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邻家尽相识     
赵丽宏 《民主》2013,(4):62-64
杜甫虽然有时自比陶潜,但他在草堂过的并非隐士生活。尽管地处偏僻,杜甫还是结识了周围的邻居,并和他们和睦友好地相处。在草堂诗篇中,可以读到不少和邻居有关的篇章。写到和邻居交往,杜甫的笔下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欣喜和温情。五律《寒食》,是杜甫在草堂安家后不久写的一首诗,寒食,即清明,是初春时节,杜甫在诗中写到了他的邻居们:  相似文献   

2.
心声曜千秋     
赵丽宏 《民主》2013,(7):62-64
草堂生活的安宁,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环境。杜甫是一个永不满足的诗人,他总是在寻思着如何让自己的诗歌有新的突破。在草堂,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新作精心构思,咬文嚼字。一天,杜甫走出草堂,看到门前的浣花溪春潮涌动,水面虽不阔大,水势却汹涌激荡,这使他联想起写诗之道,遂作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相似文献   

3.
蓬门为君开     
赵丽宏 《民主》2013,(6):62-64
杜甫在草堂的日子清静安宁,常常一个人独酌小酒,独对湖山,独享天籁。然而杜甫定居草堂,在成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从京城来的大诗人在这里落户,难免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想来草堂看望杜甫的人很多,亲朋好友要来,不认识的人也会来。访客中,有文人墨客,也有村野农夫,有达官贵人,也有平头百姓。  相似文献   

4.
友情日月长     
赵丽宏 《民主》2013,(9):63-64
草堂远离了世间的喧嚣,让杜甫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杜甫在这里栽花种树,踏青访野,喝酒吟诗,颇有桃花源中人之感。然而杜甫还是有心事,一个人独酌沉思时,他想起了李白。  相似文献   

5.
花树皆知友     
赵丽宏 《民主》2013,(5):62-64
杜甫在草堂的日子,不感觉寂寞,有田园天籁,有纯朴乡邻,有诗书相伴,还有一批默默无言,宠辱不惊,饱含情趣的朋友。这些朋友,是草堂四周的花树。这些花树,都是杜甫亲手栽种,杜甫为它们浇水锄草,观察欣赏它们成长的姿态。草堂的宅园之中,有桃树、松树、桤树、柏树、柳树、榆树、棕树、梧桐、楸树、桂树,还有梅、李、橘、橙、梨、枇杷、丁香、丽春和栀子。池塘里,有莲、荷、菱,杜甫日日遇见它们,绿叶遮荫,翠枝拂袖,丝丝缕缕的花香如无形纤手,在杜甫身畔挥动,抚摸着他的身心。  相似文献   

6.
草堂初建成     
赵丽宏 《民主》2013,(2):62-64
浣花溪畔的一亩荒地,成了杜甫的宅园。草堂的设计者,应该是杜甫自己。有草堂古寺的样本,也有诗人一路见识的各种草屋,杜甫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住所。草堂,绝非豪宅,是最朴素的住房,柴门竹篱,泥墙木梁,茅  相似文献   

7.
天地留旧宅     
赵丽宏 《民主》2013,(11):61-64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成为一座空宅。然而人人都知道这里住过一位大诗人,而且草堂宅园的设计风雅别致,周围的景色如画,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神往之地。杜甫离蜀第二年,崔宁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到任后,纳任氏为妾,而这位任氏,本是家住浣花溪畔的民家女子,也算是杜甫草堂的邻居。任氏以前也许曾到过杜甫草堂,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当上了节度使夫人后,她设法将草堂据为自己的宅邸,并在里面大兴土木,整修扩建,  相似文献   

8.
《各界》2010,(7):F0003-F0003
杜甫(712-770)宇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9.
襟抱向谁开     
赵丽宏 《民主》2013,(10):61-64
杜甫在草堂,时时感受着人间友情的温暖。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0,(5):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11.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在成都“杜甫草堂”,为杜甫写的凭吊对联.尽管郭沫若写的扬李抑杜的《李白与杜甫》,倍受诟病,但这幅楹联却非常中肯,对杜甫的人品与文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忧愤深广,沉郁凝重,深深地印在了后代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江河万古流     
赵丽宏 《民主》2013,(8):62-64
杜甫曾以《可惜》为题写五律,阐述自己在草堂岁月的心态: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杜甫可惜什么?诗中的解答有些隐晦,但意涵还是明确的。他感叹自己过了少壮之年,感叹自己穷病交困,从前有过的济世之志,已经难以实现,所以可惜。怎么办呢,只能借酒浇愁,只能以诗抒怀。杜甫想到了陶渊明  相似文献   

13.
孔令环 《学理论》2010,(18):184-185
余光中是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对杜甫的诗歌和人品都极其推崇。他的诗歌中多处引用、化用杜甫诗句,长诗《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以一位诗人之心潜心听取另一位伟大诗人的暮年心声,扫描杜甫一生的遭际,为杜甫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写意画,表现出杜甫对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生九件事     
原野 《党政论坛》2011,(10):7-7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15.
清风慕竹 《各界》2014,(8):62-65
薛涛,约生于768年,卒于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幼年时的薛涛便随父在成都生活。父死家贫,16岁堕入乐籍。脱籍后终身未嫁。 在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清代为纪念一位女子所建,这个人居然能够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其才情可见一斑。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她的命运也相当坎坷。她,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2,(12):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7.
何水英 《学理论》2013,(23):231-232
杜甫对曹植诗歌十分推崇,他学习曹植诗歌,重继承更重创新,突破藩篱。杜甫对曹植诗歌的接受与突破在诗歌写实精神、人情关照、乐府诗的改制和创作的态度等方面体现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约历史到了某个阶段,人们的精神状态有某种相似处。清朝宣统二年(1910),梁启超的同学麦儒博(字孟华)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心情就很郁闷。按说他足我们祖爷爷一辈的人物了,又是饱读诗书的老夫子(他和梁为万木草堂的同学,部是康有为的高足弟子,时称梁麦),应该世事洞明,  相似文献   

19.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和尚一心想修行成佛,可是一个魔女却想勾引他,使他破戒。每当和尚在蒲团上打坐修行的时候,魔女就来搔首弄姿。起初几天,和尚不为所动。后来,魔女就改变了战术,她对和尚说,大师的意志力如此坚定,小女子实在钦佩。不过,以你现在的修行,还不是佛学中的高境界。你现在不敢接近我,就是怕一旦接近我破了戒,  相似文献   

20.
梁东元 《各界》2010,(2):21-22
1958年初的一天晚上,钱学森来到北太平庄12号楼张劲夫家里,郑重提出了入党的要求。随后,在杜润生和杨刚毅两位老党员介绍之下,科学院党组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钱学森从此也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