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典有两个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多国民法典整体上都做了修订和调整.例如荷兰、瑞士、德国等等.男外一个变化是民法典的起草,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投入民法典的制定当中,此外为世人所关注的就是欧盟的统一民法典项目的运行.在侵权法的统一方面,1992年奥地利学者考茨欧成立了"欧洲侵权行为法小组",其小组成员来自欧盟各个成员国,致力于未来的欧洲侵权法的建设.在此过程中,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在统一侵权法的道路上必将存有冲突矛盾,特别是在损害与损害赔偿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主要从损害赔偿法的基本理论、立法、司法三个方面对损害赔偿的核心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朱盈盈 《学理论》2014,(7):116-118
国家赔偿法素被称为"人权保障之法",自国家赔偿法引入精神损害赔偿以来,各方学者对如何形成我国具体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诸多探索。我国法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时方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也造成诸多案件不能依法取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而在可以索赔的案件中,请求与实际获得之间的巨大差距也不时拷问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文章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国家赔偿制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延荣 《各界》2009,18(11)
本文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公布实施后,通过审理张某某等人诉西宁某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涉及植物生存状态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及赔偿条件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侵权行为结果导致受害人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时,侵权行为是否侵害了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的配偶权、亲权等权利,配偶、子女受到损害是否属于精神损害,能否得到精神赔偿,<解释>未作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宗旨、作用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探讨,论证以人为本、权利在民的法律公平原则和建立保护特殊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获得精神损害抚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是否应该在国家赔偿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问题一直是众人争议的焦点。本文在对精神损害作出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的国家赔偿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阐述了如何确定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  相似文献   

5.
钟巍 《学理论》2009,(15):113-114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建筑物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案件已经不是个别侵权案件,加之立法上的缺位,司法实践中缺乏一套损害赔偿规则进行规制,“同案不同判”现象相对突出,建筑物抛掷物侵权法律救济问题也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法考察,对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特征、请求权基础等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制度设计提出意见,以期对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侵权法未公布实施前,我国学者对环境侵权的侵权人是否应承担惩罚性赔偿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甚至很多学者直言我国的环境侵权法应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然而侵权法颁布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法中并未得到确认。这让很多学者大感失望。在对这一制度及我国的现状分析后得出我国目前实施的同质性赔偿是有其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剑 《理论导刊》2007,(6):88-89
在国家赔偿中实施精神损害赔偿是当今世界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趋势,也是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现实中当事人因国家侵权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又客观存在,这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也不利于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国家赔偿中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依然不断触碰着国人敏感的神经。"十倍赔偿制度"作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为何在现实中难以发挥其警示作用?本文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该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应进一步在责任适用条件、赔偿金计算标准及求偿程序的建立上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新的民法典在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时明确宣布,国家赔偿不仅包括财产损害,而且包括严格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并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明确和扩大,将严格责任原则导入精神损害赔偿领域,对遭受侵害的公民提供更多的救济途径,突出对受害人所受精神损害的关注,体现对人的尊严和人格的高度重视,这都是俄罗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杜以同 《学理论》2010,(18):151-154
《侵权责任法》确认了死亡赔偿金的"继承丧失说",将"被扶养人生活费"归入死亡赔偿金,确认了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而搭建起了中国死亡赔偿制度三大骨架:相关财产损失、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从根本上厘清了中国死亡赔偿的脉络,终结了学界在该领域的诸多争议,为中国死亡赔偿制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损害纠纷不断增多。如何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患关系的改善。从现有医疗损害法律规范着手,针对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二元化"、举证难等问题,从完善立法工作、改革司法鉴定制度、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完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09,16(5):55-58
我国目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采用的是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即侵权行为地规则.对比分析各国产品责任冲突法的新发展和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之规定,表明我国相关的冲突规则存在一些缺陷.在借鉴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分割方法区分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新规则.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制度并未在行政侵权赔偿责任中确认精神损害赔偿,但违法的行政行为可以构成对公民名誉权的侵犯,并造成精神损害,在确立法治行政原则的现代社会,行政侵权赔偿中肯定精神损害赔偿,有利于衡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全社会确立民主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医疗纠纷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处理医疗纠纷应从法律上完善各种制度,包括完善医疗社会保障体制;制定《医疗损害赔偿法》;引入第三方介入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建立医疗损害双向保险制度和医疗风险保障基金;探索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对我国现行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以有效化解和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促进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制度并未在行政侵权赔偿责任中确认精神损害赔偿,但违法的行政行为可以构成对公民名誉权的侵犯,并造成精神损害.在确立法治行政原则的现代社会,行政侵权赔偿中肯定精神损害赔偿,有利于平衡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全社会确立民主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6.
邹丽丽 《学理论》2008,(18):18-19
本文从英美法中过失概念的历史、过失的法律性质、过失概念的几个重要因素等方面阐释了作为英美侵权法重要内容的过失概念的精髓,并试图就我国侵权行为立法中关于过失方面的规定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树 《学理论》2015,(3):68-69
目前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无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一般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作为一项法律责任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尚不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诉讼、仲裁中,我国消费者因此时常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基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现状,拟从比较法的角度,通过厘清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探析该制度在两大法系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并以此对我国《产品责任法》有限度地引入和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自己的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侯怀霞 《理论探索》2005,(3):123-125
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海上油污事故建立起来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不仅发展了国际环境民事责任理论,更因其务实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国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模式。因此,我们应据此尽快完善我国的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国家赔偿法》尚未将精神损害赔偿列入国家赔偿范畴,我国国家侵权不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必然产生不良影响,对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是加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积极探索国家侵权实施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标准和赔偿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闯 《学理论》2010,(22):121-122
在婚姻家庭中,夫妻作为最主要的主体,发生矛盾和冲突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夫妻间的侵权作为家庭矛盾的一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依据传统,家庭矛盾一般要由家庭内部协商解决,正所谓"法不入家门",除非夫妻间的侵权超过必要限度,以至夫妻双方无法容忍,而导致离婚,无过错的受害方才可能得到民事救济。然而这并不符合婚姻的本来目的。想要防患于未然,制止夫妻间的侵权行为,这就需要及时对夫妻间的侵权行为进行民事救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确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使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但是该制度在涉及实务适用中存在一些需继续研究的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