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晓坤 《学理论》2013,(20):14-15
"强县扩权"是顺应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所出现的新事物,其出现也顺应了减少行政层级的国际趋势。然而,该事物的发展并不顺利,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内外强县扩权或类似改革的经验,初探强县扩权的出路如下:适当扩大县域政府权力,过渡阶段可采取省市共管策略;县域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加强"强县扩权"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不断健全省市政府等多元主体的联动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四川3年多来扩权强县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成效和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改革的成效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成效需要慎重评价、改革的目标定位需要重新思考、深化改革需要结合实际的分类改革方案、深化改革需要寻找打破改革僵局的突破口,并对四川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的思路和制度构建等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扩权强县"是当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议题。在将这项基于某些地方经验而形成体制改革推向全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地方政府层级结构体制只是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种因素之一;政府行政效率之高低与层级结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缩减地市级政府管理权限与减少腐败之间也不存在必然联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县政府所在县城以及部分集镇同样落后;各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适用于一地的管理体制很可能并不适用于他地。为促进该项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即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到增量改革,缓解改革阻力;条件成熟时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革;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增强县域社会的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省直管县是以“强县扩权”为特征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学界已有共识。但要更好地推进这项改革,则不仅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还要注重研究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县级政府因扩权带来的政绩冲动、权力变质、监督减弱等权力风险,应通过依法界定事权范围、加强监管、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建设等对策予以监控和堵防。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动力下,我国诸多省份相继出台政策推行“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赋予县级政府地市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层级,成为探索“省直管县(市)体制”的又一路径和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各地政策文本中关于时间进程、改革目标、改革原则、改革内容、扩权方式与类型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内容可以发现,由于“示范效应”的存在,各地在改革目标、改革原则、改革内容和扩权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共性,只有部分省份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有省情特征的改革举措,说明此项改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浙江省率先推出"强镇扩权"的改革以来,"扩权"成为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也受到很多学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从"强县扩权"到"强镇扩权",未来也许还会有学者提出"强村扩权",所有这些改革虽然还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但可以预见的是,"强镇扩权"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膨胀、行政成本巨增,甚至可能重蹈西方国家的"行政国家现象"。我们认为目前的"强镇扩权"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个别现象,在全国尚不具备推广条件,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要审慎对待,不可盲目效仿。  相似文献   

7.
我国"扩权强镇"改革以划分县、乡镇行政执法权为重点,赋予乡镇政府适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此项改革是政策推动型改革,改革决策主体缺乏调整县与乡镇政府行政权的权力,主要权力下放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进一步推行"扩权强镇"改革,需要推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合理界定政府、社会、市场三者行为边界,实现省直管县和县管市体制,推进乡镇自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剖析浙江省“强县扩权”的改革实例,分析了我国“市管县”体制兴衰的过程,探究了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反思意见。  相似文献   

9.
省管县体制变迁的浙江模式:渐进改革与制度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的省市县政府层级体制是一种接近于省直管县的体制模式,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该模式是通过不断完善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从连续多轮的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等一系列改革实践逐步形成。而浙江市场化改革的先发优势、较为合理的区域面积和行政区划、以块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市县平衡的发展战略构成了省管县体制浙江模式的制度条件。同时,当前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法律、制度、观念和利益上的多重障碍,必须从整体上统筹谋划、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省市县政府间的职责权限。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突破口是县政改革。县政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在行政分权和政治分权基础上的民主自治。当前各地所进行的"强县扩权"或"扩县强县"式的行政分权在加强县级政府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权力滥用和公共利益被损害的风险。为此,需要进行真正意义的政治分权和司法分权,通过确立民众对执政者的制约,建立真正意义的责任政府;通过强化司法制衡来制约地方的政治行为,以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有效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制度底线。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岛位于欧洲的最西部,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20万,是大西洋中的岛国,也是近20年来活跃于欧盟、世界舞台的新起之秀。爱尔兰在欧洲、乃至国际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尔兰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确切地说,这种民族认同就是“县亲”情怀——行政“县”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2.
13.
市管县实践的反思:"复合行政"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制度演变的轨迹看,我国曾经三次大规模地推行市管县体制.由于制度背景的差异,市管县体制所取得的绩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到各种弊端日益突出.分析市管县体制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行政区划变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要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就应该从治理的角度,寻求有效的地方治理之道,复合行政的理念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只有积极推 进"三化",即"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县域城镇化",才能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市管县"的悖论与"省管县"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其各种弊端,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省管县"模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本文在对"市管县"体制的悖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管县"的现实和理论可行性以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从而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县城建设的经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县城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创新。它具有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和经营对象资源化三大特点。它的实施,对于加快县城建设的步伐,提高县城功能和水平,实现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保证县城建设经营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