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欧露 《瞭望》2022,(8):53-56
现代考古学在中国掘下第一铲的百年后,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讨论仍在继续. 一些考古学家坚持二里头遗址代表的夏王朝才算得上是中国文明的开端,一些学者认为距今4000年前的龙山时代已经迈进古国时代的文明门槛,越来越多的人则把中国文明的起源上推到了以良渚为代表的距今5000年左右.也有学者指出,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  相似文献   

2.
在黄河上游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大地湾遗址是唯一的一处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的史前聚落。由于它的发掘,使甘肃东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编年和发展序列得以确定。根据C14年代测定,大地湾遗址所包含的古代遗存的年代,上起距今7800年,下迄距今4900年  相似文献   

3.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毛乌素沙漠 南缘的统万城,是世界上发 现的惟一的匈奴都城遗址。随着它在沉睡千年之后浮出沙海,中国文物部门已经开始对这一遗址进行恢复性修缮工作。站在这个巍峨的城墩之下,手抚如石头一般坚固的城墙,人们不禁会问:这沙漫墙头的古城难道就是匈奴的遗  相似文献   

4.
宋洪斌 《侨园》2014,(5):36-37
提及沈阳的古迹,除了"一宫两陵"就是"新乐遗址"。然而,沈阳古城厚重的历史中,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地方,譬如:长安寺、中心庙和通天街。我在寻访这三处古迹过程中,恰好走了一遭古城周边的四条街路,即西顺城街、南顺城路、东顺城街和北顺城路。东西走向为"路",南北走向为"街";但现在的"中街"例外,本是东西走向,却称"街"。  相似文献   

5.
郭景芬 《侨园》2013,(8):39-39
<正>最近和友人去了趟上海,闲暇时,我们游览了大境阁遗址。大境阁遗址现残存于上海古城墙上。据明代史料记载:冬日雪后拾级登上大境阁,远眺吴淞江南岸,银装素裹,映衬丽日蓝天,蔚为壮观。大境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自元代建县后。当时未筑城墙,明代时曾多次遭倭寇侵略。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仅用3个月时间就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城墙,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个,敌楼2座,沿城墙外筑有阔6丈、深1.7丈、周长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又增筑敌楼3座、箭台20座。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大境阁建在大境箭台上,是一座结  相似文献   

6.
赵锋 《瞭望》2005,(14)
"塔里木的老虎像伏尔加河流域的狼一样多"的景象,仍在人们的期待中。在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蜿蜒着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河流--塔里木河。在过去2000多年中,它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绿洲文明: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尼雅遗址、龟兹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正明 《民主》2004,(11):37-39
一、古人类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在中华文明形成前,位居黄土高原的山西就留下了许多史前遗迹。山西垣曲寨里村1955年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证明4500万年前这里已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生存。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击打取火石器,证明180万年前人类已有用火活动。西侯度遗址南发现的距今约60万年的匼河遗址化石,已具有现代人  相似文献   

8.
郭旭东  原征 《民主》2012,(6):43-45
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殷墟遗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古代都城遗址,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行     
林田  东君 《瞭望》1984,(36)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自秦陇入西域的主要通道。记者每次到这里采访,总感到既神秘,又新鲜。这里的关塞遗址、古城颓垣,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总是勾起人的无限遐想。自汉武帝置河西四郡以来,这片祁连雪水滋润的土地虽几经兴衰,但面对未来,仍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旅客来这里探寻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追溯中外友好交往的渊源。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走廊,现在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人们在关注着。我们愿将沿途的观感写成零篇短简,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巩文 《瞭望》2001,(36)
考古学是一门19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崭新学科,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传入中国后与传统的金石学相结合,以1928年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为标志,诞生了中国考古学。20世纪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从发生、发展到走向辉煌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间,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卢颖 《民主》2011,(5):37-40
西博概况 2007年5月18日,时值第31届国际博物馆日,在古城西安城南,三秦父老期盼已久的西安博物院在这一天盛大开幕。新落成的西安博物院是西安地区最大的地志性博物馆,占地约245亩,院址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由博物馆、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塔、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6)
明末,海西女真乌拉部统治期间,在沿用前代城堡的基础上,以乌拉城为中心,在辖地内广筑城池,用以治理地方,兼进攻与防御。大体可梳理为三类:都城、平地城和山城。这些古城凝聚着乌拉人智慧的光辉,是明代女真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今人可在全面保护其遗址风貌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黄帝古城遗迹多①,残陶石器俯拾得②。缅怀凭吊生感慨,怀远追宗发浩歌。千古文明开啄鹿‘匆,中华始祖蛋炎黄心’。司马子长挥巨笔价、,史家绝唱第一章‘川。沧海桑HJ五千年,中华文化代代传。轩辕黄帝应笑慰,广裹神州谱新篇。〔注释〕 (l)黄帝城遗址在河北省琢鹿县矾山镇三堡村附近。 ②黄帝城遗址地表各种彩陶残片及石器甚多,说俯拾即是,决不过分。 你此句系陈稚常女士《中国上古史演义》回目名。 ①全国首届‘乐鹿炎黄,安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1995年在派鹿举行,中国炙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箫克同志为之题辞:“中华民族大团结”。 阅史圣指司马迁…  相似文献   

