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农村低保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大障碍.农村低保资金"由该地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分担"的筹措方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因此,我们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必须坚持分级负责、合理负担的原则,从制度上对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为农村低保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面较窄、筹资难度大、因病致贫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对低保对象认定存在偏差等.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制建设,为农村低保工作提供法律依据;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适当兼顾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完善低保筹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它既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与补充,也成为我国当前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进行扶贫减贫的制度保障.然而,随着低保制度全面普及工作的开展,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该制度的保障效果.为此,要建立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准确定位救助理念、强化管理制度;实行阶梯模式救助和差异性资金筹集;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岗位和人才队伍,绩效与监管并重.  相似文献   

4.
漆娜  陈红霞 《学理论》2013,(3):46-48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旨在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有利于促进就业。目前低保制度中对于低保工作的投入—产出的评估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尚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旨在通过选取投入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等一级绩效指标及其下属二级、三级指标来建构一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对低保工作进行评估,为低保制度政策实施结果提供检验标准,促进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低保存在着制度安排缺失问题,而云南边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又有其自身特点.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的农村社会实践经验证明了存在保障对象界定不够规范、低保对象专项救助难度大、保障范围不够广泛和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科学界定低保对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健全法制以及规范动态管理信息化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地方的城市都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低保制度却忽视了农村的特困群众。 在当前,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偏远山区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正常劳动力家庭、在正常的年份所获收入都只能勉强维系基本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家中有人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建议借鉴城市“低保”运作的成功经验,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贫困救助常态化、规范化,彻底解决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此举花钱不多、制度可行,能使绝对贫困人口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既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密切干群关系,又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低保制度已于2007年6月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铺开,为确保这项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有法律、资金及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本文通过追溯农村低保制度的探索过程,分析构建农村低保制度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确保农村低保制度构建和完善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是涵盖多方面的一个系统的概念。归纳起来,公共政策效果可以分为直接效果、附带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三个方面,表现领域为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效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简称"农村低保政策")作为一项多目标农村公共政策体系,政策绩效涉及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经济效果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低保政策覆盖率与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社会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在实现城乡社会公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彰显出政府责任,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文化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除了产生直接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一些附带效果与意外效果。需要进行多维度与多层面的评估与分析,从而科学、全面与客观地把握其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以确保低保政策朝向政策目标运动。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是涵盖多方面的一个系统的概念。归纳起来,公共政策效果可以分为直接效果、附带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三个方面,表现领域为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效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简称"农村低保政策")作为一项多目标农村公共政策体系,政策绩效涉及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经济效果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低保政策覆盖率与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社会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在实现城乡社会公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彰显出政府责任,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文化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除了产生直接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一些附带效果与意外效果。需要进行多维度与多层面的评估与分析,从而科学、全面与客观地把握其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以确保低保政策朝向政策目标运动。  相似文献   

11.
李曼君 《学理论》2011,(20):53-54
城市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但是在具体运作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家庭收入核算的困难、低保金使用的有效性不高、低保筹资渠道单一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采取完善家庭收入核算系统、建立保障型超市、开辟多种筹资渠道等方式解决现存的问题,使城市低保真正达到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低保制度是典型的公共政策,其对低保家庭、农村社区和基层政府都有一定的负外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施恩与怜恤等价值观根深蒂固、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农村低保制度不完善。对此,应通过加强农村低保立法完善低保政策,科学测算农户收入和保障标准、合理确定农村低保甄别和管理方式,建立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政策,完善监管制度以规避道德风险与福利依赖等途径予以超越。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民政部在全国九城市进行的"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数据和资料,对基层办保机构调查低保人员收入、财产、隐性就业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在执行低保制度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梳理评述;对申报对象隐满收入和财产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测评低保家庭收入和财产的指标进行了考察评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制度性和设计上的缺陷进行了探讨,进而对进一步规范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华 《团结》2008,(1):23-26
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其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与只是针对部分困难户、五保户以及受灾群众的传统救助相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这一制度有了明确的保障线标准,避免了过去有钱多救助、无钱少救助的随意性,扩大了保障对象的覆盖面,提高了保障标准,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自2007年在全国全面推行实施以来,已经在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但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动,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离应保尽保的政策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低保对象确定困难、保障的标准与水平不高、农户对政策的认知不够、基层低保工作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影响与制约着农村低保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因此,需要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标准、政策工具和政策变动等方面的优化,以期实现农村低保政策的科学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政策实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具有深厚伦理意蕴的制度体系,但这项制度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伦理缺陷.各级政府应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积极转变救助理念,彻底消除"养懒汉"的观念,尊重低保对象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保护其隐私权,保障其生存权,同时把握对农村低保对象伦理关怀的"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学界对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建立,以及学界对农村低保制度研究的逐步重视,国内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村低保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下一步农村低保制度乃至统筹城乡的全民低保制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王磊  李晓南 《理论探索》2011,(4):91-94,98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仅定位于满足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存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两个方面,使得城市低保目标出现偏差。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低保反贫困功能,必须矫正城市低保目标偏差,建立积极的、生存与发展并举的综合性贫困治理目标。为此,城市低保应实现满足低保对象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效率和社会融合五项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关系可以用"房屋模型"来阐释。在新的目标定位下,城市低保在未来应重点做好保障低保对象充分享有救助权利,提高低保对象自立能力以及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村低保制度本身的缺陷、执法中的指标化、群众监督和法之约束的不完善,致使农村低保在执行中走了样。防治走样的农村低保,一方面,要通过统一全国的“标准”—低收比”与“补收比”;统一筹、支低保资金。另一方面,制定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济宁市建立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社会救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安全网,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维护了社会稳定。 “低保”以“以钱定人” 到“以人定钱” 济宁市组织的一次专项调查显示:全市低保对象达27000多人,实际保障只有9370人。农村低保虽然好于城市,仍有3000余人应保未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