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俊忠教授的"花萼书系"四卷文集,展现出一位人文学者四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历程,形成了俄罗斯文学研究、文学鉴赏研究、深圳文化研究三大学术板块与学术亮点,显示出学科跨界的特点,彰显了文化学者的人生况味和学术研究的大众情怀。作者用文化研究的方法研究文学,又将文学研究升华到文化研究的理论高度,较好地处理了"学院派"研究与经世致用之关系,体现了对现实人生的人文关怀和"学以致用"、服务大众的治学理念,真正做到了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统一、人生哲思与浪漫情怀的统一,为读者构筑了一个"诗意栖居"的智慧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2.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政治学博士点设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博士,但却未见对博士论文的梳理。这就需要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建构中国的理论,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政治学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3.
前沿是一个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思潮、新分支、新主题和新方法,代表了学术研究方向性的创新思想、观念、原理和体系。研究政治学、行政学理论前沿,可以从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话题、社会广泛关注的难题、学界集中研究的论题、政府部门的治理命题中去把握,应当在创新性强的实践中去体验和阐发。研究理论前沿是为了创造前沿性思想。按照学术的成长规律、演化规律和整合规律,运用目标分析、比较研究、趋势分析、多学科交叉研究等创新研究方法论,研究政治学、行政学理论前沿,可望从中打开学术创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政治心理学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学与心理学领域中共有现象进行研究的交叉学科,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学科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互影响。政治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人格特质、政治态度与选举和政治认知心理与行为为研究焦点的三个阶段,并在运用理论、描述与实证三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从个体、群体与组织、社会与国家以及文化四个层面形成了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未来我国政治心理学发展应当遵循的学科建设与交叉合作相结合、国际融合与本土构建相结合和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三个原则构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存在三种学术取向,即工具性学术、功能性学术和规范性学术。政治学界需要确立"以学术为业"的态度和使命感,参与到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推动工具性学术向理论性学术的升级;需要发现中国政治研究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去除时政化和教条化,寻求学术的独立性;需要设置新的研究议程推进政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将政治研究上升到规范性学术的高度。以权利为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政治属性研究议程,即规划性政治研究议程,可能有助于理解中国政治成长的逻辑和动力,拓展中国政治研究的理论空间,推动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升级。  相似文献   

6.
程波辉  陈玲 《理论探讨》2020,(4):152-157
伴随"放管服"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进,必然对社会治理创新产生影响,社会治理领域"放管服"改革理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借助于建构型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放管服"改革视域下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框架。分析2016年至2019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发现,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治理方式、管理服务下沉、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乡村治理等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特征与范畴。将这些特征与"放管服"改革的理论蕴含进行关联性思考,可见社会治理创新与"放管服"改革具有明显的理论契合性,从简政放权、健全制度、优化服务等三个核心维度能够建构一种社会治理创新的可适性模型框架。这一理论框架与经验分析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和重要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毅 《理论探讨》2019,(4):33-38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社科学术期刊既是重要的学术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政治传播媒介。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媒介属性、公共属性,构成了更好发挥政治传播功能的独特优势。强化政治认同,创新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传承中国文化,是新时代发挥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新要求。坚持政治与学术、一元与多样、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路径。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对于研究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喜 《学理论》2013,(23):363-364
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文化环境正处在一个开放、复杂和动态的体系中。受全球化、网络化以及大众文化迅猛传播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遭遇着深刻转型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措施有三:加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建立健全思政教育文化环境的制度和法律支撑体系;深度开发和整合思政教育文化环境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一书中所提出的"公民文化"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因受当时特殊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存在诸多理论和经验方面的问题和技术性"漏洞"。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已经对这些理论问题和技术性错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使该领域的研究回归到对政治文化更客观和更广泛的探讨中来。本文通过对西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阐述,试图说明对"公民文化"这一带有明显政治伦理价值取向的特定范畴进行理论和经验性反思的学术意义,并认为,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规范价值和经验性解释之间的张力,只有在严谨的学术规范批评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认识,并推动学术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政治文化研究范式的回归,为我们研究政治行为和现象,以及更深层政治制度和结构问题,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治学需要一次新的方法论变革,需要超越传统的和现有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政治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研究整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国政治学发展状况和水平与时代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中国政治学的实践影响力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流派。中国政治学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转变研究范式和创新研究方法,从注重运用现有的中西方理论说明中国现实转向关注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从注重文本研究转向注重实证性研究、经验性研究,更多地采取现场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和典型调查法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与政治发展,以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与服务型政府的"范式"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理论探讨》2006,4(3):26-29
当今,“政治文明”与“服务型政府”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语汇与学术语汇,但是两者没能实现理论“对话”与“链接”。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从观念层面的价值同构、规则层面的制度互动、操作层面的机制共建三个学术视角,对政治文明与服务型政府两个热点问题实现理论对接,以寻求学术增值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术研究向政策转化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创造知识固然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能,但能否使创造的知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则是学术研究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学术研究向政策转化的模式即是探讨学术研究影响政策的主要途径及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论文基于当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学术制度背景,依据学术研究者的组织身份和对政策影响力的大小将中国学术研究向政策转化的模式区分为六种,重点探讨了这六种模式在中国的基本特点、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改善学术研究与政治之间的沟通关系,推动中国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李佳 《学理论》2013,(32):388-389
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基本方法之一。针对当今人们对理论灌输法的一些误解,从理论灌输法的理论依据入手,强调理论灌输法的重要地位。并分析新时代理论灌输法所面临的新环境,进而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环体、介体这四个基本要素入手,研究理论灌输法为应对新环境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政治纪律与贯彻“双百”方针、政治纪律与理论创新、政治纪律与学术自由的关系,以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五个误区 《文汇报》1999年10月9日载笔者访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江丹林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存在五个误区:一是把学术研究的现实性庸俗化为单纯的证明工具,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成果不过是时尚口号的标语式注解或应时文字。从表面上看似乎离现实最“近”。但在本质上却离现实最远。二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使学术研究回到幽静的书斋而脱离沸腾的现实生活。这种所谓的纯学术的研究,不过是无批判的、故弄玄虚的思潮和术语的翻  相似文献   

17.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从实践基础看,感悟日常生活、批判社会现实和参与学术交往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解基础、应用基础和提升基础。从理论基础看,自然科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和通俗知识理论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常识基础。从物质基础看,经济物质待遇、研究辅助设施和学术传播媒介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经济基础、研究基础和传播基础。这些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条件或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8.
陈振明 《行政论坛》2010,17(4):17-20
学科定位与知识增长是公共管理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而考察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应从学科定义、身份危机和知识基础三个方面来展开。公共管理学业已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远大前景的学科,具体表现在:学科发展的机遇、学术研究的进展、学科社会建制的成熟,以及成果应用的加强。但目前公共管理学科在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一是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成熟;二是严谨研究方法的缺乏;三是理论建构及学术创新不足;四是学科的本土化有待加强。鉴于此,可以通过学科边界的明晰、方法的自觉、知识的积累和主题的拓展等途提高该学科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早明确提出"公共领域"并对之进行政治哲学思考的伟大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对公共领域问题的学术建构具有多维价值,其中宪政民主关怀、政治哲学定位、理论范式创新、学术价值超越等是其显著的理论特征.这不仅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理论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也体现出她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哲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伟大与卓越.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治理理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在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创新经济资源和经济机会公平合理配置;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合理配置;从国家统治到国家治理,创新政治资源和政治机会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