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初,春意初露的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之际,今年的中国“两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格外关注。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会”所确定的大政方针,将事关中国经济能否在今年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整体上仍保持着经济高增长的潜力。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在出口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企业和金融机构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整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所带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也受到波及.随着像雷曼兄弟等华尔街几大投行的相继破产,全球股市持续震荡下挫,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了次贷危机及其根源、连锁反应及各国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因雷曼兄弟的破产而停下扩散的脚步,它正快速向欧洲、日本、美洲、俄罗斯以至于全球蔓延.人们不禁要问,短短数十天,在对付金融风暴上,世界何以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美国与欧盟、包括俄罗斯在救市上体现出的难以置信的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华尔街传统投行商业模式破产,美元地位下降而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德运行和成功转型,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文玲 《求知》2012,(2):46-47
世界经济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但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长期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受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在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上出现新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柳 《民主》2009,(5):18-19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成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全球经济整体衰退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国家.自然也无法置身度外。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金融环境,国务院于2008年11月9日出台了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旨在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的形势,我有以下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虽然世界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到了重创,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这是中央的判断,是经济学界的判断。这个判断非常重要,使得我们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了一个外部环境。如果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发生了逆转,即便是中国继续想推进改革开放的路线,也不具备基本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马涤明 《党政论坛》2008,(24):13-13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在圣保罗指出,中国的经济政策“十分明智”,使得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强于任何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0.
王坤 《民主》2009,(4):18-19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1.
客观估计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达 《理论视野》2008,(11):31-33
2008年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全球金融风暴与中国经济”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与会专家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警示,并就中国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议。从本期起在“经济观察”栏目分两期刊发与会专家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虽己过去了6年,但仍无恢复的明显迹象。做此判断的根据有二:其一,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财政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严重扭曲,基本依然故我;  相似文献   

13.
参与型经济(Participatory Economy)是指企业员工参加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一种经济形式。发展参与型经济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克服X低效率,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有利于企业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相似文献   

14.
外部忧患 全球经济有可能步入“长衰退、缓复苏”格局。全球经济衰退与复苏周期的规律表明,全球同步衰退导致的经济衰退期通常持续时间更长,复苏也往往较为缓慢。在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同步衰退情况下,衰退和复苏的持续时间都大大延长。平均分别达到7.33个季度和6.75个季度。在这种情况下,外部需求恢复将相当漫长。  相似文献   

15.
张莹军 《学理论》2009,(31):66-67
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仍然没见底,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触发中国经济危机的表观事件。真正的要害是,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存在着需要变革的严重的结构问题。如果经济复苏是指恢复经济增长的“应对”之策,而不管发展模式是否转型、内在结构是否优化,那么要维持8%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不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茉楠 《求知》2013,(1):21-23
美联储在2013年继续宽松加码符合预期。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远比二战后任何一次复苏都要缓慢得多.为提振尚显乏力的经济.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然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债务“去杠杆化”问题.却可能使全球经济复苏变得更加艰难.政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失衡及其所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的自我保护和抗风险能力。为此,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巨大,但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也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20.
董小君 《理论参考》2008,(11):47-48
在这场华尔街金融风暴中,中国经济尽管在亚洲区内最被看好,但中国实体经济已出现明显的衰退趋势。中国实体经济能否走好。取决于决策层能否及时构建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