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彦霖 《学理论》2010,(29):192-193
《围城》中古钟的描写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古钟的丰富意蕴。在揭示主题方面,古钟这一意象隐喻了小说中人物的普遍困境,他们都处在各自的围城之中,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下,而无法摆脱,这也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古钟意象尤其对方鸿渐的性格有明显的隐喻,它暗示了方鸿渐的出身家世,志大才疏和优柔寡断。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古钟由于慢于正常时间,使读者不断"回忆"而产生联想,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自由"国民"与奴隶之"部民"是近代中国"国民性"书写中两种迥异的叙事取向。它更是可在一定时间维度内检视国人如何思考"自由"范式的一幅智识图景。为实现"国民性"书写的政治谋划——改变"部民"品性以型塑"新国民","自由"之先定承诺作为审视标准被嵌入到此历史叙事中,连续的历史由此呈现为显著的断裂。然而,此"先定承诺"作为共识极为脆弱。"国民性"书写背后是践履"自由"之"先定承诺"的困境及政治分裂。如此,此历史叙事使革命者和自由知识分子都找到了实现各自政治目标的理论支持和手段。这使他们都可根据自己的"偏好"去建构一种新"国民性"的历史连续性,并无需追问其是否接近历史真实。此类谋划亦恰恰展现了各政治势力是如何在文化政治视野内去把握建构政治秩序的叙事技艺。此技艺与践履"先定承诺"间的张力奠定了此类谋划至今一直就存在的政治紧张。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唐宋词中的重要因素。唐宋词中丰富的"花"与"雨"意象是词人表达情感的外在表征,它们承载着词人的个人情感、审美趣味,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两者的组合使用强化了唐宋词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构成诗的审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极具审美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特别是在"红旗"这一物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使之具有了独特的意象美.统观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象征美、动态美、情感美、色彩美.这些审美特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审美意境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5)
"慢生活"不是意味着迟缓、拖延,更不是停滞不前和无所约束的放纵。"慢生活"是对生活张弛有度的控制,是一种合理健康的生活态度。作为人类感官的延伸,科学技术在让人类更加自由的同时,正在向奴役者或"隐性上帝"的角色转变,主人与奴隶的故事正在由隐喻走向现实。"慢生活"是对现代性后果的反思,是人的主体性回归即人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主体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张爱玲都具有自觉鲜明的"诗性书写"倾向,因文学观念、价值立场和人生体验各不相同,必然呈现出迥然而异的诗美特征:从外在文体风格来看,一个冷峻,一个凄美,透露出两人心灵深处诗人般的孤独感和荒诞感;从内在叙事结构来看,大量隐喻和转喻成分的存在,使得他们的小说文本具有了结构语言学功能上的诗歌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静 《学理论》2010,(18):191-192
汉字的意象生成于意象思维所处的空间。汉字演变过程不但是字型的演变,也是汉字人体隐喻化演进的过程。从甲骨文到形声字的大量出现都体现出汉字意象空间中人体隐喻性的逐渐完备。汉字这个隐喻系统已经具备了可视性、可言性,缺少的是可动性。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互联网技术为汉字人体隐喻化可动性的演进阶段提供了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7)
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他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星期天早晨》中描摹了大量意象,意象并置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诗简约凝练、画意盎然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强调心理空间以及想象的重要性,而史蒂文斯也曾论述过"诗画统一"的观点。从格式塔心理学和它的一个分支拓扑心理学角度切入,并利用心理空间隐喻的特点,来解析《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以及读者读这首诗歌时被赋予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是当下一个热门话语。廓清"学习型"的来龙去脉,明晰"学习型"的真正内涵和中国意义,是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理论工作。基于对"学习型"的语词来源、创制背景、发展历程、价值追求等问题的历史考察,结合中国的话语习惯和文化传统,从"一种社会认知概念、一种思维范式转换、一种‘发展’的隐喻"这三个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学习型",有助于深化对"学习型"内涵的认识,避免现实建设中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使当前的建设活动朝着更符合"学习型"的本质要求和人类的理想追求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身体"叙事无论是真实的肉体叙事,还是符号化或话语化的叙事,都对文本的叙事和情节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贯穿在文本内部,涵盖主人公身体,心智变化,并延伸到文本的外部,涉及作者的身心状态和读者身心共鸣。旨在分析"身体"叙事对于勾画人物,深化主题,文本建构的作用,同时,使得读者深刻理解"身体"叙事对于揭示人的主体性和多重社会身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1)
城市形象定位是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本文在对哈尔滨城市整体形象历史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形象树"塑造的哈尔滨城市形象战略,同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得出"文化城市、生态城市、冰雪城市"这一核心范畴来定位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就哈尔滨城市形象定位为"活力冰城"。最后,揭示了其城市形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城市形象塑造组织与管理的指导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象树"理念而塑造的哈尔滨城市形象对其城市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松锋 《学理论》2010,(22):181-182
