发展结果的平等性与发展机会的平等性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研究认为,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平等取向是制约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依据机会平等的原则对发展政策进行审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是通过社会角色的公平合理分配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其所得,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是一个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协商持续互动的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不公问题:居民收入分配规则不公、教育权利和机会不公、社会保障等权利和规则的不公。我们要通过树立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理念、构建合理的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完善维护人民权益机制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