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网络安全业已成为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因应这种形势,新兴国家以自治加共治的途径,显著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改善了网络安全的状况。作为新兴国家的一员,中国不仅参与了新兴国家网络安全治理进程,还应从这些国家治理经验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更有力有效地推进中国网络安全治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2.
网络治理在中国正在经历以管制治理为主、拓展技术治理的适用范围、引入和发展多元合作治理的阶段。面对多头管理、分段监管、职能交叉和效率不高的弊端,网络的开放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成为网络治理的关键问题。增强法制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根本性作用,完善开放式监管体制,以合作治理替代多头管理,强化网络治理行为体的责任,以协同治理代替分段监管,是完善网络治理机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制度型向技术型迈进,这对人类的政治生活与国家治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立足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问题,基于政治维度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执政能力、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的政治维度,对于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具有软实力特征,意识形态、精神信仰、文学艺术等都包含着深厚的力量和能量。文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重要内容,其作用状况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效度。现代社会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国家运行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人民群众是文化力量的表达主体和影响文化力量方向的最基本因素,意识形态是主导国家发展方向最根本的力量,理想信念、精神文明、文学艺术等都是影响国家治理质量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增强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包含着运用文化动力促进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建构有一个历史过程,大体上分为萌芽、雏形、形成、发展四个阶段。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可以从技术、经济、文化、安全、治理、人民中心、国际合作等层面概括和理解,七个方面有机统一,既揭示了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又明确了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相似文献   

6.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基本权利,互联网由于其平等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成为实现言论自由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封网络言论进行依法管制是当今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如何作到管制手段、方式与程度的合理适度已成为互联网舆论管制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中国现行互联网舆论管制政策和具体措施,从网络管制走向网络治理,逐步完善和创新互联网舆论管制模式。  相似文献   

7.
殷鹤 《理论导刊》2020,(2):57-61,106
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理论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技术、文化、安全的重要论断与中国管网治网经验的融合。互联网传入中国20余年,党和政府通过思想引领、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之路,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与不足。为此,要不断推进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各种文化思潮的研判,消除治理的滞后性;总结国际治理经验教训,寻求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科技与人才双突破。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党建"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互联网+党建存在问题有思维模式固定、党建信息化水平低等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一些重要决定。结合这些决定内容,本文特提出互联网+党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路径:一是加强党建顶层设计,确保党建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党群关系作用,建立完善互联互动机制;三是制定工作前景规划,提高网络党建的科学性;四是夯实基础党建工作,构建完善系统保障机制;五是加强网络信息防护,确保平台大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标志着中国在成长为互联网大国的同时,其网络空间秩序观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网络空间秩序观更加清晰,强调坚持网络主权是网络空间秩序建构的基础;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是网络空间秩序建构的原则;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是网络空间秩序建构的途径;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网络空间秩序的最终目标。中国建构中的网络空间秩序观,既是其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体现,也是中国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形成和变革所做出的贡献,是中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6,(5):8-13
互联网为谣言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播平台,一定社会情境下的消极社会心态是谣言产生与传播的重要诱因。网络谣言产生具有客观性和难以预测性。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网络谣言映射部分社会心态,这包括负面情绪、弱势心态和信任危机等。社会心态与网络谣言相互作用:消极社会心态下的人们更易信谣传谣,消极社会心态在网络谣言中传播扩散,在网络谣言动员中容易转化为集体行动等。网络谣言必须加以治理。基于社会心态层面的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法治国家和提高公众的理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1):46-5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历史性跃迁和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勃兴,人类存在的时空结构也被悄然重塑。有着超强分散与积聚功能的移动互联网在相当程度上重塑了人类的互动交往、话语表达与集体行动,同时也无限放大了网络安全治理的潜在风险。借此,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时代,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必须把准坚持党的领导、秉承大数据战略思维、自主创新网络信息技术,立足治理的中国语境与逻辑,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等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是后发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互联网治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参照美国经验,我国互联网治理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规划,构建多元共治体系,以法治精神重塑互联网治理,约束行政权力,倚重柔性治理机制,还需保持互联网开放、自由与安全秩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国网络社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有数量多、领域广、影响大、质量良莠不齐等特点;其成因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必要的技术条件等外因,也有人们价值追求和网络社团自身优势等内因。我国网络社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制建设滞后、政府管理缺位、网络社团的公信力不足、资源要素匮乏、组织结构性障碍等。为了推动我国网络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应从创新治理理念、加强法治建设、构建新型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与培育机制、加快自主性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网络社团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5)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人类朝着全新的发展方向前进。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以网络大国的崭新姿态在国际社会上,以多种方式与别国开展对话交流,针对"全球性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研究,进一步促进网信事业发展,对切实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政本质上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它在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网络问政中存在的互联网技术不完善、网民的非理性表达、政府运用网络问政的能力不强和网络问政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途径——规范网络问政技术平台,加强网民意识的培养,加强政府应对网络问政的能力,完善网络问政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必然伴随有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网络舆情热度、烈度、扩散度、敏感度和破坏度也远超以往。在事件本身及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网民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病毒式传播、舆论场对冲激烈、次生谣言层出不穷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必须要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考虑,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7,(5):61-66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网络具有跨国界、越时空、传播快、多互动等特性,这导致以政府为主体、以业务许可制为基础、以规范有序为管理目标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传统管理模式陷入困境。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以事中和事后监管为重点的互动合作的互联网共同治理模式,将是我国互联网治理的必然趋势。当前,在互联网治理工作中要着重研究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处理好治理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张力向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的兴起使中国社会转型进入新的阶段,并推动了网络社会治理的发展。对网络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需以深入认识"网络社会"为前提。网络社会治理是面向"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互动交织的网络社会的治理,其主要议题包括传播公共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监督公共权力、促进政民互动、动员社会力量、营造社会共识等方面。认识和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梁莹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107-116,143
网络世界随着中国民主治理改革的深入发展,利益结构不断分化,公民意识觉醒,民主程度日益加深,加强网络世界合作治理和网络公共服务职能将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各地展开了网络世界服务型政府治理的实践探索。本文以南京市服务型政府治理的实证调查为研究个案,对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之实践现状进行考察。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实践与居民的社区志愿参与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应根据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应有的治理特征和价值取向,针对我国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培育居民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不断促进网络世界居民社区志愿参与和志愿精神的孕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1-6
网络信访是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实践,可以推动传统信访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政府治理变革的总体方向。"网络信访"这一概念缘起于政府信访工作的实践,涉及信访信息系统、网上信访、信访信息化和网络信访等四种表述方式。追溯网络信访的实践演进,大体分两个阶段:一是基于政府专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二是基于互联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以淮安"阳光信访"为案例研究发现,网络信访的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方式创新、流程创新、功能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在这四种创新中,方式创新和功能创新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