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6)
民族高等师范教育与民族基础教育是国家推进民族教育的两个关键时期教育,在培养民族地区的教育性人才和推进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发展民族地区综合经济水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探讨两类教育体制的内涵及其衔接点,对于推动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发展地区经济水平、改善地区文化层次提供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2.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做好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相比,由于他们在地域特点、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饮食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差异性很大,只有准确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民族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同时也是确保民族高校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教育的力度要加大再加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的千年,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如何在数量与质量上更 进一步?宁夏西海固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过去两三年间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一条使民族教育更好地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对其他民族地区很有启示。 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9000万,民族省份地区人口达到五亿,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又使现有的民族教育模式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给新世纪民族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好机遇。对…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作为提升民族地区公众民意表达的有效性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公民素养的提升和积极公民的重现.目前,民族地区民众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公众民意表达技能不足,公民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公民民意表达的效果.所以,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关注人权、注重参与、强化理性和提升能力.应通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推动民族地区民众文化水平的提升;通过法律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强化公民参与能力教育,提升民意表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教育事业如何加快发展,特别是如何克服和破解制约自身"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政策的顶层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要以差别化政策助推民族教育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民族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爱民 《学理论》2015,(7):227-22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开展,高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虽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诸位同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2)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既影响着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详细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探索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以及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对策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长期发展和国家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8.
刘德林  陈海 《学理论》2013,(6):178-18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与外界联系较少,人文素养整体上处于保守状态和传统状态;民族地区人文教育依赖传统方式和传统内容,对现代性缺少理性认识,产生现代性的恐惧;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成果,又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性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各民族人民国家认同感是巩固各民族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兴盛的基础。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民族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我国各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直接关系到我国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对于提高国家认同感,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祖国举足轻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高德胜  金哈斯 《学理论》2011,(33):38-3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历史文化、思想观念、自然地理、政策法规保障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要依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状,因地制宜,通过以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构建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向这种理想的迈进过程。教育均衡的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配置达到均衡状态。教师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质量直接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本文从构建西部地区教育均衡的视角,聚焦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丽君 《学理论》2012,(3):141-142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由于供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不愿选择职业教育,这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生源困境,为此,我们应建立健全职业咨询体制,通过合理的教育分流来引导学生克服传统偏见,自愿选择职业教育。同时,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立足本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共生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8)
为了探讨民族地区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本课题组对齐齐哈尔地区59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生活在民族地区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各阶段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程度整体较高。汉族和少数民族高中生在情感、认知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高中生在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水平在性别间不存在差异。因而,要针对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年级、民族等不同特点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个认同",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当代中国大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转型期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性"发展问题。以"中国梦"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革现行民族教育,开展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向宇 《学理论》2013,(33):260-261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差异发展的重要途径。相较于非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普高政治校本课程开发承担着奠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与促进民族融洽与团结的双重使命,并在教育基础与教育环境上呈现出明显特殊性。只有正视这种特殊性,科学分析其内涵实质,并在课程管理、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制定出有效对策,才能科学推动民族地区普高政治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教育政策监督尤其引人关注.因此,本文从教育督导的视角,对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监督的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监督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指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有效社会需求不足,低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要求的正常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州级建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民族地区也进行了统一设置,但表现出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特点。论文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州制的发展演变历史,得出其发展演变具有同步性、独特性和斗争性三个特点,而且,这种发展演变受到西部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德胜  金哈斯 《学理论》2011,(36):74-7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牧民居住较为分散,其生产生活环境复杂,条件落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尤其牧民人口城镇化进程缓慢。由于文化与制度、生活习惯与传统经济生产方面的特殊地域性,牧民人口城镇化不可能也不可以重复东部地区农村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模式。我们要依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牧区自身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牧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