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敏 《理论探讨》2006,(4):143-145
虽然教育产业市场化主张受到广泛社会质疑,然而,中国部分地方在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中尝试的教育凭单制不啻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教育政策创新工具。它可以发挥协调政府与市场、融和公平与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进学生选择与教育质量等政策功能。教育凭单政策并不能推卸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只是将政府的一部分责任委托给了其他社会主体;教育凭单也并非灵丹妙药,其缺陷和不足提醒我们重视中国本土适用教育凭单政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整体政府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范式理论基础。发挥整体政府理论对政府成本控制的应用价值,建设整体政府是降低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新思路新途径。整体政府理论视角下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有:政府职能"碎片化"、公共服务主体"碎片化"、政务信息"碎片化"、公共行政价值"碎片化"。建议通过推进大部制改革,推进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合作型府际关系,重塑公共行政价值观念等途径降低我国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3.
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既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理念,又约束着评价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但在实际的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正是由于对价值的忽视导致了诸多问题,甚至使绩效评价脱离了目标设定。将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统一在价值定位与价值生成上。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的"政治"路径应是:基于价值生成的政府绩效。基于价值生成的政府绩效评价是对政府绩效评价提出的一种新路径。基于价值生成的政府绩效评价是先研究开展绩效管理所期望生成的价值以及分析影响该价值的因素,然后在确定不同的价值目标之后来选择能够生成该种价值的模型。在对价值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政府绩效的管理就必然能够生成我们所期待的价值,将价值作为管理的对象就能够保证政府绩效的价值生成与价值定位的差异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5,(5):53-5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单元"——基层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国家和上级政府治理的代理人,同时又是服务和回应当地社会公众诉求和利益表达的协同治理主体。陕西省ZS县公共项目管理案例折射的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公共项目决策、行政执行过程和行政行为监督等方面。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失范的对策是:在构建地方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构建基于协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以公共权力的使用为核心,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控;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政府治理;建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和效能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比较关注供应方缺陷、需求方缺陷,购买服务中的政府监管以及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挑战,承接服务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以及专业化的挑战等问题,缺乏对政府购买服务中各参与主体如何进行需求表达的系统分析。而购买服务项目是否能满足居民需求,恰恰是购买服务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购买服务中生产者、提供者、消费者在需求表达中的主要形式和各自作用为依据,立足于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和丰富案例,构建了一个基于三方参与主体的分析框架。文中用大量实例证明政府的需求调查、公民的需求表达、社会组织的需求整合各自有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也各具独特作用。三方主体各自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不仅有助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有效实现,还能在购买服务中实现三方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参与式治理。  相似文献   

6.
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政策工具,强调契约精神、绩效导向、平等参与和公开透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在现实中,这种推动作用的发挥受到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进展不平衡、市场化承接主体发育不足、政府部门观念转变不完全到位、政府购买服务实践不完全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未来,应当深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规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积极培育公共服务市场,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以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并切实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作为公共服务购买主体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社会力量和作为公共服务受益人的广大公众构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三元主体"的框架。由于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相分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指向,所以广大公众作为主体兴起成为"三元主体"框架兴起的关键。在此框架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改革不能停滞于解决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法律关系问题,而要将视野扩展至承接主体与公众、购买主体与公众的法律关系难题。为此,要围绕构建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关系、承接主体与公众的关系以及购买主体与公众的关系这三面复杂关系,实现新形势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重构。  相似文献   

8.
