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篆 《学理论》2009,(9):73-74
离岸金融市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洲,它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目前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具有政策上、市场需求上等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又被批准成为继深圳、上海后第三个离岸金融试点地区,构建和发展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实现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将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建成政策推动型离岸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新的财富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在全球蓬勃发展,正在创造出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文章采集全球最新的资料数据,展示了低碳经济在产业建设、战略投资、产值就业、新能源开发和碳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树青 《求知》2008,(2):39-40
一、背景、现实与滨海新区的选择 1.滨海新区开发与深圳、浦东开发时的宏观经济政治背景的不同注定了中央扶持政策以及政策效应相对有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和滨海新区作为其龙头的战略在中央层面得到全面确认时间还很短.经济政治大背景与当年建立深圳特区开发珠三角和建设浦东开发长三角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发珠三角时还是大计划、封闭经济,深圳作为一个开放特区一枝独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确定深圳为特区本身就足以使深圳成为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惟一选择。浦东开发时这方面的优势就在下降。而当前开发滨海新区所面临的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对内,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由优先推动部分特区的发展向推动全国各个地区的全面发展转换。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在加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动机越发强烈。由此,在中央层面,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在同时推进。而地方政府建立区域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等的战略更是遍地开花。对外,我国正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尤其是加入WTO后.将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低碳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滨海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正面临着乘势而上的历史机遇,有责任以低碳经济为抓手,打造中国绿  相似文献   

5.
邵四华 《团结》2010,(6):41-42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如何切实走出中国的新路子?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碳金融同样是能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的。积极探索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不失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低碳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省市发展低碳经济,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生活和加强碳储备能力四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韩良  刘慧珍 《求知》2010,(8):30-31
1.发展低碳经济是滨海新区建成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必然要求。与浦东新区等六大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宜居的生态城市。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制造业已不适宜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滨海新区可利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带来的新机遇,对已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碳排的传统第二产业进行改造与引领.及时更新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鼓励和吸引企业投资建设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研发项目.将滨海新区真正建成全国现代制造业与研发转化基地。  相似文献   

8.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机制体制创新。构建完善的碳金融机制体系,有助于促进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碳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碳金融机制尚未健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应在准入机制、碳交易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管机制、创新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碳金融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滨海新区2011年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2011年.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党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动向.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以“十大战役”、“十大改革”为平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不俗业绩。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怀化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破解怀化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必须打造低碳园区,构建发展平台;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出台低碳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0)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传统的发展方式也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以"三低"为生产基础的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应对气候、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利益无法保障以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发展低碳技术以及引导消费者行为的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促使中国在节能减排上必须采取更切实有效的行动,这对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屏障在实行低碳经济方面有天然的能源、地理优势,也存在因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夺得先机?四川省广元市的系列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贺军 《理论参考》2009,(12):51-52
全球压力下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无可回避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二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张建强 《求知》2013,(11):46-49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三经济增长极,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排头兵的重要引领作用。如何使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的增长极作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深圳特区的对比分析,找到了滨海新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提出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对策和建议,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高碳"经济占主导地位、低碳经济制度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需要在促进低碳技术发展、营造低碳经济发展氛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张厚前  张玲 《学理论》2012,(19):87-88
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更是把发展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陕西省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作为国内循环经济的试点区域,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全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分析低碳经济在陕西省的发展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环境、能源压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既需公共财政政策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也需要相应的市场机制的促进。因此,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缺一不可,且关系紧密。通过分析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及效应,依据各自作用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协同关系,从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的协同框架,并对促进这种协同框架的运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继明 《求知》2009,(4):36-38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金融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运用金融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总量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配比失度的现状,全面防范政策施行中产生的与市场需求、地方差异、所有制体制不匹配的可能性,通过健全政策传导与反馈机制,制定差别化、市场化的金融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市场资本构成与配比,兼顾金融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方针的统一与协调,以确保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低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全球碳金融市场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碳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全球碳交易量不断加大。目前全世界已建立了欧盟气候交易所(E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各种碳产品应运而生。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达到1400亿欧元,到2020年碳交易量会达到3.5万亿,未来碳排放市场可能超过石油交易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