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农村家庭,不仅是基本生活单元,而且是基本生产经营单元。能不能把农民家庭这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搞活,至关重要。平凉市柳湖乡赵堡村农民家庭民主推选当家人,促进了农民家庭潜在机能的发挥。 赵堡村地处甘肃平凉市郊。农村改革以来,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路子,不断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全村大多数农户生产发展较快。但部分农户明显掉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2.
《求知》2006,(1):46-46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农村发展和农村改革要抓住三大问题。 1.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他说,我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应该创新。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亦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农户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农户现在是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大农户并存。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在旧的经营制度瓦解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由三个要素组成:所有制主体是集体(发包方)、承包主体是家庭、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把土地所有权以外的权利赋予承包户,也就是说土地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乃至抵押权长期归农户,让农户享有用益物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要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武汉市郊农村孤儿的形成原因、监护状况和特点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孤儿救助体系思路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农户子女就业情况进行了基本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户子女就业难的这一基本现状,然后就职业教育对农户子女就业的影响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户子女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其历史贡献是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的追求公有制经济纯而又纯的格局,允许其他形式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初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实现了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对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最根本的突破,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在农村政策和农村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层次中这一金融形式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信息,对2006-2009四年间Z村的农户贷款笔数和额度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Z村中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高于正规金融,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Z村发展迅速,并已取代私人借贷成为了非正规金融中的主导力量.这从微观层次验证了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潜力,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重发展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融资需求与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大量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的金融认知、融资需求和金融供给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户时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意愿较高,但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农户期望的贷款额度远远超过实际得到的贷款额度;农户问的互借行为以及私底下的民间借贷相当普遍;农村的农业保险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补偿制度严重缺失,影响了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本文认为政府应从农村金融需求角度出发,并依此设计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制度,才能满足农户金融需求,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13,(6):79-79
《人民日报》2013年2月19日刊登党国英的文章指出,发展家庭农场需要积极态度,同时也要避免急于求成,防止在全国搞“一刀切”。我国现有农户近2亿,最终会稳定在约1亿户。这就是说,通过城镇化,我国还要将约1亿户农村人口转移到各类大小城市。这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碧玉 《学理论》2009,(1):64-67
目前,哈尔滨市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问题非常突出,金融服务严重欠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贫困农户很难获得贷款,得不到金融组织的有效服务,产业化程度低,贫困农户的组织化状态还远远不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闻正兵 《侨园》2002,(5):30-31
80年代,大陆七八十万个行政村中诞生一批“首富村”,到今天,首富村走过了整整20年的历程。因为资产披露和排名评估等具体规则的缺位,据互联网的检索结果,这种模糊概念的“首富村”或“小康村”有50家之多。现在,仍能出现在传媒视野中的不足10家。大陆农村问题专家曹锦清对“首富村”们的发迹模式总结为:在一个能力较强、思想较正的能人领导下,基本脱离纯农业种植业,瞄准大陆改革开放之初的市场空白点,创办集体企业而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然后迅速扩张,投资大且有大产出的行业滚动发展。 20年过去了,“首富村”们有的仍走在灿烂的正午,有的却已步入黯淡的黄昏。20年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回望中国的“首富村”,是因为我们试图弄明白:作为典型,他们有多少经验供其他贫穷的村子学习和借鉴?作为榜样,他们能够为最终解决农村问题贡献多少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沈永昌 《党政论坛》2008,(15):48-49
上海市郊农村历来是民风淳朴的地方,但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的封建迷信抬头、喜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死灰复燃,竟成规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新风尚的形成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安康。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20年的农村改革过程中,农户逐渐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村庄集体的作用总体说来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国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大量发达的村庄集体经济。这些村庄发展了较高水平的农村非农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全面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社会福利。不过,村庄集体经济的产生并非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屯不完全是农民自我选择的结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乃是基于村庄集体对土地和资金的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发展机会的垄断。而农村工业化的开始时间以及产业规模,对村庄集体垄断资源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市郊农村历来是民风淳朴的地方,但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的封建迷信抬头、喜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死灰复燃,竟成规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新风尚的形成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安康。农村的移风易俗,是帮助农民摆脱旧传统的束缚,破除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有的社会经济组织调整、转型,新的组织不断产生,组织形式复杂多样。 一是农户成为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元,农村基层组织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包产到户首先使农村家庭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到个人或合伙的个体、私营企业,家庭的作用突出,家族作为家庭的联合或放大,在农村经济、社会事务乃至政治活动中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16.
一、农户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广泛推行,农户成为农村经济的基础组织,成了多元投入结构中相对独立的决策者和积极的实施者,这是1979—1984年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因。然而,1985年后,在全国投入膨胀,经济过热的氛围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农业投入却不断萎缩,在国家、地方投入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农户对农业投入的热情也一落千丈,投入动力不足,投入行为与政府的目标要求出现明显偏差,同农业发展需要极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其一,在纯收入分配中,生产性支出冷缩与生活性支出热胀形成强烈反差。1978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现代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农户作为一个小生产者,自身的积累能力有限,因此,其收入的增加离不开农业贷款。目前农户贷款效益不高已经影响到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综合来看,造成农户贷款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二元经济体制、贷款结构、农户自身和外界因素四个方面。为此,提高农户贷款效益,需要政府、银行和农户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左右 《民主》2009,(12):53-53
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从实际出发.依托已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以广播和点播两种方式,传输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成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和文化惠民服务的创新工程。目前,全省226万农户可通过电视收看文化信息.6万个基层服务点和近50万农户可通过多种点播方式收看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韩国面积为9.94万平方公里。其中近70%为山地,可耕地面积约21%,人口4500万,人均耕地0.7亩。在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对韩国农业的发展进程,政府的作用以及今后韩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一、韩国农业发展进程和政府作用的考察韩国政府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在50年代农地改革的基础上,从6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开发计划,增加农业财政和投资,大搞农业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的不断发展。1962年,韩国农户户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