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治理过程是公共行政领域价值导向的转换过程,传统行政经过新公共管理运动到服务型政府的塑造,围绕着政府治理什么和政府如何治理而展开。政府治理是各种相关主体的互动过程,其工具的选择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与改革决策和制度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现状及其特点 美国有三级政府,除联邦和州之外的所有政府都被称为地方政府,而三级政府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百衲被(crazy-quilt)"是对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形象概括(形容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主要基于以下理念: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由于人们的价值偏好不同,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也各不相同,为了尽可能满足不同公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应该允许他们选择能满足其消费偏好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深圳、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在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推动下,运用"三社联动"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对S市L区和P区的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地区发展暴露出的不同问题,以及专业知识、组织条件、政治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差异,导致两个城区选择了不同的购买模式和"三社联动"形式,即项目制和岗位制。两者虽无形式上的优劣,但从协作治理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P区选择的岗位制模式其实是简单合同制的契约安排,它将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价值诉求等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参照政府的结构机制进行服务生产,这一自上而下的垂直性管理方式大大压缩了协作的空间。而L区选择的项目制则倡导伙伴关系,在信任、包容、责任、参与等价值引领下,参与主体更容易展现协作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理论导刊》2013,(7):52-54
网络治理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它结合了第三方政府和协同政府的优点,强调在服务过程中公民应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网络治理强调主体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公共利益成为各个行动主体的共同追求,充分体现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政治价值。但"理性经济人"的存在不可避免会出现合作困境,"搭便车"效应也可能会导致参与困境,职责难以划分会出现责任困境,而公民直接参与则会危及代议制政府、政府空心化从而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4,(5):9-15
在现代社会体系中,服务主体是多元的。政府无法包揽社会事务全部,政府的职能边界在分清实施与转变、自为与流转、坚守与消亡的界定中将得以进一步确定。引入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是主体结构理性的体现,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是主体结构理性的核心内涵。服务型政府的权力运行结构理性需要厘清服务和统制关系的内在结构、权力运行的刚性形式与柔性形式的内在关联、政府自利性与公共性的价值结构的塑造。政府责任结构理性需要与在民众意向中寻找落脚点,政府是不是履行了服务,有没有尽到服务责任,归根到底要民众说了算。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必须有合适的基层组织形态与之相匹配。既有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难以涵盖基层治理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基于黔北、鲁西两地农村的考察,发现:基层组织正规化组织成本高昂,与乡土社会治理事务不规整的治理基础不匹配,难以承载广大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普通村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未来;鲁西农村"正规社区制"+"简约村社制"这一创造性探索,在较好地承接了国家自上而下密集下沉的治理任务的同时,极大地节约了组织成本和对接成本,关键是与当前传统农区乡土社会简约灵活的社会基础和一线治理复杂灵活的实践要求高度匹配,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进村"和群众需求反馈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或可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组织形态的普遍选择。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评价旨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体现评价的工具理性。本文将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导入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中,衍生出法治政府绩效评价这一新的概念范畴。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的价值理性,体现结果导向与满意度导向,追求法治的公信力,或者说有公信力的执行力。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体制内部自上而下的评价应定位为绩效导向的目标考评,同时引入社会评议,推进评价实施权的外部化;在体制外部,应培育独立第三方评价主体。服务于评价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指标体系被视为评价的核心问题,决定评价的科学性。作为层次分析法特例,利用专家咨询调查,构建集客观指标评价、专家评议、公众满意度测量于一体,包括制度建设、过程保障、目标实现、法治成本和结果满意等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及41项三级指标的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检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法治政府评价旨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体现评价的工具理性。本文将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导入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中,衍生出法治政府绩效评价这一新的概念范畴。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的价值理性,体现结果导向与满意度导向,追求法治的公信力,或者说有公信力的执行力。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体制内部自上而下的评价应定位为绩效导向的目标考评,同时引入社会评议,推进评价实施权的外部化;在体制外部,应培育独立第三方评价主体。服务于评价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指标体系被视为评价的核心问题,决定评价的科学性。作为层次分析法特例,利用专家咨询调查,构建集客观指标评价、专家评议、公众满意度测量于一体,包括制度建设、过程保障、目标实现、法治成本和结果满意等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及41项三级指标的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检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角色:政社关系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2):111-117
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被逐步构建,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接主体。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中,社会组织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单一不变,而是呈现多样化色彩。本文在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从政社关系维度构建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角色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的角色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产权交易治理模式,还是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模式,都很难提供有效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和措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并不是在市场与政府间的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构建一种包含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十分必要。如何在市场和政府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实现治理成本和产权划分间的平衡,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足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对政府绩效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政府服务质量对于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根据政府服务的特点,SERVQUAL模型原有的五个维度适用于政府服务质量的评价,即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关怀性.在政府服务质量评价过程中,为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特殊要求,有必要加入"信息性"和"监督性"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姚黎明 《学理论》2014,(4):122-123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消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后工业时代资本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通过大众传媒打造符号,对人进行"无意识的诱劝",使消费者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满足感和物的抽象价值,消费发展为消费主体对消费品符号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是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必须要考虑服务承接商的专业性、服务项目的成本效益以及什么样的公共服务适合外包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确保政府能顺利完成外包所需条件,探索强化政府购买食品安全监管服务的路径,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