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股市近年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内幕交易行为一直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笔者根据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规定的解释》相关条款,对内幕交易罪认定的时间性与处罚力度的重要性进行剖析,审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幕交易的含义及其民事责任概述,(一)内幕交易的含义及特点,所谓内幕交易又称内部人交易或知情人交易、证券内部交易信息的知情人员或非法获取证券内幕信息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其他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进行证券交易或将消息泄漏给他人,或依据该消息建议他人进行证券交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内幕信息含义、范围、特征以及内幕人员的含义和范围的解释,分别从内幕交易侵犯的客体、内幕交易主体的主观犯意以及内幕交易构成的客观方面三个具体方面对内幕交易进行了解释,从而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珂珂 《学理论》2012,(8):93-94
内幕交易是知悉内幕信息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违法活动。内幕交易严重扰乱了证券交易的正常秩序,破坏了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民事赔偿责任具有有效遏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功能,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在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方面没有任何可供操作的具体规定,导致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济。针对我国的立法现状,笔者提出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建议有三:确立归责原则;明确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请求权主体;确定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义务主体。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是指因其特殊地位而获取上市公司内幕情报的人员,利用该信息转为公开信息前的时间差,进行证券交易以牟取暴利的行为。内幕交易破坏了证券交易公开、公平的原则,扰乱了证券交易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近年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加重对其处罚的力度(包括刑罚)。1993年9月2日,我国证券委也颁布了《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其进行法律制约。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第五次通过的新刑法典将证券内幕交易上升为刑事责任加以制约。1998年12月29日,历时七载并五易其稿的《证券法》终于出台,该…  相似文献   

6.
对于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的危害行为,刑法既要积极干预又要慎重适度。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中可能构成的罪名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非法经营罪,虚假广告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可能构成的罪名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清算中可能构成的罪名是妨害清算罪。  相似文献   

7.
华花 《学理论》2014,(8):104-106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恒久不变的话题,内幕信息范围的确定影响着内幕交易的方式,同时对内幕交易法律责任的承担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国家政策对内幕信息究竟是补充还是突破?我国现行法对国家政策是否属于内幕信息规定并不明确,而从内幕交易归责机制的法理基础出发,结合当下国家政策影响证券市场的实践,国家政策既符合内幕交易归责的法理要求,又符合内幕信息的实践要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纷争进行了审视,考察了反对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学者与赞成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学者在理论上的交锋,从中得出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基础,进而探讨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分析了内幕交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惩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王睿 《学理论》2010,(7):98-100
为了进一步打击证券、期货市场的非法交易,《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对于该罪刑法学者们纷纷对其进行了较深刻的研究,并对该罪提出了较一致的两点意见:一是内幕信息以外的未公开信息需要界定;二是对情节严重的进行相应的解释。对此相关部门也正在就这两点起草司法解释。有关该罪在司法适用上是否存在未遂问题,学者们研究甚少,而该罪是否存在未遂影响到该罪的定罪问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刑法学相关基础理论来探究该罪是否存在未遂。  相似文献   

10.
"利益输送""代持养券""对敲交易"等行为正不断地侵蚀着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债券回购的"灰色地带",有必要对以上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债券回购市场上,利益输送中内幕交易罪的内幕信息刑法认定,仍应以内幕信息的滥用为充分必要条件;代持养券行为在形成交叉法条关系的情况下,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刑法判断,介于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要求,应以想象竞合为宜;对敲交易引发操纵证券罪之"操纵"本质的刑法反思,应当通过立法与司法的二元路径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1.
王冰 《学理论》2012,(14):114-115
我国新修正的《证券法》将内幕交易及其相关民事责任写入了法律,为广大普通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行使赔偿请求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其规定过于笼统,未对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损害赔偿权利人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对救济方式作出规制,这不失为证券法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2.
一位著名跨国公司在华代理销售商的销售员详述了自己销售公关的内幕 :我代理的产品是仪表。我们打听项目消息来源 ,一般通过设计院直接找项目组组长 ,答应给项目组2% ,具体他怎么处理不管。室主任只要打点一下 ,使他不反对就行了。这是第一步 ,他知道会有好处了 ,在设计仪表选型时 ,就会根据我们所报的技术参数写选型设计报告 ,把我们公司产品的优点告诉厂家 ,说别的厂家不行 ,并帮我们介绍厂家的仪表组长、车间主任、总工程师、老总等与项目有关的关键人员。厂家人员有些什么爱好、关系 ,也希望他介绍一下。这个过程中 ,经常要到设计院拜…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9,(14):42-43
次贷危机、雷曼兄弟破产、华尔街五大投行只剩两家……这些金融事件的发生,让更多人们关注投资银行业究竟遭遇了什么,会走向何方?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书揭露了这个行业因泡沫破灭而出现灾难的内幕,撩开了投资银行家的神秘面纱。由于作者本人曾是一名投资银行家,他的描述尤具信服力。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九)》完善了有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必须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前提。非法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属于刑法保护的对象。单位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犯罪的,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网络服务提供者非法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据是否利用工作便利进行分别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一种纯正的不作为犯,必须在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时才构成犯罪,而且主观罪过是故意。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与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间是想象竞合而非法条竞合。  相似文献   

15.
魏东升 《侨园》2004,(3):32-34
前不久,记者在北京和天津市分别访问了吴克泰先生和徐懋德先生,他们分别向记者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50年前李登辉在台加入和脱离中共的真实内幕。李登辉向吴克泰炫耀从日本带回的日文版《资本论》李登辉加入中共的介绍人是吴克泰。吴克泰先生今年79岁,头发虽已花白,但神采奕奕,器宇轩昂。吴克泰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生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刑法》创设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至今,一方面,经历时代变迁后,该罪的法定刑已经无法与其社会危害性相符;另一方面,随着新型操纵行为的出现,广义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罪名框架已经无法承受社会的挑战与满足期待,尤其是在我国分别规定交易型操纵资本市场犯罪与信息型操纵资本市场犯罪的情况下,兜底条款的适用限制不可避免。考虑到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欺诈本质,可将诈骗罪作为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兜底罪名加以适用,这样一来可在实际上提高法定刑适用,二来可规制无法纳入兜底条款的操纵资本市场行为。当行为同时符合两罪的构成要件时,从一重罪处罚,无需通过立法的修改实现。  相似文献   

17.
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内幕廖心文1958年的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它是一场以军事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外交之战。这场斗争“直接对蒋,间接对美”,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过人胆识和智慧。斗争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起迄今为止我们人民共和国铁路史上最大的受贿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案件涉及科级以上直至副部长级干部50多人。尽管查处遇到困难,但终于被揭开了内幕。从下文披露的案件查处过程,人们可以看到党和政府肃贪治腐的决心。此案查处结果将会如何?人们都在关注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犯罪立法采取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规制范围较广,涉及罪名较多。《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废除了金融犯罪中的死刑规定,但主刑设置仍较为严厉。完善金融犯罪立法的重点是: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行为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完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法定刑设置,增加单位犯罪主体;对逃汇罪增加自然人犯罪主体;对贷款诈骗罪增加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20.
修订的保密法实施以后,刑法在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等危害国家秘密犯罪的具体罪名规定上,有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保密法的衔接凸显很多问题,导致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出现缺失和不力的情况,亟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