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恩专电 受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的六十五岁的西德退休工程师格里希回国休假了。他在西德成了“新闻人物”:报纸发表消息报道他;杂志刊登长篇文章介绍他;电视台请他在荧屏上谈在华工作的印象。这位身材魁梧、满头白发的巴登人,作为中国国营工厂的第一位“洋厂长”,是德国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共武汉市委和市政府决定聘请联邦德国退休专家格利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职务。目前,格利希已到这个厂,待办理正式手续后上任就职。并将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表治厂方针演说。 一九八二年底武汉同联邦德国杜伊斯堡结成友好城之后,先后聘请两批西德退休专家为武汉工交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六十四岁的格利希是个柴油机制造和管理专家,工人出身,上过大学,当过厂长。他认为这个厂技术装备相当于西德一九七五年的水平,工人也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就是管理落后。他看到职工上班松松垮垮、半成品落到地上有的工人用脚乱踢时说:这样的工人在西德是要立即辞退的,而在武汉柴油机厂却习以为常。他多次表  相似文献   

3.
玉成 《瞭望》1985,(24)
西德专家格里希对武汉柴油机厂生产的柴油机取得机械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持否定态度,认为“没有任何意义”。他说,这种检验产品质量的方法不对头,不应先通知受检验单位做好准  相似文献   

4.
外国专家的“临别赠言” 地处渤海之滨的天津石油化纤厂,正在开展一场主人翁责任感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是由外国专家的“临别赠言”引起的。 那是一九八一年九月,在石油化纤厂工作的部分西德、日本专家,准备回国了。在临行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他们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直率地对某些青年工人的劳动态度提出了批评。西德专家齐格勒直言不讳地说:“你们有的青年工人对工作不负责,工作很不主动,  相似文献   

5.
去年圣诞节期间,西德《经济周刊》曾发表文章,这样预测一九八二年:“一旦礼物送掉,烤鹅吃完,圣诞的歌声和新年的鞭炮声逐渐消失,联邦公民又恢复日常生活,那时情绪将真正下降到最低点。” 的确,号称“经济巨人”的西德,跨进新的一年以来步履维艰,面临更多的不祥之兆。 二月十日夜晚,记者在波恩莱茵河畔一个医生家作客,遇到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在科隆一家幼儿园工作,女的是波恩大学的学生。当话题转到西德经济时,满脸胡须的男青年说,他那个幼儿园的雇员已经有不少人被解雇,换上了一批工资较低的人。神情忧郁的  相似文献   

6.
陈健 《瞭望》1985,(26)
(一) 刘应祥乘坐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午八时从北京起飞,几个小时后,已经航行在水天相接的太平洋上空了。 他不是第一次出国,他去过法国、西德、罗马尼亚。不过,这一次他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代表,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农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论文。这虽然有些异乎寻常,但他没有胆怯之感。他知道自己的价值。 机舱内正在放电影,他没有注意影片的内容,他的思想的屏幕上,也在放  相似文献   

7.
一、就本国情况及对本国人印象在各国以同样方法进行了调查。 1.你如何认识本国人?在下列12项回答中选择3项你感受最深的答案。①勤劳、②有智慧、③实际的、④追求虚荣、⑤宽大、⑥勇敢、⑦有礼貌、⑧傲慢、⑨进步的、⑩爱好和平、(11)不可信赖、(12)不可能有特色。对各国的调查结果如下:回答“勤劳”的有5个国家,依次为西德77.4%、南朝鲜76.5%、中国69.7%、日本68.9%、巴西42.1%。回答“实际的”有4个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均为62.9%、瑞典50.5%、英国48.9%。回答“进步的”有5个国家,依次为西德73.9%、新加坡60.1%、美国57.1%、法国41.3%。回答“爱好和平的”有4个国家,依次为中国75.8%、瑞典65.9%、新加坡52%、巴西29.7%。回答“有智慧的”有3个国家,依次为西德70.3%、中国57.1%、美国47.5%。要提的是回答“追求虚荣的”  相似文献   