作为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消费、批评界等各种话语相交织场域中的"奇作"《暗算》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争议,后因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而变得愈加激烈,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被言说的可能。尝试从人物设置及小说采用的叙事策略的角度来分析其关于"人生结构"的隐喻建构,希望借此有助于对《暗算》这一文本何以游走于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消费之间的问题作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些脆弱和冷漠,缺乏信任与真诚。如此,即使这座城市拥有再多的霓虹闪耀,也会让人觉得黑暗无光。这便是我心中的问题:一座城市,最怕缺少的是什么呢?我想答案就是:美的人性。一座美丽而文明的城市,最让人铭记于心的要素就是"人"。山东人的好客、北京人的大气、上海人的精明、山西人的朴实……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水土,像不同的母亲一样孕育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叙事体系,"共同价值"表明了其在历史必然中应然出场的叙事缘由、超越西方现代性并重构现代性的叙事实质以及坚持意识形态守正与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共同价值"产生的叙事缘由来看,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一体化进程中,"共同价值"的产生顺应了人类相互连接、共同交往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上,指引现代性世界协作共进,证明了其出场的必然性与应然性;从叙事实质上来看,"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体系的虚假性与有害性,重构了"合作共赢"的现代性意识、"平等协商"的现代性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方案;从叙事特征来看,"共同价值"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优势,即在守正科学意识形态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性创新,解决了意识形态差异与合作发展之间的历史性矛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唯心论的浪漫主义想象,将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自由梦想。德国唯心论的浪漫主义表现为抒情的、个人的美学的浪漫主义,主要局限于文学艺术和哲学宗教领域。它们表现为对无限、绝对精神和上帝的情感迷醉,表现为无力的个人化的感伤和纯粹美学体验,这种浪漫主义不过是主观的情感之梦。与这种浪漫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找到了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找到了物质手段来实现浪漫主义的梦想,使梦想变为现实。由此,梦想具有现实的力量。马克思的浪漫主义蕴含"力的隐喻",这种隐喻在马克思的一系列文本中都有体现。这种"力的隐喻"表现在劳动力、生产力和工业力等一系列概念中。这种"力"的载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人类解放的普遍阶级,是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代表。也是马克思浪漫主义反抗诗歌的创作主体,通过无产阶级的力量,马克思使世界浪漫化了和诗化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浪漫主义诗人。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传人,马克思同样具有浪漫主义的反讽意识。这表现在他对无产阶级力量的清醒认识上。无产阶级并不具有"神力",它只是一种历史性的、具体性的主体。无产阶级是一个反讽概念和过渡概念,无产阶级通过自我消解来达到自我实现。马克思由此作为政治浪漫主义的反讽诗人,与德国唯心论的神秘浪漫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16.
自从80年代中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火由农村烧到城市以来,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这次“两会”,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又一次提上日程,因而这个问题又一次引起与会者们关注。“该热的没有热起来。”这是“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和委员针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展迟缓提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随着清史专家的考证,陈圆圆最后归隐地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当地流传许多关于"陈圆圆"的口传叙事,对这些口传叙事的挖掘,让陈圆圆形象浮出历史尘埃,其形象与书面文学书写的形象差异性很大,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与主体意识。本文在女性人类学视野下,对书面文学与口头叙事中陈圆圆的形象进行梳理,展示陈圆圆形象经历了由"物化"到"人化"最后走向"神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从"反腐市长"到"腐败市长"美国新奥尔良市前市长雷·纳金因腐败罪被判处10年监禁,并支付8万美元的赔偿费。这位昔日的"抗灾英雄",身陷囹圄,令世人唏嘘。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纳金与市民们共患难。他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不愿离开的人:"你们一定要相信我。"最终,纳金带领市民挺过这场浩劫,并且获得了"救灾英雄"的称号。除此之外,纳金还曾是一位"反腐市长"。在他掌管新奥尔良市初期,这座城市贫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具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与之相应的存在叙述的各类"故事"、规范"话语"以及具体"行为"等。基于"叙事"的历史追溯、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等依据,"叙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孕育功能、感染功能以及导向功能。我们可以借助"叙事"形式和方法,从"叙事"的"故事"、"话语"以及"行为"三个构成部分着手,探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突破口和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张芬  王晓荣 《理论导刊》2016,(8):117-120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