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侦破爆炸铁路线路的案件中,对炸药量的确定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画像的重要依据,炸药量的确定又关键在于K值经验参数。通过对一起爆炸铁路线路案件现场痕迹和爆炸实验数据综合计算,对铁路线路道碴的K值参数有了一个初步的定论。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案件现场,我们常可以提取到被犯罪分子遗弃在现场用作捆绑物的电线。对电线的检验不仅限于通过对电线上的剪切痕迹进行检验来认定作案工具,有时通过对电线线皮上线条痕迹的检验也可以进行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3.
盗窃铁路器材案件是指盗窃正在使用、备用或废旧的铁路器材案件的统称。铁路器材被盗现场勘查主要解决的问题:作案时间、地点、工具、手段、人数,侵害的目标、过程,作案人特点,作案动机目的,案件性质,串并案依据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意见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反恐维稳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爆炸类恐怖案件是当前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为严重的暴力恐怖案件之一,这类犯罪行为也是各级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对象。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对刑事技术人员的快速处置能力和应对复杂现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全面加强刑事技术工作,提高对此类案件的现场处置和勘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现场形成的条件和地方公安机关管辖案件的现场条件有很大的区别,铁路公安机关的现场勘查权受到铁路运输企业众多的限制,铁路公安机关的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侦查权的行使。因此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现场的条件有其特殊性。深入研究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现场的特点,准确把握研究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现场的特点及对侦查工作的利弊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其研究内容包括:一、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犯罪现场的基本情况;二、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现场的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三、关于现场勘查主体的调查研究;四、铁路刑事犯罪案件现场的调研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侦破旅财被盗案件过程中,依据痕迹物证有时可以串并案件,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刑事技术工作在旅财案件侦破中虽然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只发挥了一部分作用,侦查工作因缺少现场勘查的环节,存在盲区,是不完整的。铁路公安机关要在落实警情就近报告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旅财被盗案件现场勘查机制并采取科学、严谨的技术检验手段,进一步提升破案率。  相似文献   

7.
铁路破坏案件与行车重大事故现场的认定根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定》。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现场,具有复杂的形成原因和突出的铁路行业特点。因此,辨别铁路破坏案件现场和铁路行车重大事故现场十分必要。只有了解这两类现场的特点,明确其不同类型及形成的原因,才可能在实际勘验检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8.
铁路线路爆炸是反映铁路线路爆炸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物质基础。铁路线路爆炸案件现场特殊性是由铁路的行业性、爆炸的特性和铁路在社会交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铁路线路爆炸现场的特点 :1.现场存留从属于线路开通 ;2 .炸点通常为炸坑、轨断或轨变 ;3.线—车现场构成的特殊性 (车底爆炸形成下压 ) ;4 .爆炸物证受到地形地貌影响突出 ;5 .现场位置常为线路偏僻要害处。铁路线路爆炸现场勘验的重点 :1.判定炸点 ;2 .推断爆炸装置 ;3.估算炸药重量 ;4 .确定爆炸性质 ;5 .分析现场环境格局 ;6 .判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9.
运输货物被盗案件是铁路公安机关常见的一类案件。其中破坏铁路设施的盗窃行为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铁路公安机关的实践工作。在犯罪行为定性有争议的破坏铁路设施的盗窃案件认定中,应将犯罪嫌疑人在盗窃过程中是故意破坏铁路设施还是过失损坏铁路设施区分对待,运用刑法学中关于“牵连犯”即“以从一重罪从重处断为原则、依法数罪并罚为补充”的处断原则进行分析,进而对犯罪行为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刑事政策导向下,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放宽对案件证据要求的现象,易导致对案件定性量刑的偏差。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涉及的数额认定、是否复制他人作品的认定以及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要严把证据关,严格依照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裁判结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风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爱玲 《学理论》2009,(9):150-153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由政府主导并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经济实利性。这种特征与高速发展的进程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尤以学风的蜕变为突出,表现出功利性的学术目的与实利性的操作手段和自下而上的蔓廷方式的特点。它直接制约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与走向,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5.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昌盛 《学理论》2009,(20):102-103
本文对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进行了简述,对军队管理中实施激励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在分析军队管理中实施激励的特点的同时,对军队管理中复合应用激励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学界腐败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造成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巨大腐蚀与破坏,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研究腐败的成因、现状、对策等问题,提出遏制腐败的对策,是历史和社会提出的重要课题。国内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大批学术成果面世。为推动腐败研究的深入进行,通过对发表于国内行政学界主要期刊上的近一百多篇学术论文的实证分析,总结与综述现阶段腐败研究现状的若干特征和理论观点,并由此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d the special issue it introduces, explores whether, and how, 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of the Sout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ocesses of governance, are distinct from cases in the North.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small but growing body of work on Latin America, most work on the regulatory state deals with the US or Europe, or takes a relatively undifferentiated “legal transplant” approach to the developing world. We use the term “the South” to invoke shared histories of many countries, rather than as a geographic delimiter, even while acknowledging continued and growing diversity among these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ir engagement with globalization. We suggest that three aspects of this common context are important in characterizing 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of the South. The first contextual element is the presence of powerful external pressures, especially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adopt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regulatory agencies in infrastructure sectors. The result is often an incomplete engagement with and insufficient embedding of regulatory agencies within local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 A second is the greater intensity of redistributive politics in settings where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are of extremely poor quality and often non‐existent. The resultant politics of distribution draws in other actors, such as the courts and civil society; regulation is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 the regulators. The third theme is that of limited state capacity, which we suggest has both “thin” and “thick” dimensions. Thin state capacity issues include prosaic concerns of budget, personnel and training; thick issues address the growing pressures on the state to manage multiple forms of engagement with diverse stakeholders in order to balance competing concerns of growth, efficiency and redistribution. These three theme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is special issue, and for the case studies that follow. We focus on regulatory agencies in infrastructure sectors (water, electricity and telecoms) as a particular expression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though we acknowledge that the two are by no means synonymous. The case studies are drawn from India, Colombia, Brazil,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engage with one or more of these contextual elements. The intent is to draw out common themes that characterize a “regulatory state of the South,” while remaining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s in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contexts within “the South.”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