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党的民生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主革命时期是以"人民解放"为主旋律的民生实践;进入社会主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存状态、保障各种权利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党的民生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对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生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
蒋红群 《理论导刊》2013,(8):43-44,92
以民生为视角,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民生的社会主义。民生的社会主义,就是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常议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以民生为研究范式,民生的社会主义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民生的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拓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深化。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国家开展一切工作的重头戏。习近平的民生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的民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的地位,深化民生改革,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的民生观极具独特的价值意蕴,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越性,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情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深化和拓展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把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习近平的国情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具有坚定自信的方向意识、直面问题的责任意识和心系百姓的民生意识三个突出特点。深刻把握习近平的国情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丛潜  隗金成 《学理论》2014,(4):12-13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社会建设特别是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目标出发,科学分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则和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内经济、社会、民生迅速转型升级与国际间激烈竞争的新考验,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自己独特方式和逻辑解答民生发展新课题,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胡锦涛民生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彰显着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发展,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民生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突破和意义,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我国跨入了特色民生建设新阶段,民生已发展成为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多方面多层级多样化的民众有序生活系统。在特色民生建设中形成的特色民生观,初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特征鲜明的理论体系,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现代民生,而且回答了建设怎样民生和怎样建设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民生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具有明晰的逻辑维度。从价值逻辑看,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人民利益、国家目标三者的有机融合;从理论逻辑看,集萃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玄圃积玉;从实践逻辑看,耦合了中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和新时代民生实践、科学方法、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也必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关于三大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三大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应用哲学,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实践哲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创新可概括为十二新,即:客观规律的新认识、思想路线的新表述、辩证法的新突破、社会主义的新视阈、发展意识的新思路、生产力观的新视野、时代脉搏的新把握、价值观的新命题、文明观的新发展、开放观的新思维、利益观的新表达、人的发展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创新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形成了丰富而又系统的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又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许端 《学理论》2013,(22):91-92
民生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命题。科学认识当前中国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关键前提和重要基础。主要介绍了民生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建设的关系,从而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为我国顺利进行社会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关怀人的生活,最重视人的发展,最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而且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终极性价值意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9)
对理想民生状态的追求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发展和改善民生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民生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新时代民生发展特点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理念,为我国民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民生理念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习近平民生理念的理解,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认同感,促进民生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民生论述,不仅为新时代我国民生的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提出了科学指导思想、政策措施与工作要求,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内容最全面、理念最先进的民生论述。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的必然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迫,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要,必须立足国情,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出发,创造性地将生态建设与民生建设高度融合,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论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科学回答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内涵,为新时代的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蕴含着历史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思想来源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根基,对中国传统民生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的汲取消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凭借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基本原理,从而在群众观思想引领下,总结孙中山的民生观借鉴其经验,在中国民生建设具体实践过程的基础上,渐渐成长和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20.
理念是思想的灵魂、价值的凝练、理论的核心和实践的指南。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党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公平正义等。这些新理念不仅科学有效地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民生建设,而且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