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被网民称之为"史上最牛县委书记"的张志国,今年2月刚被铁岭市委责令引咎辞职,近日却又传出即将履新沈铁城际轨道(轻轨)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张志国"复出"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在网民中引起热议,舆论几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我国学界对于引咎辞职制度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引咎辞职能否作为法律制度的判别一直见仁见智。事实上,引咎辞职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行为,它一旦被法制化,就必然造成曲解与背离引咎辞职本质的问题,这也是引咎辞职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根本困境所在,它集中反映在我国学界有关主张与支持引咎辞职法制化的各种主要理由之中。将本质上作为道德行为的引咎辞职制度化,从而所提  相似文献   

3.
再释引咎辞职制度的性质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学界对于引咎辞职制度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引咎辞职能否作为法律制度的判别一直见仁见智。事实上,引咎辞职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行为,它一旦被法制化,就必然造成曲解与背离引咎辞职本质的问题,这也是引咎辞职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根本困境所在,它集中反映在我国学界有关主张与支持引咎辞职法制化的各种主要理由之中。将本质上作为道德行为的引咎辞职制度化,从而所提出的"引咎辞职制度"已经不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制度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全新性质的"道德制度"形态,即在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引咎辞职制度作为道德制度的效应在于:提供稳定的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引咎辞职行为规范体系;丰富我国领导干部退出制度的内容;有利于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发挥特有的公务员道德教育功能;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追究公务员的公共责任;有利于更加前瞻性地追究公务员的公共责任;有利于更加高效地追究公务员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4.
"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在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中已得到全面推行.行政领导者不再仅仅是问责的主体,而是成了被监督、被问责的对象,行政领导者通过引咎辞职维护了政府的整体形象和政府存在的民意基础,体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理念.但是在国外作为一种政治惯例的引咎辞职,在引入我国实现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探讨引咎辞职与我国的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并尝试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为引咎辞职的法治化提供一个目标模式也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要有效解决被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是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这是建立被问责官员正常复出机制的前提;二是转变问责的模式,由“权力问责”转变为“制度问责”,使被问责官员复出具有制度上的正当性;三是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以减少官员复出的外部阻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以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引咎辞职制是完全适合我国特色政党政治的制度设置 ,也必将会促进我国特色政治的健康发展。但在引咎辞职制的实行过程中应当注意几个障碍 ,如“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 ,良好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引咎”界定不明确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引咎辞职操作程序不规范 ,党政系统还未一视同仁 ;执行力度不够 ,使引咎辞职制流于形式 ;缺乏前瞻性的引咎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胡云生 《民主》2004,(5):4-6
近段时间,从中央批准中石化老总马富才辞职,再到日前披露的北京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市市长刚占标分别引咎辞去县长、市长职务,官员“引咎辞职”成了见报率较高的字眼。其之所以被强烈关注的背后,不是因为去职的是高官,而是因为高官去职所采取的“引咎辞职”方式。“引咎辞职”折射出我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正发生质的突破,它带给我们的思索也  相似文献   

8.
