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存在的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弱、密度低等问题。探讨了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确立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点;以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布局为基础,搞好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区指导,推进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即:突出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完善和体制创新;扩大对内开放,增进区际联系和融合;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城镇及地市主政者要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围绕"以人为本"的总方向,城镇及地市主政者需要从几个领域细化执行。首先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  相似文献   

3.
李宁宁 《理论视野》2013,(11):74-76
【提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离开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城镇功能良性化的发展方向,将会带来生态资源需求的增长以及生态供给的削减,导致生态赤字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对新一轮城镇化,我们的对策思路是:新型城镇化要注重降低生态足迹——走低碳化、生态化城镇化道路,建立和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新型城镇化要注重提高生态生产力——在产城融合中大力发展还原产业.提高新型城镇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新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镇化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谦 《理论导刊》2005,(10):56-58
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原因在于加快城镇化发展,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可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可以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的思路推进城镇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一条人本、集约、节能、生态的城镇发展新路子。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突破口。我们要在科学规划、多方筹资、做强产业、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人口规模等方面加大力度,发挥县城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正逐步由粗放型的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集约型的新型城镇化方向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对过往城镇化的解构、克服与超越,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等级化向平面化"、"土地‘增减挂钩’向‘人地挂钩’"、"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速度型向适度型"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为:依托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创新平台,打造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提高农民城镇化中稳定、持续的非农收入,重塑新型城镇化中农民的财产基础;进一步完善"城、镇、村"社区服务体系,建构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推动城乡复合型二元结构背景下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城乡一体化方向演进,建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回顾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城市规模扩大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缓慢.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以十六大为界,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战略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强制度创新,努力提升城镇竞争力;城镇要成为经济增长极战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6,(8)
正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武清区委、区政府超前谋划,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于2012年8月启动了"智·惠武清"建设,并于2013年9月成功获批住建部第二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为此,我们深入调研,以进一步加快"智·惠武清"建设与发展,助推京津卫星城和美丽新武清建设。  相似文献   

11.
巩慧 《求知》2013,(8):36-3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作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明确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要重视规划建设、产业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龙泉区洛带古城镇根据其基本原则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一是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二是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三是注重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通过该镇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得到六点启示:推进新型特色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必须制定公共服务发展目标、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增强城镇发展承载能力、必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创新中小企业产业组织形式,通过集群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四川中小企业集群面临"集群难"、"创新难"、"融资难"的突出矛盾,破解四川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难题,除开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度支持、优化集群协作机制而形成的组织支持外,还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之"新",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民"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使得我国的城镇化陷入农业衰退、城镇产业空洞、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财政、农民失地和失业、城市贫民窟、拆迁中的群发性事件等诸多风险中。因此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承载了艰巨的历史重任,如何从人出发,如何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城镇化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如何解释中国城镇化奇迹、剖析新型城镇化走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9)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云南已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全省面上数据分析,针对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云南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州市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城镇化的推进使部分乡村特色文化逐渐消失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提倡就地城镇化;提高农村人口市民化转化水平;保持特色浓郁的城镇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力视角探求新型城镇化的逻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生产力由手工工具向机械化的转变是现代意义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时期现代科技生产力社会化应用的必然逻辑。沿着生产力逻辑实现城市化到新型城镇化的跨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基本遵循。以现代科技生产力发展和应用为起点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化,为新型城镇化构建硬环境;推动农业科技化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型城镇化奠定基础;深化农民素质与创业教育,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企业转移、转型与再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一、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主流"逆城市  相似文献   

18.
在对自然资源富集地区进行的城镇化考察中,发现"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与城镇化进程耦合之后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城市病"症候群及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经济新常态以及"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转型必然要求城镇化方式的创新,这为资源富集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理性的视角。城镇化是典型的"大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物质载体,工程创新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熔断"之后,必然需要创新工程活动的路径,助推资源富集地区跳出"资源诅咒"的陷阱,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核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基层城镇化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逻辑创新路径。2016年山东省提出"要围绕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建设新型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要求,且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设立新的中小城市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B镇是山东省新生小城市的重要试点镇之一,本文结合该镇新生小城市创举,介绍其推进城镇化发展措施经验,阐述新生小城市发展成果,并指出新生小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生产要素利用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