8.
西德老人生活孤独,左邻右舍老死不相往来,每有老人死后陈尸房内,无人知晓。此类事例在西德并不鲜见,然而最近在慕尼黑发生的死后七年才被发现的“陈尸案”,却是史无前例的。德新社说,这例案创造了西德在这方面“可悲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9.
去年盛夏,中国京剧院一团应邀参加在西德科隆举办的世界戏剧节。古老的京剧第一次“访问”西德,引起人们巨大的欣赏热情。在科隆的三天演出中,场场爆满,观众达一万多人,剧院门口一直围着等退票的观众,有些人还从几十公里外驱车赶来看戏。除在科隆演出外,中国京剧团还到萨尔不理肯、美因兹、卡尔斯鲁厄等八个城市巡回演出十一场,反映同样热烈。组织这次巡回演出的维德曼先生说:“这么短时间,演出这么多场,中国演员创造了奇迹。”主办这届戏剧节的一位负责人说:“中国京剧如果不来参加,这次就不能算是世界戏剧节”。  相似文献   

10.
波恩专电 一位西德外交官对他的美国同行说:“你们真使我们喘不过气来。追补军备问题还未结束,又出来一个战略防御计划。我们的关系中真是没有平静的日子。” 这一段措词委婉的抱怨,倒是贴切地刻划了美国同西欧关系的现状。随着美苏在欧洲争夺的加剧,大西洋两岸战略思想和安全利益的协调,已成为双方关系中的永恒主题。日内瓦谈判刚刚恢复,  相似文献   

11.
史莽 《瞭望》1988,(24)
电影《红高粱》在西德得了奖。中国电影竟然在外国得了奖,那还了得,国内某些人就轰然喝彩。有的说:“影片以一个奇女子和一个伟男子的生活、爱情为主线,赞颂了普通中国人的阳刚之美。画面雄伟、瑰丽,镜  相似文献   

12.
四十万美元一箱沙子 一架西德汉莎航空公司的大型喷气机从慕尼黑起飞不久,维也纳W公司经理乌尔里希·舍费尔随即接到一封发自慕尼黑的紧急电传,上面写道:“货已启运,一切顺当,望及时提货,切切。”“好极了!”舍费尔一拍大腿,兴奋得从转椅上跳了起来,一下子窜到穿衣镜前扶扶领带,扯扯衣角,脸上泛着异样的光彩。他对着镜子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感谢上帝!” 这位身材修长的经理为何如此激动不已?要知道,他已为此事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十多天前,他为这  相似文献   

13.
赫尔穆特·施密特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中德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他在宣传中国、支持中国、帮助中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现代西方世界最早认识到中国会重新崛起的政治家之一;他满怀信心地预言到中国会崛起,并对中国会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对中国崛起的强烈信心基于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明了世界发展大趋势、很少有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的友好一以贯之等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50年,在西德法兰克福,随着社会党国际及其《法兰克福宣言》的诞生,标志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正式形成;30年之后,还是在西德的法兰克福,随着1979年“促进政治联合会——绿党”的宣布成立及其生态宣言,又预示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在西欧的迅速崛起.一、两大社会思潮的较量1978年12月19日,西德不莱梅市发生了一起轰动性事件:27位社民党成员集体退党,并随后加入了不莱梅绿色组织.这个组织,参加了1979年10月7日该市议会选举,并且以5.1%的选票闯入议会,从而标志着绿党在西德政坛上的崛起.然而,这一轰动性事件还有着更深层寓意,这就是意味着由西德党理论和主张所代表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向社民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发起了正式挑战.  相似文献   

15.
陆嘉宁 《党政论坛》2014,(16):52-53
给省长写信的李敦白 相较而言,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的外国学者,通常知道如何在中国“恰当行事”。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92岁的李敦白住在美国西雅图附近的福克斯岛上。李敦白第一次来中国是在二战期间,抱着对共产主义的向往投身解放事业;当他在人生下半场时返回中国,他希望帮助中美重新建立起一种联系。他固执地认为,这是晚年的他对这个国家应该负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个侧面讨论了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时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李的“中国情结”使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评价的客观性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李的西方观念和他使用的西方方法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的探索工作。但由于出色的分析和综合,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评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7.
赵文品 《学理论》2011,(17):213-214
季米特洛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他对中国革命十分关心,也注重吸收中国革命的有益经验,他的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的革命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月至6日间,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对世界青年意识进行了第四次调查(前三次调查分别在1972年,1975年和1983年),被调查的国家有: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瑞典、澳大利洲、新加坡、南朝鲜、中国、巴西等11个国家,以18—30岁的青年为对象,从这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发表一些有关调查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诞生于冷战关键时刻所谓"广场协议",是指1985年9月22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西德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的一次关于如何解决西方主要国家间贸易和债务矛盾问题的高层会议后,所达成的会议决定。全称是《法国、西德、英国、日本及美国财政部长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