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音乐盒     
何礼仁 《侨园》2011,(8):45
父亲是省重点中学的教师,从教几十年,兢兢业业悉心教书育人,如今已桃李满天下了。今年高考父亲班上45名学生成绩大部分都上了一本线,父亲觉得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很高兴。一天下午,我正陪父亲下棋,忽听邮递员在楼下喊父亲的名字,邮递员说有包裹请父亲签收。父亲疑惑地接过了包裹。回到家,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木盒,打开木盒,一个精美的音乐盒躺在里面。我好奇地  相似文献   

2.
较量     
在她读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期间,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听从一位叫斯科特美国商人的怂恿,与他合伙投资开了一家电子公司。结果,斯科特转移走父亲所有的投资的资金,宣布公司破产倒闭。父亲血本无归,负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4)
正父亲虽然走几年了,但作为女儿,阿香回忆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和经历还是那么激动万分。大年初四,笔者在营口一个小区里见到了这位50多岁的阿香。"我父亲小时候被奶奶带着在洛阳生活。那时,奶奶是地下党员,负责送情报。她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被敌人吊在树上打,但奶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地下党。当时我爷爷在外地也是地下党,听说奶奶被敌人抓去就偷偷回来将我父亲带了出去。父亲那时才十几岁,爷爷带父亲去了延安……"笔者发现,阿香在回忆这些往事时脸上带着陶醉的神情。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8,(11)
正父亲中风了。父亲只剩下半个父亲了。现在再看父亲,父亲怎么也不像父亲了。过去父亲像一只豹子,衣服挺括挺括,头发水光油亮——梳的是大背头,向后,把阔大的额头露出来;口袋中还装着小骨梳,时不时就掏出梳子梳一下。小时候的我经常羡慕那把小骨梳。父亲如果能亲亲我、抱抱我或者摸摸我该有多好,可父亲没有。父亲不但没亲过我,也没有亲过、抱过大哥二哥。  相似文献   

5.
较量     
张振旭 《党政论坛》2011,(12):45-45
在她读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期间,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听从一位叫斯科特美国商人的怂恿,与他合伙投资开了一家电子公司。结果,斯科特转移走父亲所有的投资的资金,宣布公司破产倒闭。父亲血本无归,负债累累。为了还债,父亲变卖了家里的东西,一家人只好搬迁到一处不足80平米的出租房里住下。她大学没有毕业,迫于生活压力,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上班头一天,  相似文献   

6.
范军 《各界》2013,(7):58-61
站在明熹宗朱由校的立场上看,1620年,这个15岁少年感觉颇为无助。七月二十一日,祖父步匕:九¨初一,年仅39岁的父亲明光宗在乾清寓去世,在位时间才一个月。父亲的去世是与‘火堆泻药以及成分不明的“红丸”联系在一起的,先足卧床不起,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进泻药,父亲吃了,一昼夜腹泻一四十次,然后是鸿胪寺承进“红丸”,两天后父亲就猝然离世了。米由校如腹薄冰地上台,在父亲尸骨未寒的时刻即肇帝位,  相似文献   

7.
焦守云是焦裕禄的次女,1953年出生,父亲去世那年,她11岁,近50年来,她对父亲的思念从未间断,在电视剧《焦裕禄》拍摄时,她亲手为饰演者织了一件父亲常穿的鸡心领口背心,她说,“如果父亲还在,为他织上一件毛衣,该是做女儿多大的幸福!”2013年8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兰考,专访了焦守云,踏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在兰考一同回望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重温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9.
聂广洪 《侨园》2006,(6):28-29
今年7月26日,是我的父亲聂长林百岁诞辰。我找出家中珍藏的父亲的老照片和他用过的一些物品,细细品味着,多年前的件件往事不断浮现在脑海中。1906年农历七月初二,父亲出生在辽宁抚顺县一个贫苦农家。由于交不起学费,父亲只读了5年半小学,便辍学到一家店铺当了学徒,17岁时随祖父到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镇一家商铺做了店员。“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父亲在共产党员刘山邨的引导下加入了抗日秘密组织“反日会”。刘山邨当时公开身份是三源浦学校教员,后来任杨靖宇将军带领的东北抗联独立师参谋长。在刘山邨的领导下,父亲以商店为掩护,…  相似文献   

