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贷粟     
庄子家贫,一次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吧,我正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获得邑俸!到时候一定借你三百金,可以么?”庄子一听,非常生气,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有个声音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车辙中的一条小鲫鱼。我问:“小鲫鱼啊,你在这里干什么》”它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困在这儿,您老先生能给一点儿水救我一命吗?”我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就要南游吴越,我将请求吴越之王激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你看怎么样?”鲫鱼听罢气愤地说:“我一不小心离开了水,困在这里,急需斗升之水就能活命,而先生您却这样…  相似文献   

2.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一次求教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颇以为然.这个从善如流的君主,胸怀博大,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遂有贞观之治.故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才能明达远见的道理.当今也有一则故事:一位领导干部下乡搞调查,向一位熟悉的农民问起农业生产的情况,那农民问他:“你想听‘公话’还是想听‘私话’?”噫!话还有公私之分.这位领导忙问:“什么叫‘公话’,什么叫‘私话’?”农民悄悄告诉他:“‘公活’就是面面上的话,‘私话’就是心里头的话.”这位领导从农民倾心的“私话”里,了解到不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苦”议     
‘人生来就是受苦的’,这是宗教语言,我不信。但谁要是在见阎王老爷子前敢说:‘嘿嘿,我这辈子没尝过苦是啥滋味儿。’我更不信,或者我还要说:你老兄活得亏了点。 人虽不是为受苦而生,但这辈子谁也免不了以苦为伴。从你哭着降临这个星球,你就逃不脱生病、摔跤、打冷嗝、撒夜症……‘喝凉水塞牙缝,放屁都砸脚后跟’的经历大约谁都有过,就连皇帝老儿也有觉得做皇上是苦差事的。话虽如是说,因为怕吃苦而抹脖上吊的终是少数。 古人给‘苦’下的定义只有两个字:‘大咸’。恕我不恭,窃以为老祖宗们用字太抠门。‘苦’给予人们的体验倘如此简约,怎么会古今中外总有人在它面前显得那么没风度?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到某盈利企业采访,三进厂门竟都被厂长婉言谢绝。问其缘由,厂长苦笑着说:“记者同志,不是我不愿合作,现在创利企业本来就‘庙富方丈忧’,你再给我来一篇报道,岂不等于火上浇油?” 笔者好生奇怪,厂长何出此言?按理说企业创利多,效益好,本应使厂长高兴,何忧之有?但通过与一些创利企业厂长深谈,方知他们的确心存许多难言之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午,我们来到安徽省宿县黄山公社圩西生产队,访问农民杨传海、赵永英夫妇。刚进门,杨传海便端着玻璃杯,笑呵呵地迎上来说:“请喝杯甜叶菊泡茶。我家靠种甜叶菊致富,也是‘甜密的事业’啊!”一片笑声中我问他:“你怎么学会种甜叶菊的?”他手指着一摞摞报纸说:“喏,就是这些‘哑巴师傅’的功劳!”  相似文献   

6.
惨笑     
去年秋天,有幸与书法家黄苗子同乘一台面包车出城,黄老向我讲了他亲耳听到的一则“文革”趣闻。“四人帮”垮台之时,黄苗子无罪获释。东方艺术史家常任侠来监狱看望。黄问常道:“这些年你都干什么了?”常答:“没事干,闲逛呗。我发现动物园里的鹦鹉也政治化了,它会清楚地学舌:‘江青同志万岁!’等到四人帮完蛋,这鹦鹉突然不叫了。我问饲养员怎么回事?‘不给它吃的,它就不叫了。”’我说岂止是鹦鹉?许多整人有瘾的帮派骨干分子这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线工人,工友们却称我‘业余政工’,尽管是‘业余’的,可我却乐意接受,我乐做‘业余政工’。 我爱上政工这一行,是因为我对一些现象不解:为什么过去没有奖金的时候,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如今有了奖金,反而斤斤计较?为什么吃亏的常吃亏,捞便宜的总捞便宜?为什么处理同样一件事,甲政工处理得‘皆大欢喜’,乙政工却收效甚微?看来,这里面学问很大。  相似文献   

8.
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的前夕,在延安窑洞里,潘汉年与董慧的那一场心贴心的倾诉,着实发人深省。董慧说:“请相信女人的直觉,我打心眼里害怕这个‘抢救运动’,也许是我出身不好,心里有鬼?没改造好?……”“阿慧,你真是个圣女!”  相似文献   

9.
有些情节大体一致的故事,读起来觉得形式和内容都有差别。 一、《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指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关于诗的小故事,说一个诗人得句道:‘一轮明月照姑苏’,诗句当然平常,算不了什么隽句,但一位冬炵先生听了,大不以为然,批评道:明月普照大地,岂有独照姑苏一地之理,不通。此句应改为‘一轮明月照姑苏等处’才通。 对这样的批评家你能说什么呢?上海方言叫做‘缠夹二先生’。缠夹二先生总自以为真理在他手里,因而  相似文献   

