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的15年,是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15年。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局面。这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如果追本溯源其第一个推动力,那应该说,还是《告台湾同胞书》。正是这份文告标志着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与大陆统一问题郑重提出了一个新的对策,这就是由解放台湾转而为和平统一。 15年来,新闻工作者是两岸关系这历史变迁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也许从他们的视角来回顾《告台湾同胞书》的历史意义,有一种特殊的实感。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从事海峡两岸关系新闻采写、编辑的新闻工作者来座谈,下面就是他们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2.
远洋 《瞭望》1995,(Z1)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步骤远洋1月30日,农历乙亥新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是继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解决台湾...  相似文献   

3.
韩芸 《团结》2012,(2):15-1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26)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三大任务之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在建党80周年之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下去。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的创新和突破张仁松《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是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授予厦门特区立法权议案后,厦门特区制定的第一部涉台法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颁布之后,全国最先公布的与该法律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6.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倡议实现两岸“三通”。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海内外尤其是台湾岛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7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终于慢慢开启了两岸封闭了40多年的闸门。七年来,两岸间人员往来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特别是1993年大陆赴台进行交流的项目层出不穷,规模大、涉及面广。两岸交流合作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鉴于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曾先后抛出三份具有“纲领性、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台湾同胞收听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后,欢喜若狂,奔走相告。当祖国军队和接收人员到达台湾的时候,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受降仪式的当天,全省台湾同胞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焚香掌烛,祭告祖先,通宵欢宴。台北市数万  相似文献   

8.
新年传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新信息:邓颖超在全国政协新年茶会上的讲话。从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到邓颖超讲话,不过五年。时间不长,变化日著。特别是叶剑英的“九条”,邓小平对杨力宇的讲话,已经在海峡两岸,海内海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平统一之声,渐成汇流之势。即使在台湾岛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朋友们:全国各族人民刚刚欢度了1995年元旦,又迎来了乙亥年春节。在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在京的台湾同胞和有关人士欢聚一堂,共话两岸关系前景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祝贺新年,祝愿台湾同胞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05,(3):1-1
3月14日上午9点30分,人民大会堂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罕见的长时间的掌声:《反分裂国家法》以极高的票数通过了!10天之内,这种掌声前后响过三次: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台湾问题时,王兆国副委员长在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说明时,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令全体中国人振奋的声音。代表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对台湾同胞的牵挂,对一些背叛台湾人民、数典忘祖的“台独”分子的愤怒,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一如既往地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遏制“台独”,维护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不被改变,不断推进祖国统一事业。感谢全国人大代表,用那神圣的一票代表13亿人表达了一切!  相似文献   

11.
世家同志在陕时,曾与我打过“笔仗”.捧读他寄赠的《近期台湾哲学》,感慨良多.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无可阻档.当此炎黄子孙终将聚首于一处的历史时刻,《近期台湾哲学》的可贵,就在于它使大陆的读者能够对近期台湾学者的哲学研究动态和趋势有所了解,至少对祖国统一的学术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一周大事     
《瞭望》1990,(41)
国内 杨尚昆指出台湾出路在于祖国统一 国家主席杨尚昆9月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时报》总编辑黄肇松一行。杨尚昆对台湾客人来大陆考察访问表示欢迎。他在会见时指出,海峡两岸虽因历史原因隔绝了几十年,但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湾的出路在于祖国统一,而实现祖国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国两制”。 杨尚昆会见张学良弟弟张学森  相似文献   

13.
庄威  文勇 《团结》2005,(2):28-29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扬之声不绝。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关于收回台湾、统一中国的问题就已在一位伟人的深思熟虑之中。这位伟人,就是孙中山先生。他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我们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反分裂国家法》与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台湾是中国领土,决心收复…  相似文献   

14.
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凯歌声中,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五十年的台湾,终于在一九四五年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在近百年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也是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不可更改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15.
江浓 《瞭望》1995,(37)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台湾同胞抗日活动的历史也一幕幕在我脑中涌现.直到现在,我们仍能在武夷山上读到当年由台湾少年团书写的“保卫祖国,解放台湾”的大幅标语;能在图书馆找到当时由台湾义勇总队出版的《台湾先锋》、《台湾青年》和《台湾革命丛书》等书刊,这些书刊系统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介绍了台湾人民不屈不挠、投身抗日斗争的事迹……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由于有其特殊的历史、地理及政治环境,与祖国大陆各地的抗日斗争相比有其特殊性.可以说,斗争更长期、更复杂、更曲折,因而也更悲壮.台湾先后有65万军民在抗日斗争中献身.1895年马关割台,拉开了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幕.割台消息传来,全台百姓“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运用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方法,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状况和我国的实际,为解决香港、台湾问题,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提出来的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包括香港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为发展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的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科学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已得到了实  相似文献   

17.
台商投资的最高法律保障──《台胞投资保护法》颁布实施本刊记者李大宏各方人士、特别是台湾工商界关注已久的《中华人民共知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下简称《台胞投资保护法》),日前已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此]司人士认为,制订这一法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元旦,在迎接新世纪、新 千年的特殊时刻,江泽民主 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突出地谈到了台湾问题。他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近代西方列强度占中国领土的历史宣告终结,标志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己取得了巨大进展。解决台湾问题,最后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更加突出地摆在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面前。应该坚信,台湾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解决的。” 在这次讲话的前一天,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贺词》中坚信,在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04,(12):1-1
有一种伤痛,犹如失去亲人、割断手足,那就是金瓯不全、人为隔绝。祖国宝岛台湾,先秦时期被称为“岛夷”,《汉书·地理志》称之为“东夷”,此后,尽管历代对台湾称谓不一,但代不绝书,斑斑可考。昊孙权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派遣万名官兵浮海征夷州,台湾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管辖。隋唐时期台湾称为“流求”,隋王朝三次出师台湾。宋元时期大陆政权正式在台湾地  相似文献   

20.
两位相熟的友人,日前登门来访,把厚教敦的一叠清样放在案前。翻开扉页上的目录,不免惊讶:竟是台湾学者的四十四篇评论《红楼梦》著述。 华夏的子孙,都以《红楼梦》为民族的骄傲,都分外珍爱这祖国的瑰宝。然而三十年间台湾、大陆音讯茫茫,这些论“红”的著述是怎样传到了这里?我向眼前两位红学研究者胡文彬、周雷请教。他们笑了:“是的,海峡相隔,把红学界分在了两边,一部‘红楼’,又将它维系拢来。虽说是云遮雾挡,天各一方,要中断彼此的联系,也是难的。” 还是在五十年代初,大陆的红学家陆续从海外获得些台湾论“红”的资料。一些有识见的文章自会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