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本文提出,1917年10月武装起义胜利初期,列宁没有所谓“一党专政”的主张和思想。他论述了苏维埃的特点和优点,指出它是无产阶级的国家,主张区分苏维埃的职能和党的职能。他没有所谓“党专政”或“党治制”的主张和思想,不能片面地理解他的有关论述。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联合和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使人民群众获得了罢免权和监督权,并且努力使国家公职人员成为社会公仆,这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说:“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做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列宁选集》第3卷第784页)但是,十月革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并取得胜利的。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却贬低了苏维埃政权并使官僚制度复活,严重地妨碍了劳动群众参加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管理。同时,苏维埃国家机关除外交人民  相似文献   

3.
童颖 《理论视野》2023,(11):19-2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考茨基民主观进行了批判,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主要表现在:批判考茨基所谓“纯粹民主”的虚伪性,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广泛、充分的民主;批判考茨基将苏维埃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曲解为“专横”,强调苏维埃政权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批判考茨基关于民主意味着“对国家中的少数派、反对派的保护”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的是劳动人民的利益和代表劳动人民的意志;批判考茨基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普选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强调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劳动人民全过程参与一切国家事务的民主制度。列宁这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根本不同于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工农民主政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积极推行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央苏区成为当时中国最民主、最进步的地区,与国民党统治区相比,完全是“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本文拟就中央苏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度,以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苏维埃是俄文совет的音译,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最初它是俄国无产阶级创造的…  相似文献   

5.
布尔什维克党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党。它功勋卓著,为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赞誉。然而,列宁从不认为他所领导的党是完美无缺、勿需整顿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曾几次开展清党工作。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俄国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文化的落后。为改变俄国的落后,列宁指出:"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  相似文献   

7.
列宁一贯主张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他认为当俄国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大体上镇压了剥削者的反抗以后,苏维埃政权就必须坚决地、迅速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打下物质基础。早在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刚刚得到暂时喘息的时机,列宁即提出必须加紧国民经济建设,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  相似文献   

8.
卢森堡说1917年俄国国内有着进行革命的"深厚的根源",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专政的一次"世界历史性试验"。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政策问题上,她与列宁之间存在较大的思想分歧。她说苏维埃政权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当前的生活以及以后对农业进行改造制造了许多麻烦,并造成了农村一个力量强大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社会阶层;而列宁则认为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赢得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推进俄国"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进行政权建设,这是关系到能否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问题。伟大的列宁,在领导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实践中,时间虽然不到七年,但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以新的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型国家。但是,这个政权是在破坏旧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可能完全摆脱旧社会的影响,同时还由于刚刚建立,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东西。因此,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一天起,列宁就十分重视政权的自身建设,希望“有更多一些时间致力于苏维埃政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所向往的“社会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4页) 列宁卓越地发挥了上述思想,在领导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这就是以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共和制为基础,由人民监督过渡到直接参与,再由直接参与过渡到全部权力由国家回归到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出版的某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中,在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的部分内容阐述上,明确提出:“大会根据列宁的指示,决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政权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战斗口号。”按照上述的这类提法,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同时,曾明确地提出了用另一个口号——“政权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来代替。由于教学的需要,查阅了一下有关历史资料,觉得这个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后曾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165页)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推翻沙皇专制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以外,没有别的武器".(《列宁选集》第1卷第510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组织苏维埃政权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也明确表示: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布  相似文献   

13.
罗莎·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一书中,满怀激情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欢呼,高度评价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所采取的果敢行动。书中对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刻阐述,同时对当时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实行的一些严厉措施,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了俄国的执政党,处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它的党员很多人担任苏维埃政权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机构的负责工作,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为了使这种权力真正为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服务,防止和消除各级党的委员会及党员滥用在党内和苏维埃中的职权现象,保证党的决议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列宁认为,必须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由于革命的胜利,许多抱有各种目的和动机,各种政治立  相似文献   

15.
苏维埃是20世纪政治史上的一个新现象,其初始形态渊源于俄国无产阶级自发的革命创造,是人民民主和革命民主的物化形态,它反映了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渴求解放和参与社会及政治管理的强烈愿望。作为一种与议会体制相并行的新的民主机制,苏维埃构成了对议会制的直接的和有力的挑战。苏维埃的实践是新型民主的一次伟大尝试,其意义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但就总体而言,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苏维埃体制并不是很成功的。然而,无论如何,苏维埃体制70多年的实践探索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其意义是深远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翻阅了几本近年来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教材,发现其中有些本子在章节安排上,先讲无产阶级专政,中间插入好几章别的内容,然后才设章论述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尽科学。这样的篇章结构给人以这样的观念:似乎无产阶级是先建立专政制度,尔后才创立自己的民主制度。然而,大家知道,历史实际并不是这样。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无产阶级在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同时,就召开了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苏维埃政权的第一批法令,建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同样,在我国,正是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过程中,提出并实践了无产阶级民主、党内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等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列宁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阐发了消灭官僚主义、完善监督与法制、实行充分民主的重要思想。目前,学界关于列宁民主思想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本领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执政党的含义,就是指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正象列宁所指出的,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如果党放弃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那它也就不成其为执政党了。党如何实施对政权的领导,怎样处理与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这对第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只能进行实践和探索。列宁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对待其他民主政党的策略原则。早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领导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时,一定要重视建立同其他革命阶级和派别的广泛政治联盟。以后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同其它政党的关系的原则和要求。这就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统一战线,同各民主政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