11.
张邻居向李邻居借把菜刀,用过以后要还;如损坏了或遗失了要赔偿。借的时候彼此心照不宣,无须形成契约文字。这便是‘君子协定’。但是,它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却不行。否则,就有可能吃大亏。周赧王二年(公元前三一三年),秦国想征伐齐国,顾虑齐楚有盟,便派张仪使楚。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秦国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姻,永结盟好。’楚王很高兴,便把国相的大印授予张仪,并重重地给予赏赐。随后下令与齐国断绝邦交,派一将军同张仪回秦国接收土地。回国后,张仪假装从车上跌下负伤,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忖:大概是他觉得我们与齐国断交不够吗?于是,又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于是秦齐和好。至此,张仪才上朝亮相。见了楚国使者,故作惊讶:‘你怎么还不去接收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地方呢!’从六百里到六里,整整缩小了一百倍。楚使瞠目结舌,进行反驳。张仪冷笑一声:‘当初我  相似文献   

12.
吉明 《民主》2006,(3):43-43
李瑞环同志在新著《学哲学用哲学》中说:“我们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就要以对方的存在、发展为前提和条件。‘肝胆相照’,要有‘肝’有‘胆’,光有‘肝’没有‘胆’怎么‘相照’?”这既是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充满辩证法的深刻见解,也是今后处理这种关系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力平 《瞭望》1990,(23)
四、批判极左 力挽狂澜(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忙于对国内外大事的操劳处理,经常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有一次,一位烈士子女来探望他,恳求他保重身体。傍晚在院子里,周恩来目光炯炯地看着这位同志,说道: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他决意面向这场灾难,为党和国家献身的忠诚誓言。这八个字贯串了周恩来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工作的70个年头里,张光斗的言行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爱国、奉献、正直、敬业95岁的张光斗对自己头顶上的光环总感不适。"我不仅不是什么‘泰斗’、‘大师’,也不是科学家,我就是一个工程师,一个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有人以为我这是谦虚,说:‘你还不是科学家啊?’我真搞不懂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瓜田先生对假货的思想准备一向是够充分的,没想到,日前还是有新闻把他吓了一溜跟头。话说今年九月十一日,‘质量万里行’特别工作会议在黄山举行。黄山市的领导同志说,在此之前已接待过一支‘万里行’的队伍了。‘万里行’组委会负责人、《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总编辑艾丰先生一听怒不可遏,终于在黄山上追上了正在游山观景的‘李鬼’。‘李鬼’一见‘李逵’,登时望风逃窜。黄山人大开眼界,咱读者也长了见识:敢情‘打假’队伍也有假的!据《杭州日报》说,‘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发生冒牌‘万里行’队伍非法活动事件已有七起,其中一个假冒‘万里行’记者的犯罪团伙在天津骗取了企业近百万元资金’。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我生活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只有六七户人家的小山村里。1976年我初中毕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在那山沟里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然而我的头脑中却绝少现代意识。那时的我,还是个“臣民”。 记得山村一位学生问我:“清朝完了以后叫什么朝?”为了解释得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我竟说:“有一个短命的‘蒋家王朝’,还有现在的‘社会主义朝’。” 毛主席逝世后,我曾跟我那1952年入党的母亲一起为毛岸英的牺牲痛惜不已。我觉得,“主席”和“皇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问马云他的理想是什么。马云说:"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20年后中国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我们的空气是可以呼吸的。最近大家问:你的幸福感是什么?有幸福感吗?什么是最基本的幸福感?我认为就是沐浴阳光。三点水的‘沐’和‘浴’,就是要有水,要有木,要有食品,要有阳光。不管你挣多少钱,你享受不到‘沐浴阳光’的时候,其实是很大的悲哀。我在微博上看见,老潘、任志强经常说‘哎呀,今天北京的天多么蓝’,好像发了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听一位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某精神病医院里有一个精神病人,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手拿一把雨伞跑出了病房,蹲在一个角落撑起雨伞,嘴里念念有词:“我是蘑菇,我是蘑菇……”护士怎么劝说, 病人都执意不回病房。护士毫无办法,只好请来心理医生帮助。心理医生问明情况后,也撑起了同样的一把伞,一声不响地蹲在精神病人的旁边。病人问道: “你是谁?’,医生回答: “我是蘑菇。”病人面露喜色,说:“我也是蘑菇。”相互间的交谈  相似文献   

19.
走必由之路     
前不久,某厂长在职工大会上发表施政演说:“在改革之年,我们一定要砸碎‘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然后……”他的演说未完,下面已一片哗然:“哎,怎么把砸‘铁交椅’排在后面啦?”更有性急的小伙子站起来打断厂长的演说:“厂长,你们领导的铁交椅谁来砸?”厂长听而不闻,急急忙忙出了讨论题目,接着宣布散会。会后有人发出恨声:“我看谁敢砸我的‘碗’! 且不说厂长与工人互砸会出现何种局面,只这山雨欲来风满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参加华山抢险的不著名的人,在回答“你当时如何想”的时候说:“那当口也顾不得细想,只觉得如不挺身而上,却做一个‘局外人’,那末我一定会悔恨终生。”话虽质朴无华,却掷地作金石声——“当当响”的。在某个历史瞬间,分水岭就是这样出现在人们面前:投身进去还是作壁上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