唐璐 《学理论》2013,(11):14-15
随着我国行政问责实践的逐步深入以及信息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近几年出现了许多"下马"官员"闪电"复出"、神秘"复出"、违规"复出的现象后,构建科学有效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对于建设责任政府和维护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从五方面完善复出机制:明晰问责的标准和尺度;加强行政伦理和官风建设;建立健全问责官员复出法律体系;建立官员复出回应机制;建立官员复出评估和跟踪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问责制已成为我国政府运行的一种常态的情况下,对于被问责官员的制度安排却存在缺失。被问责官员何种情况下可以复出、复出到何种职位、以何种程序复出等缺少明确的规定,各地操作的随意性较大。这种相关制度的缺失不仅削弱了问责制的功能,而且可能会引发新的腐败行为,影响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完善"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增加透明度、强化人大的监督和扩大公众参与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领导成员辞职有四种形式: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每种形式与问责都有不同的关系,其中自愿辞职、引咎辞职与责任的关系比较复杂。自愿辞职又可以分为无道义过错自愿辞职和道义过错自愿辞职两种形式,引咎辞职与西方语境下“引咎辞职”含义差别巨大。因此,在公务员辞职的制度化上,各种责任的明确、辞职程序的建设和后续管理上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赵蕾  谷松 《理论探讨》2006,(5):121-123
引咎辞职是行政问责制度中专门针对行政官员,并使其承担领导责任与道德责任的一种责任追究方式,其压力主要来自公众社会的舆论谴责以及官员个人在道德、良知上的自我认识。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异化与泛化、程序性的缺失以及后续管理的缺位等若干观念上和现实中的困境,克服和摆脱上述困境,构建完整、长效的制度支撑体系,将成为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建设与完善过程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问责事件的不断增多,被问责官员的复出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当前,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存在透明度较低、程序不规范、操作弹性大等问题。被问责官员大量无原则复出,不仅使问责制流于形式,而且使政府逐渐丧失公信力,因此,分析被问责官员复出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引咎辞职作为一种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由于时间比较短,对其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上的经验均有明显的不足。本文就引咎辞职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做了简单的介绍和辨析,并针对我国公务员新陈代谢制度的退出机制现状,就我国对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后续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后续管理应该涉及辞职后的待遇与职位安排的管理,重新启用的相关标准与程序的管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引咎辞职制度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彩娟 《党政论坛》2005,(10):29-31
引咎辞职作为国外常用的公 务员退出机制的一种常规 做法,在我国出现的历史 并不悠久,可谓是“舶来品”。 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 部选拔任用条例》首次将引咎辞职 纳入领导干部制度,引起社会的广 泛关注。从《条例》的规定来看, 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与国外通行的 做法有求同存异之处。建立和实施 引咎辞职制度在宏观上可以缓和政 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在微观上则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引咎辞职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咎辞职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必然要面对的现实要求 ,有效制定和积极推行引咎辞职制度 ,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其利弊略作探讨 ,并对如何落实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分析 ,旨在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民主的发展,构建高效、服务、法治的责任政府成为世界行政改革潮流共同追求的目标。鉴于委托代理法理根基,为中西方“引咎辞职”制度的发展找到了理论契合点。对于我国来说,根植于西方公务员的“引咎辞职”是个“舶来品”,因其建立的土壤是立足于西方的国情之上,西方国家在其行为动力,责任承担方式,接受程度,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具体运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进一步推进“引咎辞职”在中国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引咎辞职”本土化,可以从“引咎辞职”程序化、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正确定位官员责任、加强培养责任意识、完善追踪保障制度等角度出发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4,(9)
一七五名将军复出之谜──访李德生将军本刊记者福州军区政委李志民是一位金戈铁马50载的将军。他在去世前不久,数次对探望他的战友和朋友说:有机会一定要把这件事写一写。这件事很值得写,它对后世人来说还是个谜。李志民指的这件"谜"应该追溯到1971年。在文革...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关引咎辞职的新闻一下子多了起来,辞职者无一例外的“都是事故惹的祸”,这给人们传递了一条信息:引咎辞职正在成为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19.
陈立旭 《党政论坛》2013,(22):22-23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国锋对于邓小平复出,积极中不能不注意稳妥。他在党内第一个提出要让邓小平复出,同时,他为了稳定大局,也为了让邓小平复出更顺理成章,在推动邓小平复出方面,采取了稳步进行的措施。他概括这一稳步进行的措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对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对自己履行职责过程的一种自查、自责、自咎行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咎辞职实际上是一种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控机制。道德水准高的人会主动承担责任 ,而道德水准低的人则需要外界的压力。引咎辞职制度对于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有重大的作用。它必将以其自身所特有的管理力度 ,为干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突破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维定式 ,改变领导干部“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心态有着重大的意义。推行这项制度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相应的制度规范建设。在执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时 ,既要大胆创新、勇于借鉴 ,又要积极稳妥、与现行领导干部制度相衔接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