14.
“华光礁1号”沉船是中国目前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此次发掘出水珍贵文物近万件一艘古代沉船,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次远海探秘。3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下考古人员,历经55天的艰难探索,结束了在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的首次大规模远海考古。《瞭望》新闻周刊获悉“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的成功探秘,将在深海里沉寂了  相似文献   

15.
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平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在中国4000多个城镇中,能呈现出传统历史古城的原来格局和风貌的,平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的这段话,道出了平遥古城的价值。因此,1986年12月8日,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1月13日,平遥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王宝文 《侨园》2013,(6):59-59
<正>辽宁绥中县前卫古城原称广宁前屯卫,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城堡,它距山海关城东35公里,比现在的兴城古城还早35年,前屯卫城是山海关外第一座卫城。前屯卫在明代军事防御上发挥过作用,是相对于宁远、锦州的战略后方,在明清战争史上有一定知名度。由于岁月变迁,前屯卫城已经湮没在历史中,早已从人们的视野中远去。更因这座古城建造的比较粗糙,完全用土夯建造的,因此经过610多年的风雨洗礼,这座饱经战乱的明代古城逐渐消失了……明代初年,为了巩固山海关外的边防,防御蒙古部落侵扰,在今天的辽宁  相似文献   

17.
华泉 《瞭望》1990,(29)
周口店的“北京人”,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历时60多年的时间里,从“北京人”遗址里发现的人类化石之多、用火遗迹之丰富、石器数量之大、动物化石种类之众,至今仍是同时代遗址无法与其相比的,故有“远古文化宝库”的美誉;对一个遗址研究时间之长、出版论著之多,在古人类学研究史中,也绝无仅有。 1960年以前,“北京人”研究成果累累,论文数百篇,论著30多本。近10年来,随着新方法和新技  相似文献   

18.
金成民 《学理论》2008,(2):82-84
1999年下半年至2001年初.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的合力推进下,共计投入2800万元,启动了对731遗址保护、开发的一期工程。动迁了集中遗址区内的11家企业及120余户民房.收回原731本部东侧并完成基本陈列后,使731遗址在保护、开发及展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集中保护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有11处遗址对外开放,使731遗址的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静静躺着的是总面积275万平方米的大地湾遗址。葫芦河的支流清水河缓缓地从遗址的坡地下流过,注视着这片陇原先民生活的土壤。如今,这里依然是一片安静的土地,当地居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无意识里,居民们的生产生活对遗址的保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遗址的保护也一直处在无规划的状态。经过4年时间的酝酿,2003年6月19日,甘肃省公布实施了《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为这一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定下了规程。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6,(26)
剑南春酒坊遗址,金沙遗址双双入选!日前,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入选的仅有的酒坊遗址, “剑南春”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个酒坊遗址对中国白酒意味着什么呢?“2004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在北京正式揭幕,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从全国22个“重量级”候选项目中脱颗而出,成功入选。“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位于绵竹棋盘街传统酿酒街坊区,分布面积约62000平方米,清理出土一大批和白酒酿造工艺有关的遗迹,光是酒窖就有26口,大的酒窖有2米深,窖底的黄土因酒糟长年侵蚀而变得灰白,展现了从原料浸泡、蒸煮、拌曲发酵、蒸馏酿酒到废弃用水的排放等传统酿酒工艺的完整流程,而且古代街坊酒肆布局规模也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千年的酒番仿佛穿越时空扑鼻而来。遗址整条街“前店后厂”完整清晰,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这一特定历史“转型期”的典型代表和实物载体。这个酒坊是从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齐时期开始历代延承,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生产规模之大、工艺要素之完善、保存之完整在全国十分罕见。就在“2004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幕不到一个月,剑南春再获殊荣,38度、46度和52度大曲浓香型剑南春酒被批准使用“纯粮固态发醇白酒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