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赵普更是他的重点公关对象。对此赵匡胤心知肚明,也不理会。一天,钱俶送了十个大坛子到赵  相似文献   

2.
装聋与作哑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玩了一回"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便解除了将他黄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紧接着,赵匡胤起用张琼担任殿前都虞候这一重要军职,但仅过了两年,这位救过赵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候便遭人诬告,最后被迫在狱中自杀身亡。之后,这一要职由既没有战功也没救过皇帝性命的杨信顶替。  相似文献   

3.
周树山 《各界》2011,(5):63-65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有叫御史大夫的,有叫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止一人,似乎是集体领导  相似文献   

4.
<正>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这段问答作为趣事,被人记录了下来,至今读来也倒颇有启发。想想看,世上万事万物,充斥其间的,不过一个"理"字。天有天理,地有地理,物有物  相似文献   

5.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6.
装聋与作哑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玩了…回“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便解除了将他黄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紧接着,赵匡胤起用张琼担任殿前都虞候这一重要军职,但仅过了两年,这位救过赵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候便遭人诬告,最后被迫在狱中自杀身亡。之后,这一要职由既没有战功也没救过皇帝性命的杨信顶替。  相似文献   

7.
正北宋时,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陶谷少有才名,史书上记载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良好的自身条件让陶谷很想有一番作为,成为一个让人仰视、受人尊敬的人,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很沉重的打击。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宫中闲逛,无意中拿起一面铜镜,发现背面铸着一行小字:乾德四年铸。他大为吃惊,因为"乾德"  相似文献   

8.
刘秉光 《各界》2013,(12):74-75
唐太宗李世民说发动“玄武门兵变”是被逼的,赵匡胤笑了;宋太祖赵匡胤说“黄袍加身”是被逼的,曹丕笑了;魏文帝曹丕说接受汉帝禅让是被逼的,司马炎笑了;晋武帝司马炎说以晋代魏是被大臣们逼的,石敬瑭笑了;后晋高祖石敬瑭说给契丹人当“儿皇帝”是被逼的,张邦昌笑了;伪楚皇帝张邦昌说替金人统治中原是被逼的,刘协笑了;汉献帝刘协说当傀儡皇帝是被逼的,石弘笑了,不过他哭得更难看.  相似文献   

9.
孙士承 《各界》2011,(1):35-35
因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而留名青史的北宋名将石守信,曾是后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抗击北汉的高平之战和征伐南唐等的众多战役中屡立功勋。他不仅加入了以密友赵匡胤为首的“义社”,为赵称帝暗中做了许多筹备工作,而且在陈桥兵变时指挥殿前司禁军进行策应,帮助兵变部队顺利回京,因此赵匡胤称帝后把他列在了六位“翊戴功臣”之首。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论赵匡胤王玉章珍珠滩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史论家,著作甚丰,尤其是他在70岁以后所著的《读通鉴论》和《宋论》,文采华赡,议论精辟,至今为人爱读。他在这两部著作中论述了几十个皇帝,最推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他称赞赵匡胤“一人之泽...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有二位大臣陪同宋太宗在宫中饮酒,酒过三巡,二人很快便喝得大醉。在席间,他们争论起各自的战功,并在皇帝面前污言秽语,破口大骂起来。这在当时,是犯上欺君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不为     
北宋时,改革派章当了宰相,他把元年间的保守派核心人物,全部放逐到荒凉的岭南,有“布衣宰相”之称的范纯仁,也在贬谪的名单中,职务为武安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永州(今湖南)。  相似文献   

13.
薛涌 《瞭望》1990,(46)
中国政治,至宋一变。变化之一,即在于皇权逐渐侵夺了相权。汉唐盛世,皇权与相权是分离的。皇帝贵为天子,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宰相则身为政府首脑,代表着国家利益,因而依照法理,一切行政权力应在相府,不在皇室。甚至皇室的利益,也得归宰相手下的官员管理。皇室有自己的私房钱,即少府,不得无故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5)
正说起耳熟能详的千古爱情传说《天仙配》,即《董永与七仙女》传说,与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省东台市渊源很深,很早就流传这里就是董永故里。该市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在北宋时代出过著名的三位宰相:晏殊、吕夷简和范仲淹,三人都曾在这里的西溪古镇担任过盐官。董永历史上在该市确有其人,系古代"二十四孝"之一西汉时期卖身葬父的董永。董永在西溪古镇卖身葬父以后,与山东甾川国在战乱中出逃的国王第七个女儿张七妹相爱,并结婚生子,董永还成为全国孝廉的典型。后来,人们为了怀念董永与七妹追求爱情、崇尚幸福生  相似文献   

15.
晏建怀 《侨园》2013,(8):40-40
<正>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难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在历史的画廊中,范质风度翩翩。他既有君子的风度,也有书生的软弱,宽容而不果敢,仁慈而不决绝,一句话:心太软。范质一生,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一路风风雨雨,他总是本着慈让之心,宽厚之怀,容易感动,颇为顺从。后汉时他是  相似文献   

16.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十月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挺大的事情:两位宰相双双被降职,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张齐贤则责授太常卿、分司西京洛阳.说起缘由,实在有点不光彩,竟是因为这两位堂堂宰相争娶一位寡妇而起.  相似文献   

17.
大宋王朝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到赵随陆秀夫跳海自杀历时三百余年,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占有的地位,史学泰斗陈寅恪对宋代文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的繁荣主要是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明的文化政策,宋代北方移民主要是在靖康之乱以后的南宋时期,迁动到南方的人口数量较大,对南宋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思念家乡的民俗文化,北宋移民的南迁极大地促进了南北民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和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时,出了一个著名官僚王珪.此人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八年(1085)卒于位."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秉事者,云'已得圣旨'也".后世遂以之作为官僚的典型. "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如此简单言语,三岁小儿也会,王珪却凭此连做十六年高官.且皇恩日加,被封为"国公";死之日,皇帝还特意为之"辍朝五日",赠官太师,谥号"文恭".当初,宋朝开国元勋赵普曾大言,  相似文献   

19.
妙用小人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兵征讨南唐。临行前,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  相似文献   

20.
孙丕扬62岁时,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5年)出任吏部尚书。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将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明朝在名义上没有宰相,孙丕扬的职务当时位居中央六部尚书之首。除了皇帝,他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