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高尔基说,“我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是书籍给我的”。我们许多人,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书籍,不仅给我们以知识,而且也赋予我们智慧与力量。不仅作为个体的人,就是作为群体的人类,它的发展与进步,也同书籍密切相关。 书籍,就是人类知识、经验与技能的文字纪录。积储愈多,普及愈广,人类的进步也就愈速。因此,当代有识之士,把图书资料看作“国家资源”、“无形  相似文献   

2.
从对图书馆的采访中可以看到,读书之风并未消歇,只不过对书籍的选择有了新的取向。这是不是太功利了?其实,任何时代读书都含有功利的目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泉”,难道不是一种功利的目的?经济建设既然走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既然是当前的要务,改革开放既然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科学技术既然是发展经济的关健,人们把目光转向经济、全融、外语、科技类的书籍便是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了。对某一些种类书籍的热衷,必然带来对另一斗种类书籍的冷落,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朋友一般都晓得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三味书屋”、“书刊博览”、“读书会”……刊于这些栏目的一篇篇文章,极有味道,耐人咀嚼。而每期必有的“阿昌逛书市”,那夹着书籍,骑着自行车,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幅宽宽眼镜的阿昌,道出来的书界信息,真、假、美、丑;是、非、好、恶,常使人有拍手称  相似文献   

4.
建造知识仓库的愿望 提起百科全书,得从人类的一种古老愿望谈起。 人类建造知识仓库的愿望,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自古有之。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仓库。不过,人们并不满足于单纯地积累和收藏书籍。整理和荟萃已有一切知识的愿望,也就是编百科全书的愿望,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已存在。百科全书的胚胎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概要记述已有的一切知识;一个是对已  相似文献   

5.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6.
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乃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而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倡议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7.
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广为人知,但知识这个力量是没有方向性的。它可以使人奋发向上,造福于人类;也可以使人沉沦堕落,危害国家、民族。所以我们中国古人云:“书,既可以兴邦;亦可以乱世。”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如此,即使对那些具有  相似文献   

8.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6):42-42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大家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9.
自从中央作出开展“三讲”的决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较之先前浓厚得多了。比如说,领导班子开会,研究“三讲”怎样讲好;领导在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上。干部会上、群众大会上“三讲”;一些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还写出有关“三讲”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如今的“三讲’克经很不错了。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三讲”的误解。“讲”,在辞典上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可以作“说”解,也可以作“讲求”解。“三讲”的“讲”,释义应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里好有一比:旧时不是有“讲武堂”吗?这“讲武堂”的“讲”…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教育是新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所必需.教育的实质是把人类改造世界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使人类认识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向前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9,(18):36-37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目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12.
某厂有个青工,喜欢看古今中外的文学书籍,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学之间的矛盾,常常上班迟到,右时上班也抽“空”看一段。车间主任一生气,就把他的书没收了。可是这位青工无功于衷,不以为然。后来,车间党支部书记把书还给他,并肯定他喜欢读书是好的,同时指出应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读书,还和他一起探讨作品里的人物和思想等问题。经过多次交谈,这个青工再也不迟到了,  相似文献   

13.
当下,学习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举国上下特别是全党同志都在大兴学习之风,“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正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动。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推动力,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新的要求,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新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将这四种学习作为每个人一生中的学习支柱。那种不学习、不更新知识的人,必将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人们在2t世纪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15.
跳着读     
一位朋友也是位嗜书之人,某日,忽发妙语道:“人到中年的标志之一,就是猛然发现,即使家中现有藏书,这辈子也读不完了。”个体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积累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古人早已觉察。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有一次有幸“深入”过校图书馆的书库,站在密密麻麻的书林中,“殆已”之感突然那么强烈地袭来。怎么办?庄子主张“取消主义”,既然路是如此地长得无限,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就无所谓了,最好一步也别迈。先辈里善读书的亦总结过很好的经验,说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8,(48)
早在谋划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年来,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新时期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气在全社会的逐步形成。日前...  相似文献   

17.
李素娥  陈明 《民主》2013,(9):19-2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此,阅读教育,不只是关乎每一个儿童本身,还是关怀全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作为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参政党,长沙民进一直将关注和促进儿童阅读教育发展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6,(26)
十年前,本刊组织过一组报道,总题是:“他们在读什么书?”按照起初的计划,这组报道想介绍几十位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读书的情况——读了什么书,想向读者推荐什么书?希望借此倡导一下读书的风气。 学界那部分进展顺利,许多专家、学者、作家都寄来了他们的回答;政界部分则大致搁浅,只有个别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作出了回答,而在职的同志大多诚恳地向前往采访的记者说:“真想好好读点书,但实在太忙,所以实际上没读什么书。” 我们理解这些同志的处境,也确实知道一些负责同志每天需要批阅的各种文件便有十几、数十万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开许多会,见许多人,谈许多话,加上迎来送往,种种应酬,想坐下来读书时,已感到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19.
读书四则     
目的的误区 中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性的,古时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生存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衣食住行,还能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表明,一些普通中国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是来自  相似文献   

20.
哲思 睿语     
《求知》2013,(8):1-1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生活里若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