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贯彻党中央和应急管理部重大部署,面向国际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前沿,面向多灾种、全链条重特大自然灾害链防控理论和"天-空-地-海-井-网"综合观测技术融合集成、应用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复合链生自然灾害全景模拟器平台等建设项目,立足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科研院。本刊记者采访到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  相似文献   

2.
郭正阳  董江爱 《理论探索》2011,(4):121-123,131
防灾减灾型社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概念,一些国家在社区防灾减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我国防灾减灾型社区建设提供了经验。即:要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使防灾减灾有法可依;建设完善牢固、科学合理的安全设施,为防灾减灾提供物质基础;增强居民的危机意识,使防灾减灾具备主体条件;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使社区居民的自救与互救成为灾害发生后的主要救灾方式;健全救灾组织体系,使防灾减灾有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成为我国部分地区贫困和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成为灾害管理的重点。在解决社会问题或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追求系统性、实务性、生态性、能动性、独特性和以人为本,这些专业特质能够有效地指导和介入灾害管理体系,提高灾害应对的效能。同时,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利用专业方法在社区层面开展易被群众接受的宣传教育、链接资源进行灾害模拟体验与救灾演练,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效提升其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彦 《求知》2024,(2):48-49
<正>应急救灾物资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重要物资保障。“十四五”时期以来,天津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加强应急救灾物资体系建设,物资保障基础逐步增强,并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随着外部灾害防范环境日益复杂严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应急救灾物资体系建设还需补足短板、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压舱石”“守底线”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要闻速递     
2019年12月23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主持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深入推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部署近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黄明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咬定建设模范机关目标,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实际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切实把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成为党和人民始终信得过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负有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等法定职责,涉及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工作。上述工作与应急管理部的职责任务密切相关,尤其是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领域的工作,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交流空间。2019年6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应急管理部双方签署了《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急管理》2011,(5):14-14
在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在国家减灾中心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分析当前自然灾害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金磊 《瞭望》1999,(36)
联合国于本世纪90年代倡导的“国际减灾十年”,随着20世纪的落幕也即将结束。然而,全球严重的灾害形势没有出现根本改变,国内外减灾的科技与企业、城市与社团等继续在呼吁强化灾害管理。无疑,在新世纪安全减灾依然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主题。今年6月中旬,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江泽民主席在贺信中强凋:‘冲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我们确立了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作用,为世界的减灾事业作出自…  相似文献   

9.
杨桃元 《瞭望》2020,(7):5-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学防治”,为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重要指导。阻击疫情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防治是制胜法宝。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各个方面、各个主体,科学地防、科学地控、科学地治、科学地管,共同打好精准施策“组合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正确应对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一次次领导和组织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政局的稳定,防灾减灾救灾成效举世公认。  相似文献   

11.
杨琳 《瞭望》2007,(34)
从救灾,到减灾,再到综合减灾,整体提升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减灾规划",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振耀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新近出台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调动各种力量减少自然灾害的新思路,对未来减少灾害损失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应急管理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尤其到了清代中后期,水灾爆发更加频繁,危害也更大。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水灾,清政府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救灾程序。鉴古知今,目前水灾仍然是辽宁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深入探讨清代中后期的水灾应对,对于当今防灾救灾具有借鉴意义如下:不断提高灾害意识;加强防灾救灾的制度建设;加强救灾过程的监管;注重生态建设,重视灾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热情持续高涨,但作用发挥仍然有限。本文客观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基本现状和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在减灾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考: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重要举措,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将其纳入灾害治理体系,从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引导等方面强化支持和服务,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第13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收录的文章,是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篇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对指导我们在新时代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对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在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21年3月11日,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曾赴日参加救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代表,应邀出席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地震遇难者。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援助物资并派出救援队等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灾区重建工作,希望两国传承在地震救援中结成的深厚友谊。应急管理部代表表示,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希望中日在抗御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造福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打响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下的科技攻关战。如何总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的经验,深刻理解、认真落实总书记有关"要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为迎接此次大考所带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疫情防控的指示中强调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要优化消防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要加大灾害防治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做好地震、气象、水文、地质、测绘等工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全国加强灾害管理工作,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已日渐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受任务。从国际减灾实践来看,凿遍采纳的减灾工具包括危险源分析与制图、土地使用规划、金融手段、保险、安全社区建设、结构控制等。减灾作为灾害管理的基础环节应该被进一步强化,依据国外减灾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