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汶川特大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是灾区群众心灵归属的迫切需要。我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始终围绕着力弘扬巴蜀文化传承精华;着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等三个方面进行。三措并举之后,四川精神家园重建成果初步展现。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6月5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高校之一。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中,学院坚持一手抓好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好廉政文化建设,为学院阳光廉洁重建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全面完成、灾区干部群众满怀信心走向新生活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四川灾区,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考察指导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他强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奋发图强、顽强拼搏,灾后恢复重建已取得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黄天贵  邓勇 《学理论》2009,(26):134-136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高校师生伤亡较多、房屋及教学设施损坏极其严重,灾后恢复重建考验着受灾高校自立自强的信念和意志。作为受灾最为严重高校之一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灾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物质、精神、制度、心理等多方面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四川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变——来自5.12大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大地震重创游客信心从而重创四川旅游,主要原因在于四川旅游产品的局限性。由于四川雄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四川文化特色的规模化的文化旅游产品,而是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为主的低层次,这样,旅游产品的畸形结构也就引起了游客结构的失衡状态。因此,灾后重振四川旅游的根本问题应当是战略转变,即从观光旅游为主转变为文化旅游为主。在战略目标上,形成具有鲜明四川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战略布局上,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都市游"文化旅游体系;在战略重点上,突出发展三大文化旅游方式;在战略举措上,实现观光旅游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实践中凝练出指导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的科学发展理念、人民本位理念、共建共享理念、信息公开理念、文化传承理念、防灾减灾理念、依法重建理念、自主学习理念等八大基本理念,构建指导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理念体系,对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奋力推进十二五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超 《民主》2008,(11):16-18
2008年7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建议书》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做好羌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8月13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条款中吸纳了《建议书》中的有关建议和意见;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又对《羌族文化学生读本》作出批示:  相似文献   

9.
四川灾后重建中的产业优化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论文在分析了四川省现有产业的特点、不足和重建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的优化重建是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的观点。四川在重建产业时,必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层次,从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加大进行产业优化重建,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国务院和四川省政府及时将旅游业确立为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明确旅游业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包括功能恢复、设施重建、格局调整引竞争力提升,并在恢复重建中建立系统有效的运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是重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的重要经验蓝本。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8,(25)
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明确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省市为19个,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统筹协调,组织  相似文献   

12.
经过六年的重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大部分乡村都呈现出一片新型城镇的生活形态,城镇化的思路和模式在重建的乡镇中得以充分体现。本研究以四川某重灾乡Q乡为例,通过长达5年的田野调查,记录了该乡2009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的灾后重建过程,以描绘在城镇化背景下,四川灾后农村社区重建中反映出来的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及其对农村与农民的影响,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研究发现,在农村社区重建中应积极发动本地人和本地组织的智慧与积极性,重视乡村原有的初级社会关系,立足农村社会现实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创造适合本土的重建发展模式,真正回归社区和人的发展需求。农村城镇化应提倡以人为本,促进当地人能力建设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巨灾与灾后可持续恢复是当前灾害研究的两个热点议题,且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巨灾的情境下,社区互助模式难以适用,灾后恢复更依赖于外部援助,灾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为凸显。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启动的“对口支援”为巨灾的可持续恢复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也为从理论上总结中国灾害管理实践如何贡献于全球知识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长期的田野调查为资料,以可持续恢复为概念框架,分析了中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对口支援”政策的长期效果,将“对口支援”作为促进巨灾可持续恢复的新的政策路径,识别了“对口支援”中的组织结构与网络特征,分析了“对口支援”网络结构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对可持续恢复目标的影响,倡导并推动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对口支援”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汶川的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分析汶川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经验,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汶川县委县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汶川模式",为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汶川模式"的内涵汶川县委县政府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心理救助为基础、以感恩教育为主导、以铭恩奋进为目的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入到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全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总结研究,分析探索不同形势下规划的布局方法,总结阐明特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任务的特殊性、特定的要求、布局原则和方法,可以为今后类似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规划布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多,频率高。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工作中,灾后重建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既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需要确立正确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到科学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对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逐步深化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灾后重建中国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汶川“5.12”地震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灾区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发展态势和社会和谐等各个方面,应该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审视。  相似文献   

18.
6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后,许多省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对地震灾区的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存在着援建资金的合理化安排和使用、灾民的灾后心理刨伤的疏导、灾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口支援的监督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应对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以来,灾后心理研究受到群众、学界和政府高度关注,迅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中图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以1993年至2011年其1365篇灾后心理研究的期刊论文作为样本,运用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绘制出灾后,心理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挖掘近年来灾后心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灾后重建法规。它的制定有其必要性。从法律属性上来讲它属于针对特定事件的措施法;是应急法,而不是与普通法相对应的特别法;内容总体上属于规划法。作为措施法。它为灵活决定条例效力期间预留了空间;作为应急法,它体现了授权与规制的契合与平衡,但是在重建中要注意处理好行政干预和个人决定之间的界限;作为规划法,条例注意了对规划裁量的控制,但在实际适用中要注意利益衡量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