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谨以《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纪念唯物史观创立150周年黄明理150年前,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创立了唯物史观。150多年来,唯物史观以其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以下简...  相似文献   

3.
刘晓丽 《理论导刊》2002,(10):45-47
《周易》是以占筮的形式集中阐释周之卜史、概括总结周人观察自然现象、思考社会人生哲理的史书和哲学经典。其敬天重人的二重性天人观、“保民”、“辅德”的社会观和革故鼎新的历史观,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观由神文历史至人文历史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伴随智能媒体的更新换代,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智能化浪潮沉渣泛起,其实质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透视智能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其以虚无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为根源,依托形而上学方法论,借助智能化传播方式得以“成潮”。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操纵算法分析、假借数据识别、利用智能推送等方式设置“价值陷阱”“学术陷阱”及“舆论陷阱”,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样态,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从未改变。因此,智能时代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应当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智能场域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厚植历史根基,将智能技术融入历史观教育全过程;加强制度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方式遏制智能场域历史虚无主义发展,以此解蔽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与《道德经》黄方平老子的《道德经》有着宏伟而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了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自然观、历史观等等丰富内容。但是,《道德经》的核心,就是一个“道”字。真正理解了老子的“道”。也就理解了《道德经》;如果不懂得老子的“道”...  相似文献   

6.
关于检验人的实践活动的标准──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标准”再到马克思的“三个尺度”丛大川“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人们通常把这一问题视为认识论问题。问题在于实践的问题首先和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观问题,所谓的真理的标准问题必须放在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7.
是唯物智能史观,还是实践智能史观?──答郭凤海同志丛大川《岭南学刊》1995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智能史观刍议》,该刊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同志的《智能史观和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该刊同年第6期又发表了我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及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使得“大政工观”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人们对“大政工观”的理解,通常还围于狭义的思想教育范畴内。此种理解虽较过去的“小政工观”已有了极大扩展,但仍未深入挖掘并涵盖大政工观的丰厚内涵,因而也就必然制约其实践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任何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如仅从系统内部做改进的尝试与优化的努力,往往会因其未做到整体优化而使效果大打折扣。社会实践表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开放体系受外部因素无所不在的强大制约。因而深入研究、正确阐释。大力宣扬“大政工观”的丰厚内涵,就…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观新解陈胜云"马克思主义中最使人苦恼的问题之一就是自然辩证法问题。"①雅克·利德萨的这种说法,被学界层出不穷的、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作的批评所证实。有的学者指责恩格斯是宇宙人"',有的学者则指责恩格斯的辩证法理论范式缺乏现代科...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关于"学习"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社会"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依据《论语》,从学习目的、态度、内容、方法及检验标准五个方面对孔子的学习观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继承,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与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即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通过分析研究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刚上台的日本首相森喜 朗在东京举行的神道政治 联盟国会议员恳谈会上发表讲话,竟然重温昔日大日本帝国“皇国史观”旧梦,公开鼓吹“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的国家”。森喜朗此言一出,就立刻遭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抨击,并激起亚洲国家的不满和谴责。 所谓“皇国史观”是早已废弃的战前“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重要内容。这部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来统治,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军政统治大权。天皇被视为“神”的化身,并从“神”那里继承“统治国家大权”,因而天皇具有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威权。日本大帝国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最高阶段和科学形态──与丛大川同志商榷王金福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是什么?过去的理解认定是唯物史观。现在有人提出与此不同的理解,丛大川同志就是持不同理解的理解者之一。他先后提出了两种理解。在《智能史观刍议》(载《岭南学刊...  相似文献   

14.
效率公平:对人本主义公平观的挑战──兼论改革的社会公平理论肖玉明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缺陷改革以来,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果人们普遍接受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事实上,这种观点已经写进《中共中央关...  相似文献   

15.
"和为贵"与"两大主题"──兼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杨发荣当今世界上带全球性的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一是经济或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它反映了现时代的本质特征。为时代提供诠解和理论服务是哲学的任务。历史行将走完又一个百年历程,而处于...  相似文献   

16.
是科学唯物主义还是实践人道主义?──与王金福、刘怀玉、朱宝信同志谈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丛大川我在《理论探讨》1996年第2期发表了《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和最后纲领》一文,将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作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视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将马...  相似文献   

17.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科学技术动力观”的发生发展20年前(1978年)的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科学技术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怀。同年12月13日,他又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讲话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际上就是党的思想路线。而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则应视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正是在这次讲话中,他一反“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科学的社会主义观苏伟新版《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全面、完整地融汇着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的价值判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  相似文献   

19.
打掉“保护伞”──海南省澄迈县就“南霸天”一案整顿公安队伍纪实卜云彤1994年9月12日出版的《望》周刊第37期,曾以《“南霸天”覆灭记》为题,报道了轰动一时的海南省澄迈县王英汉一案的审判结果。对王英汉犯罪团伙分别被判处死刑、死缓、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刘东民邓小平的基本特点是求实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毛泽东称誉他"是个厚道人",即老实人。邓小平思想的精华,最核心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有110多处讲到"实事求是"。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