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主体"、"内容"和"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期对人们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李志祥 《理论探讨》2008,30(3):28-31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本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本体论相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叉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在"人"与"物"的关系方面维持劳动付出与成果享受之问的平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集体主义来统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真可谓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管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法家伦理思想和道德伦理思想也被后人所传颂,这些都与他生活的环境、个人境遇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梦实现也是有深远影响,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古人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9,(11)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严重失衡、人与人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恩格斯依次提出了"两个和解"思想和"两次提升"思想。"两个和解"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自身的和解",两次提升"旨在实现人的物种提升、人的社会提升。恩格斯认为",两次提升"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预定目的",两个和解"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原则,马克思提出的"两大改造"是实现从"两个和解"到"两次提升"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密尔出于对作为民主核心价值的自由与平等二者冲突的反应,看到了多数暴政的潜在威胁,提出了"多数暴政"思想.其多数暴政包括政治专制和社会专制,是指社会中的某个群体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对少数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压制.密尔论述多数暴政思想的语境是代议制民主,是对托克维尔多数暴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目的在于保护少数的权利和完善西方民主政治,这一思想不能作为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的工具,但对我国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为宣传思想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对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  相似文献   

7.
"人"和"社会"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尽管马克思没有提出"公共性"概念,但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成、嬗变中无不散透、折射出其丰富的公共性思想。理论上,人与社会的相互生成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的图式;现实中,"现实人的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人"是公共性的真实出场;历史上,共同体的社会形态演进过程正是公共性的生成历史。可以说,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开启了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当代性质及矛盾需要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困惑进行辩证地分析.马克思对人的关照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思想起点,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基础,以"资奉的非人化"为思想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认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观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方式,对它的生命自我意识是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视角之一.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本质交换"有其特定的方式.西方传统哲学家运用"实体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抽象化,人与抽象"本体"进行概念性的"本质交换",人性亦被"抽象化".马克思运用"生存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诠释为"现实的人"社会地、历史地实现生命本性"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从而确立了"具体人性观".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的"本质交换"的觉解变革人性观的致思理路及其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个性化"人性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各种和谐社会构想的合理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和谐社会理论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深刻阐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问的辩证关系.而且还指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进而实现了和谐社会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姬立玲 《学理论》2010,(27):53-54,68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渗透在各家流派思想文化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思想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对我国的深远影响及其核心思想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党宣言>在我国传播以来,成为在我国最有深远影响、改变我国面貌最大的思想精神武器.经过中国共产党人把它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持续不断开展群众运动,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三次巨变,至今第三次巨变仍在进行中.<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一个消灭,两个最彻底决裂"是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步骤与手段之一.要科学准确地理解"一个消灭,两个最彻底决裂"的思想,其译文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1)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可谓是紧密依存,相互促进。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美学思想更是随处可见。那么,《共产党宣言》中有吗?一定是有的,还很深刻。《共产党宣言》旨在建立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人终将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即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显然,马克思十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中所有人发展了,社会才能进一大步。这一点引发了笔者对于传统中国美学思想的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发展以来,就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团结互助、发挥个人的自由意志、每个人要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这样一来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提法,我们称之为"善"。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关于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宗教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间因素"的思想,为后人研究社会心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普列汉诺夫在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心理是居于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思想.这不仅是时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8)
马克思"生态人"思想蕴含于劳动异化理论中,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以达成人与自然及人类本身两大"和解"为根本目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人,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诉求的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创新发展,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生动典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塑"生态人"。  相似文献   

16.
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三个代表"的论述,为进入21世纪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纲领;把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作为对全体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规范的标准,这是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发展方向,也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履行好"代表"职责的思想保证.这就要求党的思想建设,在内容设置和实现途径上作出针对性的改进,能够有效地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贯彻到对全体党员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7.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状况相适应,当代中国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既存在着人对物的关系依赖,又存在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取向特征,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线索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独特历史发展时期.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通过制度与文化创新,不断改变人的社会关系,逐步摆脱"物对人"的支配和控制,是实现我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等朴素的自然主义思想精髓,对破解当前绿色发展难题,促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一、秉承和光同尘思想,在强化和谐共生的理念中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深刻揭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大意义。古人讲"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强调"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文化状况的统称.质疑现代性、批判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主要有:以"微观权力论"质疑批判了西方所谓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工具理性"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非中心化"思想,质疑现代化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等,同时表达了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关注.这些质疑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启迪是:首先要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从产生异化的原因入手,创造条件防止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拒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求得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璐 《学理论》2014,(3):38-39
"以人为本"思想是党中央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是对人的主体性进行的现代化提升。"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才能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