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余庆 《党政论坛》2010,(5):14-17
2010年是举世瞩目、人民期盼的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上海时的要求。进一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举办世博会为主线,以礼仪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建没为重点.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举办世博会与文明创建的良性互动,使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的大考场、大舞台、大学校,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新提高,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49)
1997年,共有124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参加了定点扶贫活动,共扶持了334个国定贫困县;派出蹲点干部2122人,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10896人;向贫困地区直接投入资金51052万元,直接投入物资折合人民币5165万元;为贫困地区引进扶贫资金118288万元,上项目1520个,引进技术人才428人,引进技术293项;在贫困地区修建校舍451所,资助学生43862人;举办培训班965期,培训人员98807人次中央定点扶贫统计  相似文献   

3.
上海考虑申办世博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日本友人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建议。翌年,在匕海政协会议上,香港籍的政协委员郝继位再次提出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建议。香港籍的上海政协委员,很多是从上海出去的企业家,他们对上海有很深的感隋。他们建议通过办世博会来重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雄风,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向上海聚焦。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这个建议很重视。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对于正在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上海来说,2010年的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又—个新机遇,也必将成为900万上海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又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稳定的资金流及良好的信用背景,成为能否对世博会融资进行金融创新的关键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性的经济盛会和展览盛会,同时还为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产品创新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世博会场馆建设及运营支出合计38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18)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历史悠久的国际性活动。其主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迄今为止,世博会已有148年的历史。世博会分为综合性世博会和专业性世博会。世界各国已先后举办过了40多次...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举世瞩目、人民期盼的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上海时的要求,进一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举办世博会为主线,以礼仪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举办世博会与文明创建的良性瓦动,使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的大考场、大舞台、大学校,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新提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成功举办世博盛会提供良好社会氛围、精神支撑和力量支持.为此,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今年将紧紧抓住’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快云南的发展。云南省长李嘉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世博会将于5月1日开幕,投资上百亿元的世博会在建设期对云南经济起了相当大的投资拉动作用;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将云集云南,也将拉大消费需求。今年云南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已确定要保持在7%以上。李嘉廷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实现“三增一提高”,即:农民增收,主要是从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中吸纳农村劳力等方面入手,同时解决1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  相似文献   

9.
根据“十五”时期环保规划框算,深圳市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共需200亿元。政府财政投资为83.3亿元,资金缺口达116亿元。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融资渠道狭窄。现行环保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体制内的财政性融资、地方财政和排污收费。地方财政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投入比例相对偏低。二是融资机制落后。深圳环境保护的融资机制与经济体制极不相称,环保投入机制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还是环保投资的主渠道,环境保护市场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与我国经济体制高度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资金问题无疑是决定开发进程和开发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会加大西部开发的投入力度,但仅靠财政资金远远不够,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目前,人们普遍把解决西部开发资金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国外资金上。利用外资确实是我们反复证明了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忽视国内资金的潜力。首先,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十几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自我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东部地区有能力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支援西部的开发建设;其次,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 6. 25万亿元之…  相似文献   

11.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社会各阶层总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这是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分化的问题,并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构成的影响来说,要引起重视的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的党群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关系是党的十六大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它对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的必要性 ,然后从分析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入手 ,系统阐述了建立互动合作型党群关系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信念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脱离经济基础、脱离价值和利益等因素,去单纯地谈论信念问题的倾向。从根本上说,这种脱离经济基础来谈论上层建筑,脱离社会存在来谈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批驳这种错误倾向,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念观,则要求我们必须对信念、价值和利益的关系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可以用贫富差距扩大这一概念来概括,而不宜用别的概念,无论是从基尼系数还是从五等份法来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既有属于历史的原因,也有属于非正常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宜一概而论。缓解中国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对策在于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税收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6.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必须从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完善监督体系,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对"一把手"权力授权过程、权力运行过程、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制约,确保"一把手"掌权以人民的意志为本源,以人民的利益为归宿.  相似文献   

18.
Margo Anderson 《Society》1988,25(3):39-47
Margo Anderson is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urban affairs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Women’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She is author of numerous articles on the history of statistics and census-taking; The United States Census and Labor Force Change;and, forthcoming from Yale University Press. The American Census: A Social History.  相似文献   

19.
潘承生 《学理论》2009,(17):45-47
中苏同盟的破裂,既源于中苏意识形态内在的深刻的分岐,也与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传统以及中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冷战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应该说,法官与法律的关系是以司法为视角进行法学研究时所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已有相关理论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两个基本结论:其一,理想的法官与法律的关系应当是:法官乃法律的有限诠释者;其二,为了更好地保证法官与法律之间的这种理性互动关系,应当创制原则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