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湖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安平 《行政论坛》2009,16(2):88-9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涉及三项关键因素:财政投资、城乡统筹和农民参与.湖南农村在探索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中的主要经验,一是整合支农资金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改变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方式;二是镇村同治--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一事一议"--调动农民积极性,扩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2.
财政因素对四川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下降,农民农业税负增加的状况表明,财政因素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负面影响。农业、农民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探索实施多种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形式,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切实提高财政因素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农业、农民资金需求旺盛,但难进银行贷款门槛;商业银行有贷款实力,却举步维艰。矛盾的焦点集中于风险。浙江省省级财政从今年开始实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各地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配套,专门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笔者认为,运用财政资金,建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支农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实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协同效应与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具有非线性和稳定有序结构而又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因此,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本身的运作与发展空间完全符合耗散结构和协同效应的理论特征与规定。从而在实践考察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状态时,也就不能简单地从一般平衡结构的角度来僵化地进行衡量与判断,而是应从耗散结构和协同效应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通过对耗散结构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关系分析,以及对协同效应的价值生成方式归纳,提供一个协同效应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资金遍布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分别归口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的政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和差别发展战略。为此,必须突破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彻底打破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城乡分治的不平等状况,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支农机制、有效的农村资金信贷机制、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配套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8,(40)
农村互助资金组织这样的基层金融创新,是农村金融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一种被称作"穷人银行"的农村互助资金组织,在安徽农村正大受农民尤其是贫困户的欢迎。从2006年起,安徽省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项目建设的旧模式,以财政扶贫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3G     
《求知》2006,(7):44-44
新型农民 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3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融资难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正规金融供小于求、体系不完善、效益偏低,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突出、监管缺失等方面。农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农村融资难的破解路径是:通过金融改革加大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将财政支农提升到法律高度,增强财政支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通过金融创新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  相似文献   

10.
唐敏 《瞭望》2007,(18)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中央财政连续加大农业投入之后的关键所在春播由南到北陆续展开之际,为尽快让财政支农专项补贴资金到达春耕的田间地头,2007年中央政府较往年提早预拨,  相似文献   

11.
在支农资金模块化整合过程中,模块化系统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们解决支农资金整合过程中的资金使用高成本、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支农资金模块化整合后的效应主要有: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竞争性合作形成;产业创新与支农服务升级。模块化整合为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资金遍布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分别归口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的政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理顺、简化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祥临 《求知》2006,(5):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之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在2004、2005连续两年实施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的政策,深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扭转了粮食产量连年下滑的局面。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解决支持农村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问题。明确规定今后在财政上对农村的投入要“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深入分析党中央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无不包含着大量的经济投入。有人担心:减负已经减到了农业税全部免除的程度。2006年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上千亿。后续的惠农政策还有多少?大量资金投入农村是否科学?等等。显然,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蕊 《理论探讨》2007,(5):93-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支农资金的投入状况、管理水平及使用效果,关系到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研究和探索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发挥支农资金整体合力,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厉以宁 《理论参考》2008,(12):20-20
一、30年来的三大成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打破从前人民公社下大一统农业的情况,这在当时是很冒险的。虽然起初很艰难,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推广了,几年之内,中国市场的商品品种迅速增加,多年不见的香油、花生米、鸡蛋、猪肉全有了。这是第一个大成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有七大缺陷.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国情差距、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尊重和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和主体地位;制度创新的对策是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中央、省、县、村四级一体的制度;深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逐步实现法制化;强化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监督和使用机制;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甘玉昆 《求知》2001,(8):26-28
思考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首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搞好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从资金支出规模、资金支出结构和资金支出地区差异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具有良好的农村减贫效应,但是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效果差异显著。财政资金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达到全面脱贫目标的重要支撑,要从扩大民生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的区域政策及财政民生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相结合等四个层面推进反贫困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社区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匮乏。对一个中部经济百强县(市)的分析发现,进度过快的农村社区化超越了县乡财政的承受能力,对县乡政府而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取的收益对弥补公共投资缺口几无贡献,但在更高层面地方政府土地利益诉求的压力及自身政绩需要促动下,农村社区化勉强而为,就会嬗变为损害农民利益的政绩运动。由样本县(市)得出的结论是:短期内全国大部分县、至少是大部分中西部县在资金方面都不具有农村全域社区化的可行性。所以,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应该量力而行和创新筹资机制,并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农民主导、市场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一过,“支农”又成为各行各业一个热门话题。而有效地支援农业生产,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支援者应该尽可能地对支援对象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 农村工作很复杂,涉及的知识技术范畴很繁杂。比如,农资部门用农业生产资料支农,就不仅要对产品充分了解,还应该了解它所施用对象的特点,否则,就可能用错地方或者用得不是最佳时机。又比如农贷部门,如果熟悉掌握了农业生产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投贷时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节约农业资金。所以,支农应尽可能地选派那些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到农村去。当然,作为一名支农者,不可能对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精通,但至少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范围(或支援范围)内的相关业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