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陈树林 《理论探讨》2007,1(5):39-42
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理解范式没能从根本上转换,是导致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的深层原因。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与本体论、认识论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哲学、思辨哲学不同,这种哲学理解范式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批判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现实生存,力求给人的生存活动提供智慧和现实关怀。作为对传统哲学实现变革的马克思的哲学,其真正意义恰恰体现在从哲学理解范式的发生的革命转换。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提出过"文化哲学"概念,但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会发现,马克思哲学在外在表现形态、理论使命、理论功能、理论旨趣、理论主题、立论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哲学品性。因此,把马克思哲学研究置于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和其哲学的基本特征,才能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5)
进入20世纪,近代的理性主义陷于困境,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因此,文化哲学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巨大发展。休谟在这一哲学转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哲学的本体主义和哲学的思维方式两方面对近代西方哲学提出了挑战。文化哲学继承了人文主义学派以文化就是"人化"为立足点,剖析文化哲学具有特有的属人性、价值主义和理性主义融合、批判性与超越性并存的三大特点,并从文化哲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范式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相联系,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空场"在客观上形成了构建当代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理论困惑.但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理路,我们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内蕴于其中的文化指归,从而确立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前置性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和关注.其次,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人学转向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为文化哲学的论证提供了生存论意义上的论据.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人的全新生存方式的理论解读展现出明确的文化指归.无论是着眼于文化现象的哲学分析,抑或是立足于文化视角的理论阐释,当代哲学研究已经扬弃了单纯的理性思辨,转向对于人的存在的文化解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后世哲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指归在当代的理论延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3)
文化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中国哲学界最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密切相关,而在中国则是社会转型深刻的文化显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危机的加剧,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各家各派也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做了各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是参与到文化哲学的探讨和研究当中来,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内涵、表现以及现实意义,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将这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相似文献   

5.
5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理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普通哲学工作者对作为学术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贡献。哲学在头 30年过多作为意识形态起作用。恢复其批判功能是后 2 0年取得理论成就的根本原因。其转变的关键在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哲学在本体论、辩证法和社会理想等不同角度上的理论契合点,旨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能够相得益彰,实现中国广大社会民众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达成古今中外的思想传统的精神对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彼此汲取借鉴,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云飞 《学理论》2012,(23):42-4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在文化形态上随之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源,不断民族化、大众化、世界化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哲学是文化意识形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对于新形势下大众化文化传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一视阈出发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的再认识必将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萍 《理论视野》2009,(1):16-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有,那么,它的普遍性具有什么样的品格?这些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其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自己原生的哲学形态?如果有,那么,这个原生形态是怎样的?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本.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却止步不前,与现实的生活相脱离,被人民群众所边缘化.哲学的本真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摆脱政治化、知识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探索新的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回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马克思哲学为人民所接受与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对机关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丹  胡墨依  赵华朋 《学理论》2009,(15):70-71
在当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机关文化作为当代机关管理科学的最新形态,是政府机关根据先进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管理思想,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机关文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它涉及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科学性问题;如何认识旧体系的主要不足。在这一领域拥有重要影响的黄楠森先生努力开拓创新,但他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想没有克服旧体系的不足。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还是有待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其广义内涵是由狭义内涵拓展、深化而来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内外关系、理论创新与新形态构建、哲学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等都属于广义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范畴。当前应特别重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内涵的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可能突破所谓马、中、西的哲学学科界限,即有可能围绕着广义的中国化内涵这个主题,三大哲学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深化对话、增进理解甚至达成中国化的基本共识。中国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和具有前瞻性的范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应该是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致思取向,是现代中国学术和民族文化身份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3.
夏华娇 《学理论》2015,(6):27-2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被中国大众所认同、接受,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已成为现实,这其中一定有历史渊源和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存在着契合点是很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探讨了二者间的六大理论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张亮 《理论探讨》2005,13(2):40-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不断发展起来,其成果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上,表现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作用上.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趋势性、转型性的东西:思维方式经历了思辨哲学向实践哲学的变迁;研究指向经历了客体向主体的挪移;研究视阈由宏观哲学转向侧重微观哲学;哲学使命经历了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向,等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正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获得鲜活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冯契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哲学学说。文章从"接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两种机制"与"会通以求超胜"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的理论特征,旨在挖掘冯契哲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哲学经历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发展阶段。理论哲学是脱离实践单纯从理论出发用理论方式解决哲学问题、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解决哲学问题,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视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践哲学,而不是实践首要论或实践核心论的实践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导致混乱,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杨亚利 《理论导刊》2007,5(1):105-107
易学研究要有创新,必须适应现代易学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综合交叉研究的趋势,在易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上开辟新的研究途径。抓住周易与中国夫妇之道、易文化与齐鲁文化、易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易学与伦理学、区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叉点,在易学研究方面做出三点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也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形成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哲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神圣家族》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群众的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吴艳 《学理论》2012,(28):56-5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史。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核心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但又是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