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民 《民主》2008,(1):46-46
早年读过一篇曹靖华的散文《三五年是多久》,说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江西瑞金时,老百姓依依不舍,一位老大娘拉着红军战士的手,问何时能够回还?红军战士说:三五年就回来了。盼啊盼,血里火里。大家互相激励,坚持一下。红军三年就回来了。可是,红军三年没有回来。大家猜测说。那就是五年吧。又是盼啊盼。火里血里,红军五年头上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在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中的关键作用金朝晖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所以能在遵义...  相似文献   

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刘志丹给夫人同桂荣写信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记者海伦·斯诺1937年的廷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5.
白士义 《各界》2013,(1):21-21
从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保安(今志丹县)曾作为红色政权的首都而闻名于世,然而,党中央莫都保安并不是红军长征出发时就已经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张友坤 《各界》2011,(8):78-79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伊胜利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第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纵横福建、江西、广东、...  相似文献   

8.
白光耀  袁国祥 《各界》2014,(9):21-24
我是1935年10月在安定县(今子长县)报名参加陕北红军的,当时还是个14岁的赤脚放羊娃。由于年龄小,个头低,又一字不识,所以组织照顾,把我分在红军后方第三医院,一边学习文化,一边学习护士业务。“七七事变”后,我所在的医院过了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并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医院。我由卫生队分到手术队,并任护士长。  相似文献   

9.
于则 《各界》2011,(11):74-75
李德,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与中国红军一起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者。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直接接触民族问题,把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使民族问题的解决符合中国的国情。红军到达甘肃、宁夏回族地区后,中共中央根据当地独特的回族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状况,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这不仅增进了该地区的民族团结,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也为以后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薛鑫良 《党政论坛》2009,(16):24-25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由保安迁往延安。几个月后,抗日战争爆发,几万红军在前线打仗需要粮食,延安地区政府催要公粮的任务增重,民众生活压力陡增。在此情形下,红军便成为民众批评的对象;而毛泽东更曾遭遇两次“咒骂”。1941年6月3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召开边区各县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当天下午正在开会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附近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猝不及防,不幸触电身亡。同一天,一位农民饲养的一头毛驴也被雷电击死了。  相似文献   

12.
我在四川省南充市生活过两年,从1950年到1952年夏天。那时共和国初建,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工作的老同志都十分亲热,工作夜以继日,建设百废待兴,马上的军旅生涯还未完全结束,马下的建国任务业已开始。老同志中有参加过百色起义的红军将领,也有晋绥根据地的地方领导。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4)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之因,主要在于四大方面:首先,毛泽东的英明指挥是胜利关键;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再次,中共杰出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对胜利起到灵魂作用;最后,红军是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战无不胜,这是胜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邱会作这个名字,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颇为熟悉。1929年邱会作参加红军,亲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后,刚满20岁的邱会作被任命为军委四局三科科长,负责军委直属纵队的行政事务,被周恩来称为“娃娃科长”。据邱的回忆录说,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不但和他这个“小兴国佬”相识,而且还说,“我在你家的茶摊上喝过茶,知道你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村干部,你和哥哥都当红军去了”。新中国成立后,邱会作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沦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判处16年有期徒刑。2002年逝世。  相似文献   

15.
马广志 《党政论坛》2012,(20):60-60
贺龙巧施“空城计”。设伏诱敌 1929年7月,贺龙同志到桑植后,领导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建了中共桑植临时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一时间,桑植城内红旗招展,穷人子弟纷纷参军,红军的影响空前扩大。这大大震惊了“湘西王”陈渠珍,他紧急召开“剿共”军事会议,妄图收复失地。他手下第一警备军第三团团长向子云主动请缨,拍着胸脯向陈渠珍表示要捉住“贺龙”,消灭红军。在获得陈渠珍同意后,向子云开始调集自己驻扎在永顺的军队,并命令副团长周寒之率两个营的兵力作为先锋,正式进犯桑植城。  相似文献   

16.
正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  相似文献   

17.
王彬彬 《各界》2011,(2):88-89
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  相似文献   

1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日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共工穴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王明“左”倾路线和张国青右倾分裂主义的严重错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挽救了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k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一次伟大转折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结果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IOO万兵力、向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26)
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红军第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先后途经桂北灌阳。在途经灌阳的这十七天时间里,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北的四个乡镇、十多个村庄,他们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