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其主旨在于保护自然人生活的自由和精神的安宁。我国民法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的范畴进行保护,方式间接,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不利于隐私权的法律确认和保护,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2.
张宝亚 《理论导刊》2004,18(12):53-55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对其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事务、生活安宁及私人领域独立支配的人格权。侵害隐私权责构成的特殊性决定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独立性。针对现行立法缺陷,建议我国建立对隐私权保护的宪法、刑法、民法及行政法多层次立法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空间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隐私权领域因此扩展到网络空间,网民的隐私权不仅遭受着来自于民事主体的侵权威胁,有时也面临着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的侵害。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络隐私权应当得到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保护。而我国的宪法只对隐私权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当前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对网络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进行探讨得出:将隐私权作为基本权利规定在宪法中;完善隐私权立法体系,辅之以相关制度;防止公权力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完善宪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披露出一系列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两高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它首次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明确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理念的重大进步。在未成年人权利保障方面始终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突出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深化受监护权内涵,严格负有特殊职责人员责任;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福利权,优化儿童成长环境;重视未成年人知情权,竭力维护其诉讼权益。同时,《意见》也留下些许缺憾,在性侵害幼女犯罪、性侵害犯罪精神损害赔偿及性侵男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建设现代法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缺失时,国家法律应给予有效的救济.通过阐述我国监护制度发展概况的基础,论述了监护制度缺失的危害及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众人物作为自然人中的特殊群体,其隐私权自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此类人群的私人信息享有知情权,由此,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就产生了冲突.完善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特殊法律保护,设立解决冲突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董媛媛 《学理论》2011,(26):55-56
随着社会文明、技术手段、传播媒介的进一步现代化,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安宁和独处环境、私人空间的保留要求将更加强烈。隐私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法律权利。我国法律虽然多处涉及到隐私权的问题,但在私法领域中的成文法律中,没有一部法律有明确的隐私权保护内容,仅仅在司法实践中,遇到隐私权问题时,司法解释予以规定,以名誉权的名义来保护隐私权。因而我国隐私权保护立法显现其不足,尚未形成完整制度,隐私权被侵害相当突出。加强和完善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2)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个体享有的对私人安宁生活和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恶意收集利用的人格权。作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行法律对公众人物的隐私并未明确规定,这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造成一定冲击。通过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述,从平衡公众人物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构思,以期对将来完善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公开限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为主题,对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的重点进行了介绍,从行政法视角剖析了其制度特点,并结合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得到了如下有益的启示:行政救济和诉讼救济之间的良好衔接,注重隐私权法保护与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协调,信息公开诉讼中特殊规则的存在,信息公开诉讼的原告资格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稳定、法治哈尔滨建设及市民安全感的提升。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哈尔滨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期对预防或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柳沛 《学理论》2013,(18):128-129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障碍。普通精神障碍者处遇的司法制度存在家庭监管缺失、行为能力判断标准错位、强制医疗程序不健全以及权利救济制度缺乏方面的问题,建议从完善精神障碍者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行为能力制度、完善强制医疗程序、确立精神障碍者权利救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比德法公务员惩戒救济制度:1.在适用对象上法国纪律处分适用范围更大,基本涉及在职的所有公务人员,而德国只适用于事务官,对于政务官则不在此范围内。德国惩戒要求比法国更严;2.在惩戒措施上,德国惩戒中经济措施占比例较大,而法国更强调晋升和职级方面;3.德法的惩戒机关和惩戒程序也有明显的区别。从德法公务员惩戒救济制度比较中可看出我国在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程度、观念、惩戒救济程序和救济保障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2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隐私权正在发生变迁,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明显不足,比较借鉴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种国外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之后,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网络隐私权立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个人的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6,(10)
正【提案背景】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首次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使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更趋完善。但我国封存制度的实施刚刚起步,在施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与其他法律规范不协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前置封存程序、检察监督缺位、缺乏相应救济措施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具体建议】1.统一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有效配置。在《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诸如《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15.
杨平  孙瑞 《学理论》2013,(10):134-135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控制监护人的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监护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加大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监护制度在我国的立法上还有许多缺陷,如监护权利内容的不完整,亲权与监护权责任划分的不明确,以及如何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整,也不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监护制度与婚姻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提出了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若干建议,并最终确立起一套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6.
彭朝阳的“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及其隐私权保护”一文认为,在我国,由于新的民法典及监督公众人物包括领导干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方法不当,范围过宽而侵犯其隐私权的事例已屡见不鲜。而对隐私权的保护是社会法制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所以,如何把握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及其隐私权保护这两者的关系, 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然人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未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我国现有的破产法律也未把自然人纳入调整范围.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构建与完善自然人破产的相关制度应做好以下三点: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完善存款实名制;建立许可免责制度;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5)
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事件越来越多。而我国法律对消费者隐私权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所以如何给予消费者的隐私权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民法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网络购物在消费者间的普及,消费者的隐私会受到更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更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我国应该考虑有关隐私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19.
宋海艳 《学理论》2014,(9):82-83
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我国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还不完善,而且多数是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在司法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公众人物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隐私权具有特殊性,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给予必要的限制,但此种限制不应无限扩大化,应给予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韩伟 《理论探索》2012,(4):130-134
美国司法部发布的新版《合并救济指南》,市场环境和政府执法态度的变化等是其背景。《合并救济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设置有效救济措施、救济措施的类型、选择救济措施时的额外考虑因素、有效救济措施的执行以及承诺的遵守六大部分,在结构安排上较旧指南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司法部《合并救济指南》修订对我们的启示是:制订系统的合并救济规章,对行为救济需持开放态度,完善结构救济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