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2.
朱丹 《理论探讨》2022,(1):109-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和巩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时代性、大众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要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走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2)
当今社会呈现文化多元共同发展的状况,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中,我们必须建立文化共识,把握主流文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共识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对外关系。我国具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共识的必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文化自信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全新历史境遇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化图景中保持定力,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底蕴,积极应对文化构成、价值选择的问题挑战,凝聚社会主义思想共识、引领文化认同,厚植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亦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之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青年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它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主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1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建设重大部署。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近代中国革命文化的成果积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持续探索和对多元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其实现路径包括在增强文化认知中提升文化自信、在实现文化认同中强化文化自信、在推进文化创新中厚植文化自信,以及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它不仅是立党强党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治理的精神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应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传播中国精神等方面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党史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带来文化的激烈竞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采取文化帝国主义形式来改造我国意识形态,将人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中离间出来,使之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致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应构建文化安全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日益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要充分实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呈现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的引领,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的认识维度: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身建设,为引领多元文化奠定牢固根基;二是全面认识多元文化的本质及其影响,为实现正确引领提供辩证思路;三是促进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持续不断地良性互动,从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林萍萍 《学理论》2014,(1):151-152
首先概述了多元文化社会与道德教育之间的文化困惑,然后分析了多元文化社会下道德教育的几大文化使命,即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尊重并认同主流文化,最后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之下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在文化构成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积极扬弃;坚持全面理解;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楠 《理论视野》2023,(6):64-6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现代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性、人文性、包容性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较大意义上决定着复合型民族国家民族成员的心理自觉和身份归属,也由此凸显为共同体生活的重要命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指谓民族成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之价值理念与价值规范的认可、赞同并由此产生归属意识且进而获得文化自觉的动态过程。从多元一体民族构成的时空情境与文化认同的价值旨归揆诸,价值认同的本真意涵、认同演绎的共生逻辑、认同路径的现实固基,在多元价值国际化与主流价值民族化冲突博弈愈加激化的现实场域中筑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何以可能的意义场与实践域。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华夏文明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为,既有必要性,也有必须性,是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辩证统一、合目的性与合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文化生态中,增强中国文化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增强文化认同,就是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思潮、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