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信息沟通的障碍及排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信息沟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行政信息沟通不畅恰恰是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根源主要是由于组织障碍、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地位障碍和地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监督,克服行政信息传递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杜绝说假话、报虚功的不良倾向;坚持行政信息沟通的科学原则;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专职负责的联络人员,明确规定沟通渠道,完善行政信息沟通制度;注意发挥非正式沟通的作用;遵循行政信息沟通的一般程序等举措,排除行政信息沟通中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行政体制扁平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环境变得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要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科层组织结构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组织效率,促成了沟通高效平台化和决策过程透明化,推动行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传统行政体制面临着结构性重组。  相似文献   

3.
张峰 《理论与改革》2014,(2):121-12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成为一种可能。网络公共领域的"去中心化"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建立在传统"中心-边缘"架构下的政府治理模式凸显不足。网络公共领域中的信息传播路径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网络民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发布者,控制导向式的管理行政日益式微,官僚制下的"分工-协作"凸显治理失灵,这就需要一种超越控制与自治的全新治理模式——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关传播沟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关传播沟通与行政传播、企业传播有所不同。它使用非行政、法律、经济制裁等手段 ,在实现政府职能上有着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公关传播沟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关传播沟通的理论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行政沟通理论领域中,首次对中国地方行政沟通作了探讨。论述了中国地方行政沟通的系统网络及地方行政沟通的意义,对地方行政沟通作了系统的专门的论述,突破了以往行政理论常常只讨论行政体系内上下沟通和部门间平行沟通的界限,提出了省级地方行政沟通的概念,并对我国省级地方行政沟通渠道作了实证分析,论述了我国社会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行政沟通的地位和特殊性,提出了实现我国地方行政沟通经常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信息,作为日常用语,指音信、消息,作为科学术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消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报道。信息在不同的科学中有不同的涵义。信息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申农认为:信息是组织程度,能使事物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和混乱。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一个系统的组织程度越高,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不同事物有  相似文献   

7.
试论行政案例资源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案例资源库的建立是行政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改革的必要案件;各类行政管理信息资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必要性;它有利于行政资源的整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它有利于我国公务员培训方法的完善。行政案例的采集必须遵循具有典型性、全面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具体案例应有完整的结构。建设行政案例资源库需要精神、组织、资源和素材等资源。行政案例资源库系统主要包括行政案例、案例功能和使用帮助三个子模块。  相似文献   

8.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是基于宪法上的知情权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说明责任,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获得行使公权力的组织的除外事项之外的任何信息的制度.该制度在各国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申请人资格以及除外事项的确定.在我国统一的行政信息公开立法中,应借用各国的经验,既采用列举除外事项的立法例,也通过公开原则的确立、严格解释规则以及举证责任规则的确立,限制行政机关在不公开事项方面的裁量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6)
藉行政程序立法这一视角对行政法哲学三大基础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发现平衡论指导下行政程序立法的诸多有益之处:型构现代行政法的行政过程模式沟通——合作——服务模式;建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平等互动的法律关系;重视法律制定阶段的实体规则控制与程序规则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伊强 《学理论》2013,(8):126-127
知情权是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政府管理部门与群众良性互动与沟通的基础。强化对行政相对人知情权的尊重,一方面是对行政相对人参政、议政权利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政府部门与公众间的和谐,有助于使行政相对人更好地履行社会监督职能,从而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与执政能力。结合我国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知情权问题,从"顶层设计"与"微观对策"等维度给予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行政服务中心到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组织演化与变迁逻辑主要围绕的是如何降低行政审批跨部门协调的制度成本。行政审批局"夺取"部门行政许可权以降低府际沟通成本的方式具有绝对集权的风险。制度变迁过程中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组织法制与程序规则上的问题并未解决。应当推演设计行政审批局模式"后时代"的法律制度安排以保证制度更新中的理性,确保权力来源正当,权力配置有限,权力的行使受到规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共行政职能的社会化和行政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着特定领域公共事务的管理,成为新的行政主体。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律师协会既可能与国家行政机关一样,处于行政主体地位;也可能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一样,处于行政相对人地位。律师协会的双重身份和地位,使它具有沟通协调、利益代表、行业管理、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接受性角度看,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文关怀,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注意发掘接受者的潜能,重视接受者与教育者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相结合;重视社会践行,引导学生对接受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体验和评价;重视接受者的接受差异,教育方法要具有系统层次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沟通和交流,需要迅速地传递和广泛地利用.原来分散保存、互不兼容、自成一体的信息资源正在逐渐地电子化、网络化,变得易于存取和共享.利用和开发电子信息资源,构建高效的办公链和信息链,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和节约资源,更方便有效地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将成为我们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行政是指国家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或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依法组织管理国家事务的活动。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是使政府行政规范化、制度化,进而顺利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力保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谈管理中的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管理的本质。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现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7.
建立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是完善行政程序、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之一,其本身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的行政程序制度还不完善,我们要通过完善信息公开的程序制度,推进公开方式的现代化;完善行政听证的程序制度,保证听证的公正性;严格遵循期限制度,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给我国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政府行政将会由传统的权力行政模式向服务行政模式转变;计算机在政府中的运用,会打破依靠邮寄、人工传递公文等传统的行政方式转为依靠网络来传递政府信息,强化政府与企业和公众沟通的全新的“电子行政”的现代化的行政方式;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企业和民众的热切期望将会大大促进政府实现由高行政成本向低行政成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行政契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执行公务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缔结的确认、变更或消火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的魅力正在于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而达成的协议,因而留给公民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余地;另一方面作为签约一方的行政主体仍保持其原有公权力的身份,因而又能保证行政目的之实现。行政契约的出现反映的是一种社会需要,体现的是国家公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伦理化是继科学化、法制化之后,公共行政现代化的第三个标志和归趋。其基本假设就是诉诸行政伦理可以保证行政人员自觉主动地实现公共责任。行政伦理除了能够督促行政人员自觉遵守行政道德规范和准则之外,还可以促使行政人员正确看待和处理行政关系、形成角色自觉和责任意识、秉持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公认的伦理原则,从而保证行政行为的合目的性。现代行政伦理化一方面是救治科层制行政体系弊端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现代行政组织应对信息社会压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