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春梅 《学理论》2012,(35):336-33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进行了认真阐述,并对新时期弘扬与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学揭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蕴涵,阐明其时代要求、价值规定和目标定位三个前提性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既是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三个基本特征——时代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积极回应,也有助于实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间的现实勾连,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做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5,(6):99-1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以法治为保障,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注重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过程,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原方  崔建国 《理论探讨》2005,1(4):161-16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了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那威 《学理论》2012,(19):260-261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寄寓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近现代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宽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文化观念综合作用、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特定形态,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和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有其特定的方式。只有完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又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丰厚滋养和突出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明确其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其教育的关键点、提升其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对其中蕴舍的深层理论问题加以廓清,而这离不开对当代诸多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的反思.就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如何处理与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作出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辨析,可以明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西方文化思潮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应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的主流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3)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荣使命。因此,探索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就成为所有高等学校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主要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从如何提升理论认知,促进价值认同,形成实践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为培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进而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宗教积极因素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宗教是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有助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积极因素,应该发挥这些积极因素,使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依靠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诞生于硝烟战火中的抗战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大学生、大学工作者们珍贵的历史教科书。新时期,在大学校园培育和弘扬抗战精神,呼吁大学生、大学工作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信念、展望未来,继承发扬优良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充实和重塑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1)
校训体现一所大学的个性与特征,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在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当下,校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大学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校训文化,既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又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微 《学理论》2012,(29):251-25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容;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形势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确立,需要每一个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史发自内心的钟爱,这些都需要依靠教育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加强对他们关于民族精神的教育,关系到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同样需要一点精神。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民族冲突和文明冲突日趋尖锐的今天,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并对其基本特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是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组织大学生积极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长期以来我们党所倡导的“弘扬民族精神”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从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把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