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浩颐 《各界》2013,(6):71-71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不但小说写得好,而且能言善辩,风趣幽默,面对生活里遇到的各种窘境,他都能轻松应对,巧妙化解,让人在付之莞尔之余不得不钦佩其超人的急智之才。  相似文献   

2.
钱海敏 《学理论》2009,(15):166-167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作品的内在蕴藉。在人物塑造上,狄更斯也以道德为角度进行塑造,因而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基调化、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以及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三个方面来重点探讨在狄更斯道德观和人性观主导下其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春梅 《学理论》2013,(3):153-154
狄更斯以熟稔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丰满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生机勃勃、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鲜活地留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中。通过对狄更斯的前后期两部作品《奥立佛·退斯特》和《大卫·科波菲尔》的比较,对其笔下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现出"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色彩和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百多年中,英国人的税收负担是法国人的两倍,然而,法国爆发了政治大革命,而在英国发生的却是工业革命。因为税法公平,英国政府敢于征税,并将税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法国的贵族等特权集团享受免税的特权,税收的不公平成为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目前中国媒体与公众讨论的税负痛苦问题是税收不公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法国近代发展的历程伴随着暴力和冲突。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三个法国大革命所产生的三个硕果并没有真的成为保护法国人民的福泽。从1789年起,法国在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冲突后,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期达成了妥协,实现了大革命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托克维尔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者,在《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部书中对民主、自由和平等进行了阐释,剖析了法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全球视野的背景下看待法国问题,使得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家们完成了从街垒到议会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程建锋  张志超 《学理论》2009,(10):70-71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处处受到歧视而反抗主人、反抗社会、报复人类,最终自焚而死,这折射出了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群众由于旧制度的极端不平等所引发的对平等的矫枉过正式的关注,以至于对社会展开血腥的报复。本文从怪物反抗的原因、需求和疯狂报复等方面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别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张铭 《理论视野》2013,(4):29-34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将影响革命的长时段原因与短时段原因结合起来,力图找到一种能理解大革命起源的阐释原则。这一努力使托氏在大革命造成的社会断裂背后,发现了历史自身内在连续性;在大革命带来的冲击的背后,发现它的创新极为有限。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后发国家"来说,法国当年的困境具有自己的"现代性",而书中体现的方法论与立场所具有的"超前性"也使其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洋  马德普 《理论视野》2013,(4):40-43,46
法国大革命虽然试图彻底划清与旧世界的界限,但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成为历史"连续性"实现自己的手段。托克维尔以这一"连续性"的发现而破解了大革命的自我神话,揭示出这种历史连续性在旧制度、大革命与革命后社会中的表征,从而将对大革命的解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托克维尔成功之处,也构成了他突不破的局限。突破这一局限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留给转型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是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被人们所广为传诵,成为西方不客置疑的经典.然而长期以来,评论家们普遍关注其长篇小说中的批判现实、弘扬道德的主题因素而忽略了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拟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该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之美,旨在说明短篇小说也精彩.  相似文献   

10.
费希特一生都在与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后果打交道,终生都在坚持大革命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弘扬理性王国。法国大革命高涨时期的费希特,以思想的自由、先验自我的理性原则为大革命的合理性进行辩护。法国督政府时期的费希特,以法权理论为共和制的合法性作论证,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最彻底地体现了大革命的民主原则。拿破仑对外侵略时期的费希特,为理性国家作论证,主张自由的定在与国家中的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1.
根据托克维尔对大革命前旧制度演变过程的考察,从代理问题的角度分析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因果关系。法国自路易十四开始加速强化中央集权,这个过程对法国原有的社会治理机制造成全面破坏,此后王权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统治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全面激化,从而最终引发大革命。大革命的爆发正是旧制度的代理问题耗尽了社会所有的良性资源以及路易十六的改革来得太迟、太慢所致。  相似文献   

12.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9,(6):43-43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民主国家,由于众多先贤先哲在民主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法国大革命,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法国发展到今天,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出现了民主的异化。而其表现形式就是公民社会的“黑手党化”。  相似文献   

14.
席勒美学不仅是对艺术的审美理论,更是对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反应,后者是常被忽视的问题。作为政治哲学,他以审美作为政治自由的前提,批判康德在观念上导致了纯粹实践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并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政治自由理想与实践的矛盾是政治自由目的化。他用和解原则化解康德在观念上的对立,并将美育实践视为实现整体性政治自由的理路。他以感伤原则批判卢梭的自然状态是对政治自由的叛逃,并扬弃政治自由实践中当下与未来的对立,为政治自由赋予历史性维度。在此意义上,席勒政治自由思想构成通向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贡斯当以其对自由的深刻阐述和通过宪政保障人民权利的思想而闻名于世。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及西方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贡斯当看到了卢梭民主思想的缺陷。他指出,任何政治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否则就会肆意扩张。要切实保障个人自由,就必须建立“五权分立与制衡”的宪政体制,划定政治权力与个人自由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白雪  张金宝 《学理论》2013,(17):219-220
从狄更斯所著《双城记》中人物的情节设定与结构安排入手,提出了阅读经典文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阐述了文学鉴赏与评判过程中期待心理在阅读与鉴赏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1,(20):26-26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  相似文献   

18.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读雨果的《九三年》可以感受大革命的暴风骤雨、血雨腥风,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则可认识法国革命前的政治,而这往往是被人所忽略或遗忘的.  相似文献   

19.
外曾祖父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出身法国穿袍贵族,相对于佩剑贵族,他们主要出任文官。托克维尔家是法国“世族”,历史可以上溯至12世纪,其先祖参加了征服者威廉入主英伦的黑斯廷之战,获得了在诺曼底的封地。  相似文献   

20.
甘正气 《团结》2013,(1):52-54
2012年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王岐山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这本书里究竟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