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浙江"温岭模式"是通过民主恳谈活动对村内事务进行讨论,决策与协商,并对村内事务进行公开的一种民主模式。"温岭模式"对于拓宽群众参与自治的渠道进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拓宽民意反馈渠道,信息公开透明,对议案进行公开讨论都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方式。民主恳谈的方式对于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依据其实践模式,总结基层民主的重要原则:基层民主的发展应以人为本,以实践为源,以创新为魂。  相似文献   

2.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矛盾形式,暴露了我国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构建与完善协商治理机制,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继续坚持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基层治理上,推广社区民主议事会、基层民主(民情)恳谈会;在社会领域内,培育民间组织自治发展;在虚拟空间中,重视网络协商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与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系统的论述,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走自己的路"的结果.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不同,它是实质民主而不是形式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政治基础.西方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人类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新的问题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民主类型.  相似文献   

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不仅是对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国式民主形态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新发展、新要求,从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特点和优势等作出的新概括、新提炼和新升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中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态来看,它是一种复合民主,体现为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赋权民主与治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目的民主与工具民主等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种内在结构形态,构成了其作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温岭民主恳谈之所以可持续,是因为不断注入新元素形成了"路径依赖"。民主恳谈与预算相结合在经历试点与推广之后,2011年进入到完善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民主工具箱的开发,公民代表和专家构成了其中的新元素。由于公民代表和专家的介入,在参与范围的扩大与政策质量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机的联系,前者通过公民代表体现出来,后者通过专家的深思熟虑达成它。  相似文献   

6.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我国政治的制度特征与实践发展,决定了以协商性民主为主、竞争性民主为辅,逐步以竞争性民主弥补传统政治体制的某些缺失,来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应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民主恳谈就是一种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提升基层民主恳谈的效果,需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的交往语境,保持政府公共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加强基层民主恳谈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积极培育公民的自治意识和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加强民主建设、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思想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政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实行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本质,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实行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沿着民主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两种形式的民主与两种性质的监督,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时期民主的集中制可以概括为十一项基本内容。战争时期的极端集中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国内外战争刚刚结束,俄共十大与列宁即对和平时期民主的集中制作了初步设计:考虑一种“新的政治政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几种基本思路.论文指出,所谓"扩大基层民主"、"建构市民社会"、"完善宪政民主",这些都不足以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在我国既定的国情条件下,既要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又要推进政治民主化,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石学峰 《党政论坛》2013,(21):14-15
党内民主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部分。因此,如何让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中运转起来,这既是实现党内选举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更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要让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中运转起来,必须从以下四个关键节点着手: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晓渝 《团结》2006,(6):17-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一个最大的理论创新点是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同时,《意见》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意见》关于两种民主形式的概括是对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对于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多党竞争的选举民主并非是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即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如何实现主权在民…  相似文献   

13.
贺朝霞  鲁丽敏 《学理论》2011,(10):29-31
以选举制度的演进为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中国共产党运用协商民主理念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其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基层民主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选举式民主是不是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方向,将取决于两个内生性变量,即:村民的民主欲求和各地面临问题的性质。文章就选举民主能否增加基层地方政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选举民主只是增强地方政府合法性的途径之一。在民主和政府治理的关系上,作者认为选举民主未必能够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目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改并不存在一种成功模式适合所有地方,因此,不应该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某一种模式,而应该在给定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倡导和鼓励各地自主创新,探索适合本地方的政改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面向21世纪,我们应该积极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加快党内的民主化进程,开辟一条通过党内民主走向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之路。而实现党内民主化,要从健全和搞好党内选举制度抓起。  相似文献   

16.
依据"实践发展-法律与政策指向-理论回应"的三维分析框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大体上经历了"选举民主主导""协商民主后来居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未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在坚持协商无果必经投票表决、投票表决前充分协商沟通和重要决策投票表决与一般抉择诉诸协商相结合等原则下建立和完善协商与投票表决衔接机制,致力于促进协商与投票表决机制的有序衔接转换;另一方面是立足于基层民主自治,通过法治、问责、便利化民主参与平台建设和公民教育等途径,致力于提高农村基层民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三波"和"后第三波"民主化进程中诞生的"新兴民主"国家和地区,大多陷入了持续的"民主动荡"的困境,这促使人们反思和研究建构"稳定型民主"的一般条件。"稳定型民主"需要国家认同、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公民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条件来促成。中国要吸取新兴民主国家出现民主乱象的教训,在遵循一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逐步地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发展的民主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选举的自由与公正是民主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选举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种各样的选举争讼也接踵而至.各国的选举争讼解决机制虽形式各异,但在保障民主政治的良性运转方面却殊途同归.选举争讼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民主发展的不和谐音符,实质上却折射出一国的政治生态与法治状况.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选举争讼解决机制尚有很大欠缺,其完善与健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19.
刘远柱的"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一文指出,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意见》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将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一个重要的实践形式。我们要充分重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功能问题一直是西方政治学争论的焦点。对选举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分析揭示出,选举民主为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提供了"多数者同意"、"竞争性选举"和"择优性授权"三方面的合理依据,因而选举民主可以增强政治合法性;然而,选举民主在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上存在"同意困境"、"规则困境"和"绩效困境",因而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建构功能是有限的。辩证地看待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建构功能有助于理解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合法性建构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