10.
张培楠 《团结》2006,(6):60-61
我的家族四代人都有着浓厚的民革情结。我的爷爷张绍南,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爷爷常向父亲张佐斌讲述当年投身辛亥革命的事情,故父亲自幼就立下了要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宏愿。爷爷得知父亲要报考黄埔军校,亲自从四川内江将父亲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踏上了革命的征程。1926年夏,父亲奉命出川,参加了武汉战役,被当时重庆老百姓誉为“道德军人”的国民党25师师长李根固任命为第一团团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曾多次保护过周总理、董必武和胡子昂等中央领导人;保护重庆师生的爱国游行示威活动;防止特务对中共川东特委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     
明年二月十六日,父亲去世满十周年了。为了纪念,我选编了这一本父亲的短篇小说集。 1919年,父亲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除了长篇《倪焕之》,写了九十多篇短篇。我把所有的短篇过细通读了一遍,挑选出三十八篇。两个多月来,我整个心都浸渍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相似文献   

12.
耿筱云 《团结》2012,(3):57-59
父亲耿德星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是一本巨著。当年父亲在世的时候,偶尔浏览了几行。现在书籍成灰,永远也没办法知道父亲当年的内心世界了。只是有一件事很欣慰,父亲当年付出深情的东西,也正是我现在越来越深爱的。从战争中活下来是一个意外早在年轻的时候,父亲已经以身许国,投身行伍,随时准备用生命报效国家。但他没想到,自己能从一个旧式军校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位将军;更没想到,经历无数次  相似文献   

13.
凡事皆有度     
王爱军 《党政论坛》2010,(20):11-11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4.
王庄林 《侨园》2012,(10):24-25
一 在木祖克大沙漠北缘的卡美尔部落,卡美尔的英文是“骆驼”,骆驼是卡美尔部落的祖神,酋长卡美隆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第十七个儿子.父亲与卡扎菲的关系甚密,于是我在三年前成了这位总统的卫士.为此,父亲曾非常骄傲.我回到部落后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父亲骑着他的神驼来看望我.“行了,你也该出去透透风,到我们的木祖克大沙漠去看看,也好将卡扎菲忘了吧.”父亲说: “我把我的坐骑神驼赐给你几天,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15.
李幼华 《各界》2010,(3):31-32
我的父亲李仲公与贺龙在过去历史舞台上的一段小插曲,而今却变成了一个大话题。 1926年7月,父亲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处长身份随蒋介石出师北伐进驻长沙之际,贺龙由湘西遣派毛景周到长沙面见父亲,请求收编,给予名义和款械,随从北伐。  相似文献   

16.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7)
正父亲是一介农民,生活在豫东平原,今年已70高龄。我是父亲精心培育出来的读书人,从乡村到都市,从贫瘠到小康。父亲呕心沥血,壮心不已。18年前,我从农村来到城市读大学,期间曾写下一首关于父亲的小诗,至今未忘一瘸腿的父亲/拉着一车稻草/挪出田地/架子车,在夕阳中/蹒跚/稻草瑟瑟作响/像在倾诉/他最清楚/老人,无声的呻吟在那个时节,我写下不少关于父亲的文章。彼时,父亲在我的眼中已渐苍老,他一天到晚,蹒跚在田地间,无  相似文献   

18.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Z2)
正我的父亲已经故去十五载了,昨晚梦中又见到您的身影,我在您的呼唤中惊醒,我想这也许是常人所讲的"日有所想,梦有所思"的缘故吧!爸爸,女儿真的很想您。我的父亲从小父母双亡,14岁那年他就跟着八路军去抗日,我们这些孩子是听着父亲打鬼子的故事长大的,父亲讲的故事我们百听不厌,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对党忠诚,因为正直忠厚,不  相似文献   

20.
<正>"在父亲铜像前我把耳朵贴近铜像听见父亲均匀的呼吸父亲将安危托付给我我给祖国每天恬静的黎明"——马国超这是马国超少将在父亲铜像前作的小诗,更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尽管1944年马本斋去世时,马国超只有5岁,但他始终感觉,"70多年来,父亲从未远离,父亲的嘱托一直萦绕耳畔"。在碧空如洗的初夏早晨,记者敲开位于北京市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