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众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政治稳定性和民众社会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影响政治稳定性的良性社会心理表现为理智成熟的社会价值取向,开放忠诚的社会情感体验,求稳怕乱的社会心理需要,较为普遍的主观幸福感受。影响政治稳定性的不良社会心理表现为社会群体敌视情绪滋生,各阶层弱势心态蔓延,社会信任面临困境,社会认知与情感困惑冲突。为此,提出设计惠及全民的公平经济制度,推进化解官民冲突的廉政制度建设,实施切实改善民生的保障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教化,构筑有效的社会疏导与支持网络等矫正措施,以实现民众社会心理的优化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干扰、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不良现象,违法犯罪行为,都与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总是受到社会各阶层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影响和支配.因此,研究和掌握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因素,倡导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消除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对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在一般社会成员和社会机关团体中,往往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社会心理,其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东北区域文化的地位、作用:东北区域文化地位重要,中外专家、学者均有共识东北区域文化是东北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反映,近现代东北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例如东北先受俄国帝国主义侵略,后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九·一八”以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东北社会殖民地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Truth(真相)"史料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知识分子最早收集的侵华罪证的汇编。"Truth(真相)"史料真实记载了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有计划有目的侵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最有利、最直接的证据。这份由东北民众冒险自发收集的"真相"史料因此也成为国际上第一份对"九一八"做定性结论的文献,凭借这些真凭实据的历史事实,也证明日本拼凑伪满洲国是违背东北人民真实意愿的。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群众是中国坚持八年长期抗战的有力保障,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才使抗日战争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表达抗战意愿积极推动政府抗战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在东北的"不抵抗主义"等行为激起了全国民众强烈抗议,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群众纷纷表达了坚决抗日的迫切愿望,以各种方式推动政府抗战。以"一二·九运动"为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总体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的特点已引起一系列的结构性社会问题.社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表现在政治结构上就是政治距离.政治距离影响了社会各阶层对政治生活的关心度、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各阶层获取敢治资源能力.从社会资本视角切入,社会资本对各阶层政治距离的影响因素表现为:信息交流与获取决定了各阶层间的流动性,高阶层的影响决定了各阶层间的政治距离,阶层社会信用决定了阶层之间的政治距离,阶层间的政治距离强化了身份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调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成员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思想。当前社会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嫉妒心理、浮躁心理、冷淡心理和功利心理等。这些社会心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应该重视对民众社会心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8.
邻避焦虑是民众围绕邻避设施的选址、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社会焦虑。城市邻避设施具有民生性和公益性,但也客观地存有环境风险。随着城市民众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升,邻避设施所带有的风险容易被认知、放大,引发他们的邻避焦虑心理。围绕邻避设施,这种心理从最初的不满开始,逐步演化为恐惧,最终催生邻避冲突。邻避冲突给社会秩序和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需要认真治理。这种治理要求着眼于城市民众邻避焦虑心理的消除,既要通过充分的民主决策过程取得民众对邻避设施选址、建设的认同,又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系列问题,更要注意对相关民众进行必要的、适度的利益补偿。  相似文献   

9.
张海萌 《学理论》2014,(9):108-109
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为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主要社会制度包括身份制、锁国制和参勤交代制。这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三大政策的实施,达到了维持德川政权安定的目的。既能直接反映德川社会封建机构的政治体制,也能够折射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各阶层的生存环境与实际形态。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心理动因和心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看,群体性事件是参与民众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后,在群体心理作用下转化为群体行为的结果.现阶段中国底层民众中弥漫着的相对剥夺感、社会不公感、信任缺失感、弱势认同感、社会焦虑感等相互叠加,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动因;而特定或不特定群体中的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冒险转移、心理暗示等交互作用,则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群体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环境卫生是关系全社会各阶层民众切身利益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反映我国政府各级社会精神文明面貌.因此,环境卫生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由于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复杂,至使政府各级环卫部门在做这项工作时方法、方式多样,当然形成的效果也区别很大,由其是在倡导"合谐社会"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最大限度地造福当地民众已成为越来越多环卫工作人员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面对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煜婷 《学理论》2010,(10):102-103
城市居民的宗教信仰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部分基督教信仰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仰者宗教生活状况的调查,探讨了民众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并认为寻求真理价值、现世功利欲求、精神生活寄托以及承袭家庭传统是目前民众信仰基督教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基督教的社会心理调适功能出发,进一步讨论了基督教信仰对民众社会行为及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核心及基本内容是征服中国,而满铁即是为实现该政策而建立的具体机构之一。满铁自1905年成立之日起,主要侵夺中国东北的铁路和矿山,并向其他行业渗透,其实质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殖民公司。在其早期(1905-1915年),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掠夺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关键之年,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跨越式的发展必将呈现。随着劳动生产资源重组和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也会产生,国有资产的流动,生产资料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的治安情况,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检察机关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全面履  相似文献   

15.
于力 《瞭望》2001,(38)
今年是“9·18事变”70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借口突然袭击沈阳,进而霸占我东北三省,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战后日本总有一些人不愿正视历史,妄图歪曲篡改历史。在“9·18事变”70周年前夕,本刊特发两篇记者专访,再揭真相,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6.
恐怖主义活动的社会心理危害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活动的社会心理危害形成机制是一种连锁反应,恐怖主义活动产生恐怖效应,恐怖效应引发不良社会心理,不良社会心理引起社会心理动荡,社会心理动荡影响社会稳定.应提高对恐怖主义活动社会心理危害的认识,树立反恐意识、加强反恐警戒,了解恐怖主义活动目的与动机,进行反恐心理与行为训练,提高民众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力,积极应对恐怖袭击、及时疏散不良情绪,做好恐怖后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症结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其体制性症结除了地方基层政府不依法行政外,主要是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要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此外,在一些特定领域,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后,找不到利益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要从体制上解决群体性事件,必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健全引导公民参与法制建设的合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的司法接近正义理论,完善公民利益诉求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成君 《学理论》2014,(11):24-25,36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非传统安全出现了国内安全国际化和国际安全国内化的明显趋势,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环境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互动关系更加明显。"一方面,使我国在处理国际安全问题和外交事务中,来自国内的压力增大,要求对外安全选择必须顾及国内各阶层和民众的利益,更多考虑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使我国国内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区稳定和国际社会的承受能力。"①  相似文献   

19.
网络思潮是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网民利用网络载体表达一定的经济政治诉求,通过网络舆论形成的压力促成社会问题解决的思想趋势和倾向。网络思潮包含了社会思潮应该具备的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结构因素。但由于其发生发展于虚拟社会,它在依托载体、发生场域、传播优势、作用效果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网络思潮发轫于网民社会心理,成熟于思想体系,反作用于思想运动。从评价论视域看,网络思潮的主体和内容均符合民众评价活动的内在规定,本质上是一种民众网络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疯狂掠夺东北煤矿、铁矿等物资资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日伪当局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他们逮捕的战俘或抗日群众作为"特殊工人"押送到东北各地的煤矿、铁矿从事繁重的劳役,其中辽宁地区尤多。面对日伪当局的肆意残害与虐待,辽宁"特殊工人"在特殊战线上不断掀起反抗斗争,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