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1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并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贫困地区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地带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突出,人均GDP相对差距仍然偏大、分省域工业化进程极不平衡、新兴产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等。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因素是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空间与产业耦合,主观因素是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新时代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要在理念层面树立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观;在具体战略层面,赋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内涵,实施精准化区域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总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调整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强化政府调控力度,均衡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差距等举措。  相似文献   

3.
杨巍  白娜 《学理论》2011,(10):7
一、为什么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  相似文献   

4.
张继明  许崇富 《求知》2006,(5):33-34
一、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天津实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就充分表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经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对于实现天津的城市定位,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协调全国整体经济布局,加强与东北亚的经济交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素霞  蒋同明 《学理论》2008,(12):41-44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互动性较差、差距扩大三大问题,借鉴区域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和区域阶段发展论,探讨了国外典型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变化和政策调整,提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互补和循环四个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他多次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习总书记亲自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为传统区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这些国家战略,从点到线再到面,从陆上到海上再到海外,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一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突出效率兼顾公平为基点的“适度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一本世纪初以注重公平为重点的“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发展政策的选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区域经济管理活动。深入研究这些活动,特别是选择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区域政策以及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对于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它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尽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功能具有重要性。自建国至今,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采取了不用的战略。建国后的三十年,我国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推行了以“内地发展”为中心的均衡发展战略;进入八十年代,中央政府开始强调“高效率”,实施了以“沿海发展”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九十年代开始,实施了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西部开发”为重点的区域间协力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凸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手段:一是市场机制,二是政府调控。在政府调控方面,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积极利用财政杠杆,完善均衡政策体系;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张华 《理论视野》2009,(7):60-61,10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演进,虽有某些缺陷和局限性,但仍不失为发展中国家确立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借鉴之一。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我国可借鉴西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实现跨世纪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协同是新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不仅关系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效疏解,实现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构建新常态语境下具有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区域增长极,而且影响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在阐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惠臣 《求知》2007,(11):40-42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对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统筹区域经济,促进西部地区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续实施并推进非均衡发展战略是西部地区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强调区 域重点优先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统筹中实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为研究范本,全面阐述了东南海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了限制本区域均衡发展的核心因素,提出了推进东南沿海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6.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求协调好人口集聚与地区差异、培育经济增长极与追求空间正义、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型、发扬本地优势与融入全球市场这五对矛盾关系。瞄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重点明晰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重大问题,即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以高质量发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共同富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以新发展格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能,最终可统一归结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了更好地以区域协调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亟需顺应经济规律,引导人口空间再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普惠性,推动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梁剑峰 《理论探索》2007,2(6):40-42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制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重点与非重点的对立统一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辩证法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遵循的认识论原则.因此,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纯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吴先宁 《团结》2012,(6):51-54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社会、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位一体相协调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庞大系统。从特殊生态地位、国土安全、区域地缘政治及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看,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青藏高原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青藏高原地区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国土安全与社会稳定;关系到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公共治理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为动力、以体现区域发展价值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在冲突和一致中推进区域战略实现。政治协调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协调视域下区域公共治理的路径的选择应考虑:构建区域治理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政府平台,国家总体配置和调节区域公共治理资源与功能,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的政策协调体系,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区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陆海统筹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陆海统筹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打通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路径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陆海统筹需要通过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帮扶与合作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然而也面临陆海统筹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通过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完善陆海统筹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探索海陆区域间帮扶合作新机制、提升陆海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以及加强对海岸带陆海系统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