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志宏 《学理论》2010,(1):102-103
各种形式、各种功能的农村青年社团的建立将为青年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台,是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变并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讨论了目前我市社团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共青团组织、农村青年中心、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与途径,为发挥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人力资源的特性以及生产力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人力资源的特征以及生产力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作 用。为了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陈树生  徐东 《民主》2007,(9):15-17
县域经济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我国西部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来说。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就其人力资源因素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与决定县域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市场需求以及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王德丰 《学理论》2009,(27):166-1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模式,结合我国现实,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网络经济的时代特征的分析出发 ,重点从技术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型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国际人才的竞争的角度考察了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并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探讨了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已成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而90年代又是我国年轻劳动力资源的峰期,在这10年中,我国既面临着就业高峰和教育培训的双重压力,又是全面提高劳动素质,从而充分利用年轻劳动力资源的大好时机。高等院校是人力资源(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场所。高等教育,作为提高社会地位和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是  相似文献   

8.
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比,深圳的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特区劳动力市场中有两个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劳动力供给主体:外来劳动力供给主体和特区户籍劳动力供给主体。而外来劳动力供给在市场中的占有量之大,更令人关注。在特区280多万劳动力中,外来劳动力占四分之三,1994年约有205万。而拥有特区户籍的劳动力只有70多万,仅占总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1995年,由于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外来劳动力的供给总量有所下降,但其总量仍超过深圳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三分之二。因此,我们在研究深圳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必…  相似文献   

9.
陈辉 《理论探索》2012,(1):95-98
语用是理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理性化管理中,管理者运用语言来整合和激励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这使得管理语用具有了合管理本质性、激励性、文化适应性和身份适应性等特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语用,如"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绩效评估"等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与功能,即人力资源开发是人事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所能和所要解决的是人事管理的实践有效性问题。现实中以为可以用"人力资源开发"取代传统人事管理的想法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会给组织实践和广大员工生存与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我们应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重新定位,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和人力资源开发功能的有效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世界最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紧迫任务。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将在今后20年经历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从农村人口到城市人口的大转移。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成为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这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和重视这一最庞大劳动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了农…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使这些地区面临挑战。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使当地城乡居民扩大就业范围 ,增加收入 ,脱贫致富 ,面对劳动力供给不会减少而资金供给不足的现实 ,作者提出了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更新观念,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入手,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适应需要,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分类管理,抓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及合理配置,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在人力资源上可谓富饶的贫困,因为一方面人口基数大,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掌握了一定科技文化知识的人所占比例小,称得上人力资本的又非常有限.这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挑战.为此,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四川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川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四川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紧迫性。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人才资源开发的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以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下、行动力不足等阻碍农业科技推广前进步伐的问题。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五大转变:人口由高增长向低增长转变,劳动力由结构性短缺向总量短缺转变,近期总量过剩向远期总量短缺过渡,由年青型社会向老年社会转变,由低端劳动力为主向中高端劳动力为主转变。面对这五大转变,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人力资源浪费惊人,人力资源错配问题突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城乡错位严重,人力资源配置区位矛盾突出,就业增长空间严重不足等问题。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必须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鼓励企业长期用工和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降低劳动参与率。  相似文献   

17.
一、西部大开发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开发西部是我国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社会寻求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西部大开发,一是自然资源开发,二是人文资源开发,把二者合起来,说到底就是生产能力的大开发。五年前,中国科学院经济学博士胡鞍钢和王绍兴、康晓光在宏观的层面上调查研究了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中国地区差距报告》里,我们透过大量的数据和经济指标发现,劳动力素质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也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根本。因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水准、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化工类跨国公司(MNC)在华投资急剧上升。其中,人力资源的供给充足.成本低廉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迅猛变化.化工类MNC发现自己陷入了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的泥潭,特别是在高端管理人才上,流动率居高不下,薪酬增幅惊人,传统原则失灵,令化工巨头们头痛不已。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了化工行业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管理人员这一高端市场上的最新动态特点,并指出了MNC在聘用、留住高级人才时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女性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运用,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国情,目前我国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法律不健全、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传统性别文化的消极影响等诸多问题。完善女性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女性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外来青年劳动力是流动劳动力的一种类型,主要指跨县(市)流动而进入新区域务工谋生的劳动力。深圳市原宝安县(现分为宝安区和龙岗区)是外来青年劳动力大量聚集的地区,成为研究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典型。从1979年至1982年,宝安县的常住人口由24.1万人增加到31.5万人,暂住人口则由1000人增加到96.5万人,从而使全县总人口由24.2万人上升到128万人;同时,社会总产值由19518万元增长为119亿元。划分为宝安和龙岗两个区之后截止1994年底,宝安区总人口106.6万人中,常住人口22.4万人,占21%;暂住人口8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