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恪守并有效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对公众的承诺而赢得公众的信任。政府信用之本质在于政府恪守职责,以有限的公共权力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堪忧,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政府集权化、政府系统内部权力配置失衡、制约与监督的缺失与低效有着重要关系。转型期政府信用重塑,必须注重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以制约为主、监督为辅的权力约束机制和完善政府及官员的责任追究机制等来规范权力,从而确保权力为民所用,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2.
在对杭州市15名地方政府干部的非结构式和半结构式访谈基础上,设计了一份“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的问卷调查表,对浙江省185名地方政府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有效调查问题的隶属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信用的法制化管理、加快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机制、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政务公开和阳光行政等治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六项对策,并对各项治理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成因—治理对策的结构模型,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用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一大指标。政府信用在于政府恪守职责,以有限的公共权力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堪忧,以政府政策、政府意识、政府职能、政府行为方面的信用缺失尤为常见。这与政府缺少现代行政意识、相关法制不够健全和封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有着直接关系,此乃当前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政府规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制,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为,提升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能力,打破中小企业"找保难"、"融资难"的"瓶颈",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是当前我国执政兴国的一大政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总结借鉴了国外政府规制的经验教训,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信念,开拓进取,采取强有力的政府规制措施,使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信用是最高层次的信用 ,其影响的范围和力度都比其它信用广大。政府信用主要表现为管理信用、服务信用、行政领导人信用等。政府信用缺失在法律、管理、行政人员、服务功能、行政道德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提升政府信用的途径选择 ,可从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政府监督机制、责任追偿制度、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信用是关键。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的政府信用危机 ,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 ,必须进行政府信用的重构 ,使政府的行政手段从以政策为主转向以法律为主 ,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拘束 ,加强信用制度立法 ,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严惩行政腐败 ,重树政府威信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用其本质是对人民守信用。要构建信用政府,需要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失信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等多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8.
陶霞 《学理论》2012,(1):36-37
政府信用是信用的基础和源头,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信用的提高对于提升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依照诚信原则,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规范政府行为。本文旨在对政府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探析如何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信用机制伴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发达,信用机制的强化对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深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政府政策的动态一致性--稳定连续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能衍生出理性人行为选择的最优决策路径.导致政府政策动态不一致的原因在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出现偏离.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与支柱 ,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 ,它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政府信用也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为此 ,要强化政府信用道德建设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为政府信用提供体制保障 ,政府管理手段要着重依靠法律 ,改进行政执法作风 ,规范行政执法 ,严惩行政腐败 ,建设廉洁政府 ,加快建立政府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是政府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的统称,政府信用失范将会造成政府失效乃至政府失败。因此,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目前政府主导形态下,政府信用的提高和信用危机的克服主要仰赖于政府的行为自主性即政府自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信用缺失问题,如一些企业不讲信誉,不遵守信用契约,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官员办事有失公正,大搞地方保护,工作缺乏公开性、透明度;一些个人信用意识淡薄,失信行为频频发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信用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影响性因素也较为复杂。深入分析决策机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可以洞悉转换决策机制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地位和意义。转换决策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公正性,有利于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决策,充实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颖 《理论探索》2008,(1):132-133
转型期政府信用失范的理论根源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背离,社会根源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体制根源是权力配置不尽合理.转型期重构政府信用,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建立刚性的政府行政失信行为惩罚机制,建立全面合理的政绩考评机制,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失缺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制度建设。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道德、政府信用、失信惩罚、社会征信机制、企业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试论地方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与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树立行政管理新理念 ,改进政府管理模式 ,深化行政审批的制定 ,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杨丽  易昆 《学理论》2013,(22):141-143
近年来,政府信用危机日趋严重,靠以往的道德自律显然已不足以规范日益崩溃的政府信用市场。政府信用危机亟待刚柔并济的制度安排以及法律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法治是治国之本,执政之基,政府信用法制化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手段。建议通过完善立法、严格现有法律法规等途径保障我国政府信用的建设,为政府信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从而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8.
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学术界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关于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又受到很多质疑.治理及地方治理是为了克服各种不可治理性而进行的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和趋势.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过程表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需要管理创新.循于此,作为工具的地方治理就可能在中国出现并取得局部的良好效果,而且可能为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准备社会条件.但对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最有决定性的因素仍然在于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能会创造出对地方治理发展有利的条件.在中国未来治理机制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政府将是最有力的保障或最严重的障碍.而在地方,治理的发展空间是存在的.因此,应将地方治理作为政府职能转化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思路,逐渐发展出针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地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方政府职能的问题、缘由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斌 《理论导刊》2007,(9):58-60
西部地区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较为深重,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本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其根源主要有:传统观念的积淀较深、制度供给不足、政府官员的双重角色、机构臃肿等,这些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西部开发要从转变西部地方政府职能入手,调整和转变职能意识、职能方式、职能关系、传统思路、决策范围等,从而推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西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任危机是最深刻的危机,如何提升政府信用水平,重塑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对信用与信任两个概念进行严格区分,并对政府信用内涵进行清晰界定之后,根据以往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公务员素质、政府能力、制度环境及信用文化对地方政府信用影响的四个假设,进而构建了地方政府信用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在对我国116个县级行政区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首次定量考察了公务员素质、政府能力、制度环境及信用文化四个变量对作为公共主体的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的影响强度、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信用的影响最强,影响路径最为复杂。信用文化、政府能力、公务员素质对政府信用的影响依次减弱,且公务员素质只能通过政府能力间接影响政府信用。因此,在信用政府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优化地方制度环境并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同时也要积极提高政府能力和公务员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