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完善、城乡二元结构、行业垄断、资源产权改革滞后等.为此,应利用资源优势,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相似文献   

2.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不公平问题",体现为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问题",体现为失业问题、无序流动问题;"差距问题",体现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阶层发展差距等;"越轨犯罪问题",体现为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义化没施十分短缺,教育基础依然薄弱,普及和巩同义务教育任重道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社会事业是事关天下百姓的民生大事,是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加快西部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还是政治和社会问题;也不仅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东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东西部差距的形成既是一种历史现象,缩小差距就要有一个逐步解决各种矛盾的历史过程。缩小这一差距,需要东部对西部的支持,但绝不能靠减慢  相似文献   

4.
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测度和分解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但在2003年之后差距呈小幅持续缩小的趋势.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组内各省之阃呈现出某种趋同倾向,而西部地区组内各省却呈现出"群体趋异"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蒙、川、渝、陕四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其他西部地区省市的差距拉大所致.  相似文献   

5.
时间和信心,也是解决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本刊记者叶俊东王振中: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可以实现的!第一,需要时间;第二,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刘淑婷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博士长期从事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的调查研究。去年,他还对地区差距问题忧心忡...  相似文献   

6.
地区差距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或许会因其正面的激励效应而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得以提高 ,但差距过大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 ,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本文从地区差距的成因、地区差距的调控原则、地区差距的调控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地区差距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德国中小企业就业创造及其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强 《理论视野》2007,(11):54-56
地区差距成为自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成立联邦德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受关注的问题,该地区差距从分布上主要是东西差距,从内容上看集中表现区域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差距。本文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对缩小德国地区差距具有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这些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比较和谐的发展,并且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来看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为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导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对外贸易不仅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而且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因此,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大力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政策扶植力度;优化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9.
地区差距,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合理的地区差距培育法理型政治权威,推动有机性政治整合,从而有利于我国政治稳定.过度的地区差距导致地方主义的滋长,削弱政治合法性,造成社会流动失序,进而对我国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减少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李昌和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加快缩小信息差距的步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革命和网络革命既可能为落后地区的发展带来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但也可能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缩小信息差距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追赶、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 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 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 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最重要的因素;知识促进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增强人民福利;知识发展加速工业化、服务化、信息化,促进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变革。信息是人类知识的传递,是知识促进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指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高绪林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九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地区发展差距拉开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和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适度的地区差距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把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比较优势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引下,东部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并带动我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群体间、区域间、行业间的各种差距正逐步拉大,差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03年10—11月,“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学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组关于“差距”的问题,试图了解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差距”问题(本文所涉及的差距是指“收入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 被调查者中,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占33.6%,中部地区的占37.9%,西部地区的占27.6%,不回  相似文献   

15.
建立资源开发试验区,发挥其加快西部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关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思考吴登昌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点。中共中央的《建议》把它列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指导方...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7,(33)
跨世纪话题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内容提要:地区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是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这一现象在我国也开始显露:建国后一度缩小的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由于东部发展得比中西部地区更快,如今又扩大了。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哲学思考○王吝禄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关系着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1.坚持唯物辩法,正确认识东西部发展差距。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及事物之间...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同志打破平均主义发展模式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社会经济都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短短的20年里,就使一个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步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加突出。由于原有基础和优惠政策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出现了差距更进一步拉大的现象。1990年东中西部发展速度分别为5.1%,4.2%和5.1%,差别很小;到1994年分别为16.6%,13.7%和10.3%,东部已明显高于中西部,到去年更为明显;东中西部的人均收入差距拉得也很大。这种地区发展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拉大,是打破平均主义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民族的努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化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促使我们反思传统发展观对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畸形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与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为民族地区打破传统发展观的束缚、加速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并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引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弥补自身技术发展不足,缩小与世界其它国家技术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必须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拥有技术引进的决策权、投资权、收益权,并承担技术引进的全部风险.同时,技术引进是一项战略性的事业,事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