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词与问答     
[名词]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等多种因素和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其概念渊源于西方国家的空间规划思想和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2.
李文沛 《理论探索》2012,(4):139-141
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指的是由我国特定的立法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与变动国际劳工标准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问题,是国际法对国内立法影响的具体体现。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适用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立法方式上,采取"转化"还是"纳入"的方式,缺乏统一规定;在立法主体上,存在立法主体准备不足,参与力度不够的问题;在立法内容上,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仍显粗糙。进一步完善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需要在立法方式、立法主体、立法内容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单元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发展目标,在城市主要空间节点区域,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建设开发、投融资等公共政策的多种技术和政策手段,以规划实施为目标而进行的协商利益、协调发展的新型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使人才资源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与地位。目前,各地纷纷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形成区域人才的良好激励机制,是区域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研究激励机制的整体构建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区域人才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状态和特征,从社会文化、体制、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多因素配合协调的整体格局。一、当前区域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状态分析浅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特定的历史发展状况,构造了人才激励机制特有的落后状态。(一)激励环境非优化。区域人才激励的环境状况,融于…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传承:价值、约束因素及提升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文化是乡村特定区域环境下所酿生的共性文化积淀,反映特定时代的民族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传承具有认同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乡土文化传承过程中面临认知水平低、消费不足、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等约束因素.更好地传承乡土文化,必须强化教育,提高民众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能力;拓宽乡土文化市场,提高不同群众的消费能力;创新投资主体,解决乡土文化传承的资金问题;培育乡土文化传承人才,提升对乡土文化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制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监察制度。现代的行政问责制度是基于民主、法治理念而产生的为减少政府行为过错、提高行政效率、由特定主体通过一定程序和形式追究相关责任客体的一种制度。行政问责制在现代社会承载着推进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行政过错,提高行政效率等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靖宇  杨洁 《学理论》2008,(16):6-12
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要求,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区域主要成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努力从整体上创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积极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为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应当看到,对于东北综合经济区来说。注重发挥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造就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做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支撑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强化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城市功力,有利于开启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扩大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开放范围,有利于拓展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有利于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使之“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8.
一、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选择关于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涵义,一般认为,国际性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辐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区域和本国,而是在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各种国际功能兼备或成为一种或多种国际中心,如国际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博览中心、采购中心等。深圳根据自身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地处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交汇点;立体型口岸体系比较发达完备;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活力较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政策的国际环境论韩健鹏,李树才国际环境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国际环境是相对于国内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政策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政策的国际环境,是指政策制定和实施时所依据的、客观存在的国际条件、状况以及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国际因素的综合。国际环境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位优势周克庸在文化建设方面,以企业为本位的文化具有以下多种优势。一、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主体”整合“主体”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规定性加以区别的概念。例如,“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阶层、阶级、民族、国家或其它各种区域、政治、经济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世纪之交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下,如何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国际商业银行的一般原则,不断推进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应是我们要重点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个课题。世纪之交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形势是十分复杂的。既要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又要受商业银行自身体制改革的制约。一般地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要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全球化是…  相似文献   

12.
审美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它要求审美主体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素质,即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反映了审美需求,决定着审美消费行为。所以说,讨论审美消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审美趣味。有人认为审美趣味就是鉴赏力,也有人认为审美趣味包括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等诸多因素。但笔者认为,主体的审美趣味和主体的审美直觉感兴能力(或鉴赏力)应加以区分,尽管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审美直觉感兴能力决定了审美主体能否从事某种特定的审美消费行为,壬。能否欣赏唐诗宋词,能否欣赏现代抽象艺术,能否欣赏中国古典戏曲等。…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5,(6):89-93
在全球化时代,一些跨区域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远超危机所在国(区域)的应对能力范畴,迫切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近些年,跨区域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国际合作状况表明,国际社会还远未建立起危机应对合作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基于对埃博拉危机应对中的国际合作状况的分析,疫情国政府危机应对能力有限,世卫组织指导协调国际合作能力有限,国际援助力量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危机应对初期没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等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危机应对效率,扩大了危机造成的损失。因此,应构建以危机所在国(区域)政府为主导、以国际(区域间)组织为领导、以各类国际援助组织为协助的危机应对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提升各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建立国际合作的有效制度规范,保障跨区域公共危机应对中国际合作的有效实施。其具体建议是:各国(区域)政府应重视危机防范,提升危机应对核心能力;提升国际(区域间)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将社会力量纳入危机应对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与财富增长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国际门户,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区域发展转型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宏观背景下,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经济板块与多中心结构,正在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多中心间的关联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协同共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采用经济关联性、区位熵、区位断裂点等确定长三角空间关系,利用共生理论分析了长三角多中心共生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基于集群与组团、城市化、创新、梯度与辐射域等为主体的多中心共生协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特定社会关系中主体对客体所具有的强制支配力量,权力制约的实质是对特殊公共权力的限制和约束,即对那种靠社会资源和公共权威而形成的对特定社会客体的支配力量的限制和约束。特殊公共权力设定和运行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权力制约的目的是保证其正位运行,防止其错位运行。权力制约的关键是建构完善的机制,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中国而言,可以考虑从法、权、民、德等多种环节出发,盘活存量政治资源,适当导入增量政治资源,逐步建构对执政党、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形成有效控制和约束的权力制约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汤艳春 《学理论》2010,(15):124-125
对地理标志进行法律保护,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并能保持生产者、竞争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现行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应当从利益衡平的角度出发,在确定地理标志权法律属性的前提下,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法的一级客体进行保护,以实现消费者、特定区域的生产(经营)者、特定区域外的市场竞争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7.
国家层面的港口国际布局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港口的国际布局动力主要分为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在现阶段,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是中国港口国际布局的主要动力来源,主要的动力因素是:目标港口在世界航运网络中的区位条件、是否处于中国主导的区域合作战略中等。文章在综合考虑港口合作的动力、风险、布局等因素后,提出了中国港口国际布局在东南亚、北非、西非等区域的目标港口。  相似文献   

18.
汉语国际传播推广与文化强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顶 《学理论》2009,(6):170-171
在汉语的国际传播的语言国际规划中,考虑其经济学因素非常必要。从语言经济学角度考虑汉语国际传播对加强文化强国强省建设的作用上可以看出,汉语国际传播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元争力、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河南的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推广优势,探讨适合省情的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方略,有利于国家及河南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促进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建设,从而促进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建设文化强省与经济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向红 《理论探讨》2004,98(2):90-93
公共政策过程不仅主体和客体组成复杂,而且是在一定的制度、规则及特定的场景下展开,并在信息不对称的框架下发生的。因此政策过程能否最终体现公平、公正不仅受到政治、社会、心理等因素制约,更受到信息因素的制约。借助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是一件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人才素质总是受特定的时空条件的制约,其素质特征必然打上特定时空特征的印记。在世纪之交中国上海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人才素质需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由再现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国际通用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本文仅就上海人才国际通用化素质开发,即国际通用型人才开发的必要性,内涵及具体体现、对策措施等问题作一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