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与政治安定研究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在平  潘峰 《理论探索》2004,(6):96-100
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与政治安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研究这一问题 ,积极探索各种协调和处理的途径及方法 ,与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是相一致的 ,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而对这一问题的切合实际的科学理解 ,可以深化对政治稳定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  相似文献   

2.
影响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及政治安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娟 《理论探索》2005,(1):101-104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社会也出现了新的分化 ,社会的低收入群体在动态中变化发展 ,并对社会稳定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因此 ,从经济、政治、法制、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这一群体政治心态及行为取向的深层原因 ,对于及时把握该群体的政治心态和行为取向 ,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兴玲 《理论探索》2005,(5):118-12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具有矛盾心理特征:在政治方面,低收入群体由于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观感受以及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较低,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失落感;在经济利益方面,低收入群体对现行政策有某些抵触情绪;在思想观念方面,低收入群体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社会公平问题与社会激励机制失范是影响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的重要原因。促进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向积极方面转化应从社会分配理念、社会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稳定政治”:中国维稳困境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政治指的是力图达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过程,是对政治稳定问题所形成的看法、理念,以及围绕稳定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反应和制度安排。稳定政治既指向维护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更强调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冲突,赢得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目前维稳的运作逻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缺少整体性的战略和规划。在转型社会中,必须真正将稳定问题及其背后的政治支持、政治认可问题提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进行整体性、宏观性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5.
罗涛涛 《学理论》2015,(7):43-44
关于政治安全,学界只是从和政治安全相关的领域出发来界定政治安全,并没有把握政治安全在自身领域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从政治安全的自身领域出发,通过对"政治"概念的分析,提出,政治安全是指在法治环境下,政治权力主体(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利主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基于自身的需求,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竞争、相互妥协而形成的制衡性状态,即形成一种合法、高效、公平的政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的研究大致是从政治概念的建构开始的。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政治概念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关于政治的时间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职能与政治发展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政治哲学的人性观入手。本文围绕马克思对人的利益的论述展开研究,认为政治是人的利益分化的产物,是具有强制性、公共性、辩证性与系统性的利益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先后出现了阶级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其未来是一种利益和谐的社会公共管理。这一定义,既把政治从其它社会利益现象中区分出来,又指出了政治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经济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分化是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它既可以促进政治稳定,又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只有加强制度协调、政策协调和教育协调,才能促进经济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政治稳定历来是政治系统及其统治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公共政策是政治稳定的重要维度,是政治稳定的内生变量。公共政策对政治稳定既具有促进作用,也具有破坏作用。政治稳定的实现需要依靠制度和公共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政治稳定的缺失也是由制度和公共政策的问题导致的。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应对公共问题,建构公共生活秩序而采取的策略性选择,肩负着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的重任。公共政策是政治稳定的关键,不良政策是人为的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公共政策的持续优化是维系和促进政治稳定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政治基尼系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理论探索》2006,(1):10-13
就我国的低收入群体问题看,国际通用的经济学基尼系数说明了很重要的问题,但不能说明社会政治的全部问题,为此应允许探讨“政治基尼系数”。一条简便的思路是,将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划分为四种类型,同时确定其六项指标体系,通过社会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类型、指标及具体问题的差别和比例关系,由此判断该群体问题程度和政治稳定程度。而其中的关键,是从质的规定性上界定各项指标和具体问题的轻重档次,制定全面、准确、有效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总体发展、富裕群体心态和有关研究强度及社会舆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发展态势与政治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分化出了一个独特的农民工群体,且呈现着增大发展的态势;城市农民工是我国政治稳定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其存在与发展对我国政治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政治稳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search so far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direction of attitudes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sters.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these age groups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been offered as a major prerequisite. In the article it is posited that political involvement is a second major prerequisite.
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involvement are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four aspects of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Danish school children: the ability to express attitud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cators of a particular attitude, the stability of attitud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ttitudes. Except for the stability of attitudes, results are clear. Political involvement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ttitudes.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involvement is stronger than the effect of any of the traditional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ordinarily considered in socializ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A striking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nature of the political itself as a central theme of discussion.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for this development, but all of them merely reinforce the problem posed in its most stark form by postmodern theory. This is th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what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if any, can accommodate the extreme diversity that is the main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life. That is the question with which the present paper is concerned.
The three currently influential concepts of the political are analysed, after which it is suggested that a fourth concept, which is a revised and reformulated version of the classical idea of civil association,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best suited to modern conditions of increasing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ramework to recast our thinking abou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approach adopted insists on the role of collective actors and their agents – the political elites –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and, by implic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amount and forms of individu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builds on a simple model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and introduces some major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context which have become ever more conspicuous in the course of the last 30 years, and which are substantially modifying the conditions for conventional (electoral) and unconvention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ominent among these changes are the increasing role of the media in politics, and the decline of party control over the voters. These changes tend to enhance both electoral and non-electoral forms of participation. Another set of contemporary institutional changes reduces the electoral accountability of political decision-makers, with expected consequences that are more ambiguous for both electoral and non-electoral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 ,相对滞后的政治文化是阻碍政治现代化的“瓶颈” ,因此 ,有必要对它发出“再三”追问。追问一是进行政治文化再批判的必要性在哪里 ,如何在再批判中凸显其指导、整合、铸造、调适政治现代化的价值与功用 ;追问二是必然融入全球化的政治文化能否以及怎样闯过“不被淘汰”、“体面融入”、“成为领先的一员”这“三关” ,用以服务于政治现代化 ;追问三是指导并推进政治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的基础生态要件是什么 ?它们分别是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文化与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着力塑造政治文化精英载体。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乃康 《理论导刊》2003,(11):26-28
政治文明与社会生态之间系统平衡永远处于变动中,这种变动首先来自于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的变化要求政治文明系统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实现政治生态的平衡。小康社会政治生态处于更替变动时期,要实现政治生态的系统平衡,一是要构建宪政基础;二是要比较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文化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而且必须认真进行政治文化的革新。为此,必须清除我国封建政治文化残余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消极影响,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努力建构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政治理想向政治实践转化是一个艰难的政治建设过程。近代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既抱有最符合人民期望的崇高伟大的政治理想,也具有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应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变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建设,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免疫力,加强党引领网络文化意识形态的网络技术强党建设,最终将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