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些都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些都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南极安全是南极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南极安全变化及其影响,已经在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全球范围和特定地域内进行了扩散,形成了南极安全影响扩散的不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立足南极变化与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客观关联,采用分类和分层的方法来归纳我国具体的南极安全利益,以形成系统全面的南极安全利益体系。我国要塑造和维护中国南极安全利益,需要以南极科学考察与研究为抓手,充分把握南极安全影响及其扩散效应;以明确中国南极安全关键性利益为起点,持续提升中国南极事务参与能力;以南极既有治理机制为基础,倡议打造南极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南极国际治理,有条不紊地实现我国南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彭勃  杜力 《行政论坛》2023,(3):36-46
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安全威胁呈现出主体的广泛性、演化的非线性和空间的跨域性等特征。由于以专业化分工和程序主义为基础的科层制已难以适应风险社会的跨界治理要求,因此网络结构成为当前应对风险复合化、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样态。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检视发现,整合与协同是提升国家安全总体性能力的两大逻辑,制度能力、总成能力和协同能力是实现国家安全整体性治理的能力基础。研究认为,国家应建构以整合逻辑为导向的治理结构,在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操作性规范等三个层次提供制度性支撑;依靠权威推动和治理技术,实现政府体系的整体性协调;综合运用安全意识提升、信息沟通、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策略,实现国家与社会在安全领域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5.
全球治理是指各种国际行为体以人类共存共治共赢为宗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解决全球问题和世界公共事务。全球治理分为三个阶段:工具理性的全球治理、价值理性的全球治理和制度主义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有三种模式:金字塔状全球治理、网状全球治理和条块状全球治理。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版的全球治理主张,为积极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时应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及世界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国家安全不断面临全新的挑战。以此为背景,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由此形成了站在国家全局高度,统筹把握国内外综合因素、兼顾各领域安全形势来审视国家安全而形成的战略方针。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构建,是应对国家面临安全新形势作出的战略调整,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安全理论的超越。一、设立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  相似文献   

7.
赵磊 《理论探索》2020,(4):66-71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具有现实必要性。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问题,生物安全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议题,生物安全将是"健康中国"与"美好世界"的防火墙。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尽早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法》,适时发布《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建设生物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动员所有力量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加强生物安全领域基础研究,加强生物安全工作人才队伍与专业智库建设,推动生物安全的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2,(2):148-154
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为全球、地区、国家和社会等不同层次的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彰显了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紧密联结、协调推进的重要价值。在全球化时代,应从“全球—地区—国家—社会”的整体视野理解和解决治理问题。全球治理、地区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多层次治理直面的对象与问题虽然有差异,但仍处于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多层次治理的中国实践体现在: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地区治理中着力“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展;在国家治理方面,求实有效、成绩显著,铸就了中国自信;在社会治理方面,党建引领、多元互动,建构了中国模式。多层次治理的中国未来发展旨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倡导“亲、诚、惠、容”理念,构筑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的地区环境;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基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问题的面对和解决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世界寄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以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需要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新旧力量博弈的过程,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第四次产业革命引发全球权力转移,对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重构;全球治理体系重组和游戏规则变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式微,合作共赢成为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展方向;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深度博弈,世界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中流砥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暴露出诸多弊端,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需要变革完善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领域,从过去的配合服从的角色逐步转变为重要参与方与决策引领者,有着金融实力不断增强的优势,同时也有制约金融发展的弱势。中国未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应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实力;推动G20逐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力量;进一步推动SDR改革;加强与新兴国家和周边区域的国际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是今年中国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主场外交,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重笔勾勒了未来全球开放包容国际关系中金砖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美好蓝图。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扩大金砖国家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推动"金砖+"合作模式,中国领导人创造性提出"金砖+"新合作模式,意义重大,表明金砖机制正在发生变化,金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改进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推动的一场国家治理革命,是传统国家管理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转型,是法治、市场、行政、道德多元治理方式的有机融合,是党的领导方式、国家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系统化、联动性变革,是"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覆盖和协同贯连,是兼容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义的治理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生需求,全方位改进党的执政理念、方式以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这要全方位、系统化、深入性地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问题的层出不穷及其高度的不确定性凸显了反思全球治理失灵的结构与理念根源的重要性。当前的全球治理失灵本质上源于治理体系中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传统全球治理体系脱胎于二战后的国际治理框架,这套治理体系构建主要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治理经验为基础。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出一些西方国家的国内治理困境,在全球层面缺乏规制的开放自由主义也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与其形成对比的是,一些非西方国家的危机应对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并在全球治理的参与过程中更加活跃。这种现象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不安,并开始对中国采取遏制策略,客观上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分裂。毋庸置疑,面临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问题,分裂无效的全球治理机制将把人类社会带到危险的境地。弥合全球治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核心在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加强不同国家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在治理主体平等协作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合理有效的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新业态的迭代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化。在快速进入数字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传统理论多从技术层面肯定信息技术革命对于生产关系变革的积极意义,但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数字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本身的转型。应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国际与国内同构"这两个治理原则,从技术、行为、组织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数字治理体系框架建设,并在技术能力、规范能力、组织能力三个方面加强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球投资治理是全球治理的短板,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形成一个规则完善的国际投资体制有迫切需求。当前,多边体制下的投资治理明显不足,区域投资治理的内容正逐渐丰富。中国在全球投资治理中的国家利益日益突出。因此,应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努力促进多边投资规则体系的构建,以重点双边投资协定为突破口,处理好对接外部规则的国内问题,认真研究投资规则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影响,进而推动全球投资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左凤荣 《理论视野》2023,(10):17-24
世界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激烈的变化。在美国致力于大国竞争的影响下,安全和价值观因素再次成为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军费开支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治理赤字突出。面对新冷战的威胁,习近平强调要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原则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多样化发展,保障各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合作共赢中共同进步。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展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努力消除意识形态隔阂,做大各国共同利益,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促进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科学考察中国国家治理,必须首先要搞清楚三个相互联系的方法论问题:一是,中国国家治理是处于一定的世界历史时空坐标系上的国家治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在当代世界历史中所处的位置,构成了这一世界历史时空坐标系。脱离开这一世界历史时空坐标系,关于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就会走入歧途。二是,新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越来越具有双重特性,即:国家作为治理对象和国家作为治理主体。国家作为治理对象与国家作为治理主体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就蕴含在其中。三是,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考察中国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庆国 《学理论》2010,(17):60-61
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被安全化。生态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社会继续生存还是自我毁灭的问题,是比一个国家安全更严峻的安全问题。因此,各个国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群体,在生态安全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和合作。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安全观的视野,从新的角度改革、完善生态安全体系,以实现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周星 《学理论》2015,(1):9-10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要求在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下,真正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的温和性和治理过程法制化。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产生了诸如群体极化、非理性参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我国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创新治理方式及路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