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首要问题提了出来。回顾建国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决策的成功与失误,无不与是否深入、科学地调查研究息息相关。比如,经济建设上的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实质上就是对国情、民情及中国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缺乏基本的调查研究造成的。因此,深入探讨调查研究与决策活动的内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大起火落?除客观上的原因外,急于求成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是基本原因。党的十三屉七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的方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根据的。坚持贯彻这一方针,对于防止和克服我国经济建设的偏差和经济理论的失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三届五中全会和会前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不能急于求成: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治理整顿也不能急于求成。强调我们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急”字,确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40年来的实践,“急”性病确是一犯再犯。为什么会“急于求成”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谈谈六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计划应该具有双向约束力我国四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从经济运行状态的角度来分析,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有序性,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和波动.从1958年的大跃进到1960年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从“文化大革命”以后经济工作的急于求成,左倾冒进到1979年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从1984年以来的经济过热增长,到目前的治理整顿.这些波动起伏产生的原因、历史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在指导思想上是共同的,那就是急于求成.对于急于求成思想的危害性,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各级决策者也是清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又屡犯这一错误呢?这里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有对国情不甚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以来,记者在西藏各地采访,获得的突出印象,就是加强基础建设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党政领导机关,到经济计划部门,都在认真总结过去急于求成的教训,决心利用十至十五年时间真正打好“起飞”的基础,为西藏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制度性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近期努力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的根本内涵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社会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实现人民的福祉.要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关键是要有制度性起点,否则,就可能在关注目标的实现中,急于求成、主观随意、左右摇摆、大起大落.在比较东西方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从西方行政改革理论的变迁角度.论证了公民、公民社会和政府的关系,突出了以人为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总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有失误。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往往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这种失误,严重挫伤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巨大损失。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已经提出来多年了,但是并没有真正为全党同志共同接受和认真贯彻执行。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强调这个指导思想,从上到下都要牢固树立起来,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思想工作在围绕党的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结合生产、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思想工作如何更紧密地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存在着“两层皮”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两层皮”呢?从思想工作的角度来分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思想工作同经济工作相结合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经济来说,过去十年的崛起过程独一无二。高速增长背后的很多因素和30年前亚洲“小虎”的迅速崛起有些相似。但不管怎样,中国的经济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1.经济发展大起大落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连串大起大落,这在亚洲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其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郭毅 《理论探索》2001,(5):29-30
“以德治国”的提出 ,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法治经济 ,更是道德经济。“以德治国” ,事实上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以德治国” ,必须从严治政 ,尤其要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贫富差距逐步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以及党自身建设中出现的腐败和参与渠道的狭隘、参与机制的不合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断造成党执政资源的流变.以“公正”、“公平”、“宽容”为发展宗旨的包容性增长,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包容市场经济多元价值理念,拓宽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多角度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成为当下有效巩固党执政基础和提升党执政的合法性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肖枫:《“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文章指出,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共产党领导革命是比较成功的,但在领导建设方面,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之前,不能说是很成功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前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超越发展阶段,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甚至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于是在建设实践中只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了生产关系不断超前发展所造成的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结果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而是严重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上一些政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领导班子中,以艰苦创业求发展,以“政绩论英雄”来评价干部,已成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也出现了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急于求荣的通病。他们上任伊始,不在服务对象的需求上、不在自身的努力程度上下气力、用功夫,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广西柳州市针织总厂党委坚持以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为指导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工作和企业在转换机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的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促进企业“双文明”建设的发展,职工队伍比较稳定,没有发生重大政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末、80年代初,波兰爆发了席卷全国的罢工浪潮和团结工会运动,形成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1981年国民收入比1978年下降25%。党内思想混乱,青年思想混乱,出现了对党、对共产主义和国家前途的“信任危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削弱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1986年7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以下简称波兰党)十大通过的党纲指出,波兰党和国家领导所犯错误的实质在于“不注重思想教育活动”。从血的教训中波兰党认识到,要克服危机并防止类似事件的重演,必须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此,1981年波兰党九大制定了以“改善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强调党和政府同人民协  相似文献   

16.
量力而行、积极奋斗、循序前进的方针,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它包括如下基本含义:量力而行,就是从实际出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急于求成、盲目蛮干;积极奋斗,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少花钱多办事”,不消极等待、畏难不前;循序前进,就是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经济的发展,不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在这项方针中,“量力而行”、“循序前进”是基础,“积极奋斗”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欧洲共同体12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2.2%,比1986年下降了0.4%。出现经济逆转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内在的推动力,又无外部刺激,加之油价、汇价和股价大起大落,人们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预计今年西欧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曾经确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但是,由于我们党对领导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缺乏经验,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认识不足,在领导经济建设工作中犯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又被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陈伯达之流所利用,他们乘机推波助澜,大肆煽动极‘左’思潮,极力宣扬社会主义制度下不需要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鼓吹产品实行无偿调拨,主张推行“供给制”。妄图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客观存在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时间,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混乱,更加助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1956年开始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当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主要表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到首要地位;在生产关系上盲目求纯,急于求成,以致于20年间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反思中,…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评说:一次空前的成功之作本刊记者高庆林王晓光“过热———治理——再过热——再治理”……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屡屡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曾被人们称之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难以根治的一大顽症。然而,自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与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